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惡女,林黛玉!

文:child


我對這兩部作品最有興趣的地方,就在於為什麼我從這兩部幾乎南轅北轍 的作品裡感受到幾乎同樣程度的感動。

眾所皆知:紅樓的基本底蘊是悲劇意識,其中大部份控訴針對傳統禮教中醜 惡的人事對個體情性的扼殺.性靈女子黛玉天生的一種風流別致,秉性纖弱. 是美感世界裏的第一等人物;一生為還淚而生,但卻無力於禮教的內外在糾葛, 早以注定她必無力開釋自己的情執,以致染病喪命的自殘頃向.於是惡性循 環,她在現實世界除了寶玉能不斷寄與知心的憐惜,在其他人的排序裏,寶釵 遂逐漸取代了好弄小性的她.悲劇也照預定來臨。

惡女,原文就是女強人.它面對的傳統是在日本以男性為主的職場生態.而它 寄托了像麻理玲這樣的人物,創意多多,全身是勁.她和黛玉同樣有一種完全 純潔的愛情觀,險阻當然就是來自工作的壓力與自己的不夠完美.但因為她的 天性卻能轉化這種看起來遙不可及的愛情嚮往,成為一股源源不斷的樂觀, 不管愛情與工作,就算對惡質的工作場所裏的人性也充滿信心,再加上一點大 膽與好運,在作者的安排下,人性也自然空出了一塊美麗的淨土給麻理玲,人 和遂成為她成功的重要法門之一.

撇開創作上的成就不談,兩部作品所透顯出來的人生觀卻頗值得玩味.而身為 讀者,我們內在情感的某一部份分別受到符應:是的!人間情愛不管是不是如 寶黛這般純粹,不也是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但純粹本身不應該因為它的不能 永恃,就否定了它在我們精神中所站的份量.紅樓為人保存了理想的愛情觀, 雖然這也是黛玉必須死去的理由,但就連這點積極來說,在人的低潮下都是一 種知心的陪伴與慰藉.

反過來說,現實生活仍然在每一天排山倒海的襲來,中國的哲學處理[義]的化 成,中國的文學慰藉[命]的無奈.但義命之間,人該如何安頓自己?我們都是在 七情六欲的漩渦裏打轉,以某個角度來說:人並不完美,這個世界也不全然可愛 .也許我們只需要一點小小的信念,保守某些不太好過的當口,讓我們順利的到 下一個階段.惡女最大的本錢其實就是一種心念的轉移,覺得一切積極,美好的 結局都可能發生.只要人紮紮實實的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不然又能如何?

看出來了嗎?沒有黛玉就沒有惡女,而起碼在我心裏,現代的女性都沒有大觀園 可被圈養,也不應該再期待,於是如何保留那種黛玉般的心性,恐怕非得有麻理 玲的天真爛漫.只是這種在漫畫被過度簡化的轉移,其實是需要更大的力量與 看見,困難在於女人情感與事業的矛頓其實才正漸漸引起重視.但這時候的我 寧願對田中在lady box的鬥爭裏所主張的:[不管工作的理由是甚麼,不管你的 才幹如何,每一個想工作的女人都能找到適合她的工作.]充滿盼望.

破除本體論在女人身上的牢枷,讓女人更自由自在的選擇自己的樣子,我知道 這是田中,黛玉與我最重要的盼望:有一天上班的媽媽不用為甚麼小孩考不上 第一志願而內疚,家管也能成為令人尊敬的正當職業.


回首頁 前期文章索引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1999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