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智慧擁抱AI 忠實活出信仰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陳甫州為台中基督徒榮中禮拜堂長老

原刊載於《路加雜誌》第405期「人物故事」,獲授權後轉載。

2025年初,中國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科技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發表了DeepSeek R1,這是一款物美價廉開源式的大模型語言,不僅讓全球驚艷於人工智慧(AI)的迅速迭代,也進一步衝擊了領先AI領域的美國OpenAI公司,更撼動了過去兩年獨霸市場的ChatGPT的影響力。時至今日,我們正處於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AI時代,這不僅攸關普世教會的未來發展,也深刻影響了每位基督徒的信仰與生活。

AI技術融入實際信仰行動

作為一位在台灣醫學中心擁有30年服務資歷的基督徒,曾擔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幹細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我親眼見證了新醫療與新科技如何重塑醫療服務。2018年退休後,我持續投入學術研究與AI科技領域,思考如何將AI技術融入實際的信仰行動。近兩年來,我除了使用ChatGPT教導碩博士學生與醫界學者的英文論文寫作外,也開發了兩個專為教會客製化的GPT模型:「醫療隨便問」與「卸下重擔」,盼望能幫助牧者與信徒更智慧地擁抱AI科技、拓展醫療專業知識,並在日常生活中能幫助自己,也緩解別人在心靈層面的困惑,更忠實地活出基督的信仰。

「醫療隨便問」:以醫療專業為本,以愛的關懷為核心(https://chatgpt.com/g/g-6764f196d0a88191a44d67abc9b362a4-yi-liao-sui-bian-wen

「醫療隨便問」是一款專為教會牧者與探訪團隊打造的GPT工具,能夠在進行醫院探訪時,按著病人的主訴的各種病痛,快速提供所需的專業醫療知識,協助他們回應病人諮詢的需求。透過這項工具,牧者和探訪者可及時取得從常見疾病症狀到治療建議等各類醫療資訊,使牧養關懷更專業、更具同理心。此舉不僅提升了牧者的醫療知識,也能促進了他們與醫療團隊的合作,使整體牧養工作更完善、更深入。

醫院探訪在牧者的事工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面對多樣且複雜的醫療問題,若缺乏專業背景常會力不從心。「醫療隨便問」提供了一個可信賴的即時資訊來源,讓牧者在探訪前或探訪時能快速查詢相關醫療知識。例如:當牧者探訪剛做完心臟手術的病人時,便能透過這項工具了解手術流程、術後照護與潛在併發症,進而在與病人及家屬互動時,提供更精準且能提供具體的安慰與支持。

同樣地,該工具也協助牧者釐清病人及家屬對於疾病的常見疑惑。譬如:當病人詢問糖尿病管理方法時,牧者可使用「醫療隨便問」獲取有關飲食控制、藥物治療與日常監測的建議,再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遞給病人。即時且正確的資訊能有效減輕病人焦慮,增強他們面對病情的自信。

在實務層面,「醫療隨便問」展現了強大效用。有位牧者在探訪一名罹患癌症的教友前,透過此工具充分了解該癌症的病程、治療方向與可能的副作用,因而能更具針對性地給予屬靈關懷與實際建議。這位教友表示,牧者提供的支持讓他感到被理解,並得到面對疾病的勇氣與信心。此外,當面對病人提出如安寧療護或器官捐贈等醫療倫理議題時,「醫療隨便問」也能提供相關醫學資訊與價值考量,協助牧者在與病人討論時有更全面的參考依據。

AI為輔助工具 無法取代真實人際連結

值得注意的是,「醫療隨便問」在設計時,考量了牧者的實際需求,簡單易用的介面,即便不熟悉科技的牧者也能上手;專業醫療團隊也可以定期審核與更新資訊,確保其正確性與即時性。如此一來,牧者在應用該工具時更能胸有成竹,將所獲得的知識真實地落實在牧養情境中。然而,儘管「醫療隨便問」能提供大量且即時的醫療知識,牧者仍應深記自己的核心價值:AI工具無法取代真實的人際連結與屬靈支持,牧者需要將該工具定位為輔助角色,結合自身的牧養經驗與屬靈洞見,才能向病人提供全人關懷。

總體而言,「醫療隨便問」成為牧者進行醫院探訪時的得力助手,協助他們高效率地回應病人的各項諮詢需求。牧者能迅速取得準確的醫療資訊,以提升自身專業度,並加強與醫護團隊的互動。同時,也必須時刻不忘從基督來的愛與同理心才是關懷的核心,能夠把科技與信仰結合,持續為病人帶來豐富而溫暖的關懷。

「卸下重擔」:以靈性的支援為本,以聖經輔導為核心(https://chatgpt.com/g/g-8bxLuSG26-xie-xia-zhong-dan

「卸下重擔」則是一個聚焦於聖經輔導的GPT工具,意在透過神的話語帶給信徒心靈的安慰,透過牧者快速覺察,並回應信徒的情緒需求,該AI在輔導系統中也提供相關經文以及禱告方向,當信徒在婚姻、家庭或個人困境中掙扎時,能先同理並安定其情緒,提供牧者諮詢的詳細步驟,「卸下重擔」還能幫助牧者透過合適的經文,並給予實用的禱告建議,使他們在神的話語裡尋得力量與安慰。

在現今社會,信徒面臨的挑戰五花八門,從職場壓力、家庭衝突到個人信仰上的掙扎皆不罕見。過去許多人會尋求牧者或靈性導師協助,但礙於時間與資源,有時無法及時得到幫助。「卸下重擔」GPT正好能補足這一缺口,讓有需要的信徒在任何時候,牧者都能找到一個隨時可用的輔助管道,該工具的操作方式十分直觀,只要輸入信徒面臨的困難或情境,例如:「婚姻衝突」或「對未來感到焦慮」,「卸下重擔」GPT便能根據關鍵詞檢索聖經適當的經文,並附上該經文的意義與應用方式,協助牧者更貼近聖經教導,並落實在信徒的日常生活中。

舉例來說,某位信徒正為家庭糾紛所困,感到心力交瘁,「卸下重擔」可能會引導至以弗所書4章2節:「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並說明如何將這節經文應用在家庭互動中,以謙和、忍耐與愛心去面對家人的差異或衝突。同理,當使用者感到焦慮時,「卸下重擔」也可能提供腓立比書4章6-7節:「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藉由這段經文,信徒可以學習將心中的焦慮交託給神,在禱告中汲取從神而來的平靜與力量。

運用AI把聖經教導落實生活各層面

AI雖然在資訊提供上擁有優勢,但在情感共鳴和關係建構方面,仍難以取代真實的人際互動。因此,牧者應當將「卸下重擔」視為一種幫助自己與神話語連結的工具,而非教會社群與牧者關係的替代品,透過聖靈帶領牧者的配合,才能讓信徒在靈命成長更全面。

在實際運用上,「卸下重擔」已幫助許多信徒在困境中得到支援。例如:有位因職場壓力感到心力交瘁的信徒,使用此工具後得到馬太福音11章28節:「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這節經文讓他感受到神的呼召,並在禱告中找到安慰與力量。「卸下重擔」還提供了更進階的禱告指引,協助信徒在禱告時更具體地向神傾心吐意,並學會用感恩的心態,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這些神的話語能幫助信徒建立更堅固的信心,也培養感恩的態度。

同其他AI技術一樣,「卸下重擔」的成效,最終取決於牧者如何運用,信徒只需要帶著開放的態度,並維持對聖經真理的敏銳度;同時,若遇到較深層或複雜的議題,也應主動尋求教會領袖或屬靈導師的意見。總結而言,「卸下重擔」提供了一條能將聖經經文智慧融入日常的便捷途徑,有時候信徒在面對各種挑戰時,也可以自行快速找到相應經文與指引,從神的話語中獲得力量和安慰。雖然AI無法完全取代人際關係的深度與溫度,但作為一個輔助的平台,「卸下重擔」確實可以成為現代信徒提供了一項寶貴的資源,幫助他們更扎實地活出信仰,同時把聖經教導落實在生活的各個層面。

在科技與信仰之間取得平衡

身為基督徒,我們被呼召要在擁抱新興科技時保持智慧,並堅守核心信仰價值。AI不應該取代人際連結或屬靈牧者的角色,它應該成為協助我們更有效地服事他人的工具。就如,詩篇37篇5節所說:「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卸下重擔」GTP能將神的愛與智慧更快速、更廣泛地傳遞出去。

然而,AI的運用也帶出隱私保護、公平性與人性尊嚴等倫理議題。對基督徒醫療專業人員而言,更需要在技術創新與道德反思之間取得平衡,確保每一項技術的採用都尊重生命並榮耀神。AI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能在醫療、教育與信仰生活中解決難題、提升效率、擴展可能;但它也呼喚我們要心存敬畏,深知智慧的源頭在於神!

以謹慎且開放的態度面對AI

未來AI在基督徒生活與事奉中的角色將更為關鍵,從個人化的靈修計畫,到全球宣教與社區服務的擴大,AI能帶來無窮的想像空間。然而,科技終究應該服務於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讓我們以謹慎且開放的態度面對AI的潛力,守住信仰的核心,在這個世代做鹽做光,隨著AI科技發展,我們更加需要貼近神並服事他人,成為神改變世界的力量!

本專欄與路加傳道會網站合作。

【延伸閱讀】:
AI末世論?——從盼望神學看AI公共化與教會的角色
ChatGPT與基督信仰常見問題-7神學可以投入哪些方面?
ChatGPT與基督信仰常見問題-6牧者關懷信徒如何更深入與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