工人健康的守護者

一位致力於「職業病防治」的醫生

整理 / 陳小小

    我國致力於經濟發展與工業化的過程,在環境中引起了不少有毒化學物與物理性危害,對工人直接造成職業病之威脅。在台灣,每年約有1500名工人職災死亡,而工人之職災死亡率過去數年亦為日本及新加坡之5至10 倍。 平均每年約有5000名工人職災殘廢。總共每年潛在工作年數損失約為63000人年,估計薪資損失達 190億元。一些醫師有感於此,而不以賺錢為職志,投身於「職業病防治」裡面。推廣職災預防觀念,建立 專責機構給予諮詢服務、到作業現場進行危害評估管制、工人體檢、及研究診斷職業病。
    這裡介紹一個基督徒醫師,因著上帝的引領,而多年委身於這個領域,成為工人們健康的守護者。主旨非在表揚其偉大精神,而是希望有更多的醫師能同感於心,投入這個領域,為著勞工朋友盡上努力,成為他們背後的守護者。

小醫師的心志

    三十多年前,一位台大醫學系畢業的小醫生王榮德,在念書的時候,原本想走「醫療傳道」,欲效法史懷哲精神,離開大都市,到鄉下的基督教醫院,做一位救人濟世的臨床醫師。當完兵退伍後,申請台大內科住院醫師時他都還在思想:「或許可以到中部的私立醫學院服務」。因為在當時這些學校都很缺老師。因此,他填寫志願時便寫道:「等內科訓練結束之後,希望老師能將我介紹到私立醫學院教書就可以了……。」他在心裡默默地向上帝禱告,求主讓他可以一面當醫生服務病人,也可一面在學生當中傳耶穌的福音。

    但是後來上帝給了他另一個想法。上帝向他挑戰,獻上最好的給上帝。他開始自我檢討,要到中部醫院服務這個念頭,是不是出自懶惰、不想上進?於是他轉念,考公費到美國留學接受更高層級的訓練、裝備自己,待學成之後返台為社會做更多、更好的服務。

轉科的抉擇

    就這樣,他考上了「免疫學」科目的公費留考。去辦理手續時,公費科長突然對他說「你有沒有興趣轉攻職業病?」於是他面對抉擇,決定是否轉科,從免疫學轉成職業病。因為他是基督徒,耶穌基督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馬太福音7:13)因此他認為基督徒應該去做別人不想做,但是可以廣泛利益眾生的事。他報考的那一年有三十五個公費名額,其中有兩個與醫科相關,除了職業病之外,另一個是法醫。當時公費科長向他分析:「我沒有叫考上法醫那位放棄法醫去讀職業病,是因為法醫一直很缺(直到現在還缺),而和職業病相比,免疫學的人才比較多。」換句話說,如果從免疫學轉職業病,對國家的貢獻比較大。這一點他想應該蠻符合上帝的旨意。

    再來就是個人問題。他原本立志要做醫療傳道的工作,轉科目之後是否悖離初衷?公共衛生其實是相當冷門的領域,在過去約二十屆台大醫學系的學生中,只有一位林瑞雄先生在做公衛;而職業病的問題如果很大,個人能力有限,杯水車薪貢獻不大。然而,根據所領受聖經的道理,一個人有沒有貢獻,在於上帝有沒有給他機會,信心小的人可能在生前就看到他有貢獻的部分;信心大的人直到去世之後,人家才會說他很有貢獻。像陳拱北教授是在去世之後,大家才說他很有貢獻;其實陳教授在三十年前,就已經把台灣今天會發生的各種健康問題都提過,對國民健康、公共衛生方面的貢獻很大。因此王榮德想,自己並不排斥公共衛生,至於有沒有貢獻也不是當時就可以預知,必須看日後上帝給的機會了。

    第三個問題是,職業病防治常會影響到一些人的利益,他評估自己對台灣社會現況不夠敏銳,且個性又大而化之,常不知天高地厚,可能已經得罪了人而不自知,萬一如老師所警告的,被「蓋布袋修理」怎麼辦?為了轉科目這件事,他與妻子禱告了一個半月,最後,他的妻子支持說:「我們奉上帝的旨意,很小心地做;耶穌說過『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馬太福音10:29-31),萬一變成孤兒寡婦,上帝自會照顧。」因為舊約詩篇也這樣說:「上帝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詩篇 67:5)

投入職業病防治

    王榮德醫師學成回國後,投入職業病因的研究。他嘗試自己整理資料做資料庫,把所有可能的病因通通列出來,像肝炎就有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等二十幾種病因,然後逐一進行驗證,把不可能的因素一個、一個推翻,最後沒有被推翻的病因正是要找的答案。

    二十餘年之間,他用這種方法總計證實了十八種職業病及四種環境病,發表了200多篇論文,其中超過100篇是在科學引用索引(SCI),或社會科學引用索引(SSCI)列名的期刊,也被國際上五種環境職業醫學相關雜誌邀請,擔任編輯委員,其中有三種為SCI有收錄之期刊,且包括職業病研究領域中排名最前面的「職業與環境醫學」。同時還受邀撰寫國際勞工組織出版的《職業安全衛生百科全書》。1998年,榮獲行政院所頒的「傑出科學與技術榮譽獎」,2001年得到教育部所頒的學術獎,同一年被選為國際職業醫學界學術榮譽的拉馬其尼院士(Ramazzini Collegium)。2003年得到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此外,他還根據在台灣的研究經驗,寫了一本英文教科書《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準備把這個研究方法推廣到亞洲及全世界,以造福更多在職場的工人。

面對恐嚇與攻擊

    在他投入職業病防治的工作時,阻礙到一些人的利益,曾遭受一些恐嚇與攻擊。但上帝保守他到如今,另外也是因為他做任何事都是就事論事,絕不收受任何紅包、額外利益或饋贈,導致偏頗自己的立場。這樣就比較不會陷入類似一些重大命案的事件,突然被作掉,最終還不知兇手在哪兒的困境。另外,當發現公害時,他都儘量用對方比較能接受的方式分析給對方聽,不只告訴對方問題的根源,更要告訴如何解決的方法。溝通的時候,不用嚴厲的語氣、責備的態度,而是用委婉的語氣、溫和的態度。用這種方式督促其改進,大部分的台灣民眾大概都能接受。

培養優秀的傳承人才

    因著王榮德醫師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委身,讓很多勞工朋友們可以免於職業病的傷害。他不僅做研究,也致力於培養後進。因為這塊領域還是有很多要努力的。他與一些志同道合的醫師朋友共同創立了一個「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希望公共衛生的領域能夠十年、百年、千年……,一直傳承下去,不至於因個人有限生命的結束而式微。他期盼有更多的青年才俊起來,為著勞工朋友、普羅百姓們服務。

(本文資料參考自董氏基金會2003年所出版「那一年,我們是醫學生」一書)

索引頁

回信望愛全球資訊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