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語心鄉》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都是為你好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平生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我這麼做,完全為了你好……大家都是為你好……要不,就不會如此如此如此…。」

隱含了很多意思:
-你不聽,是你愚蠢…
-你不聽,是你忘恩負義…
-你不聽,是你不識抬舉…
-你不聽,我好心沒好報…
-你不聽,你終有一日會後悔…
-你不聽,我是這樣的無私、偉大…
-你不聽,終有一日你會回頭求我…
-聽與不聽,你都是欠了我…

   香港天水圍三屍倫常慘案,一年後,如同翻版的倫常兇案在慈雲山上演,一位剛剛離開精神病院的母親謀殺兩名子女後自殺。有精神科醫生指出,這類殺人自殺的兇手大多帶有錯誤的「利他」心態,如認為年老父母或年幼子女會無人照顧,甚至妄想他們也同受逼害,以為一同死去免得留下他們繼續去受苦。據聞當地有一項研究,指出約有兩成自殺者都有這種錯誤的「利他」想法。

 電影《不存在的女兒》改編自美國暢銷小說「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就是一個「為了你好」的「利他」想法的故事!  

 故事情節是說一名專科醫生大衛,為自己的妻子娜拉接生了一對龍鳳胎,卻發現妹妹患有唐氏症。大衛決定趁娜拉未清醒,把女嬰交給護士卡洛琳,要她把孩子送去千里外專收容殘障棄兒的療養院。

 暗戀醫生的卡洛琳途中改變心意,她帶著女嬰離開醫院遠走他鄉,偷偷地將女嬰菲比撫養成人。

 娜拉清醒後,對女兒夭折非常悲傷,一直無法接受。最後形成長期心理障礙,靠酗酒、外遇來填補心中的空虛與憤怒。

 暪著家人送走女兒的大衛,心靈充滿悔恨與內疚,他忘情於工作與及寄情於攝影。他四處拍攝小女孩的照片,看著無數的照片,似乎在其中尋找那不存在的女兒的足跡。

   而獨子保羅從小就感覺到,家人都各懷心事。他在孤獨、父母不和諧,甚至可說是在冷漠的氛圍下成長。

出於愛-大衛

  一九六四年,在一場紛亂的大風雪的夜晚,大衛親自為妻子娜拉接生,亦是親手把女兒送走。

  他知道妻子外遇卻裝作不知情,因為他對妻子有愧,是他先對妻子說謊,造成妻子的疑竇。

大衛自己也有一個得唐氏症,活不到十歲的妹妹。妹妹帶給家庭重重負荷,母親全副精神放在妹妹身上,使大衛像孤兒一樣失去了愛與關懷。直到妹妹的死亡,又傷透了全家人的心。不久,母親也因照顧妹妹心力交瘁下早逝。

大衛害怕悲劇重演,他深愛妻子,更不忍心兒子像自己一樣的備受冷落孤單地成長,為了家庭的「完整美滿」,他不得不狠下心腸,把那「有缺陷」的女兒剔出去!

這謊言成為大衛深藏的秘密,大衛因內疚而變得沉默寡言。「不存在的女兒」在大衛與娜拉之間築起了一道無形的牆。大衛想保護柔弱的妻子不受產下殘障兒的打擊,把女兒送走的那一刻,他自己已被囚禁在自設的高牆下,不能與家人再有親密的溝通。

  「攝影講的其實就是秘密。…每個人都有的秘密,不願意透露的秘密。」大衛不能說的秘密,就如他自己所說,只能在攝影中宣洩,也希望把隨時空溜走的事物,凝結靜止在紙片之中。大衛從沒提及過那早夭的女兒,卻用攝影方式記錄著這個不存在的女兒和保羅一起的成長。

溺於愛-娜拉

女兒的死,在娜拉心裡的失落像無底洞。沒看過女兒一眼,便被埋葬了。娜拉怎能不起疑;尤其是大衛的冷靜與淡漠,完全不像大衛的作風!

  娜拉對女兒的失落,對大衛的不滿,積怨下來,夫妻感情破裂。 娜拉覺得女兒之死跟丈夫中間有些無法言傳的蹺蹊,大衛的秘密阻隔了全家,也影響了全家。謊言與秘密,使大衛活在罪惡感下;娜拉責怪大衛對整件事的冷漠,夫妻間變得冷酷與疏離。

  娜拉活像行屍走肉,以忙碌的生意來轉移喪女之痛、以團團轉的性伴侶來麻木情感,好填補心胸中的空洞。娜拉對女兒的悲傷與對丈夫的憤怒,使她終日在外流連,放縱、酗酒,下意識地與大衛對抗。

拒於愛-保羅

他從懂事以來,母親是不快樂的,為了早夭的妹妹終日悲傷;父親為了歿了的妹妹而鬱鬱寡歡。家是冷冷冰冰,死氣沉沉的。

保羅小小的心靈一直有疑問:「爸媽為了妹妹悲傷難過,假如當初死的是我而不是妹妹,他們會開心些嗎?他們希望當初死的是我囉?為什麼留下來的是不受歡迎的我?我真的那麼討人厭嗎?爸媽只會懷念看不見的妹妹,對在眼前的我視而不見?」

  夾在冷漠及疏離的父母中間,保羅感覺到關心了解及被接納,他抗拒父母。保羅的內心是愛父母,尤其是對父親非常崇拜,以致他對父親的說話牢牢記住,對父親的每一個約定,從不遺忘;更時常渴望與期待跟父親的約會。

  大概是一種從小就被拒絕的感受,使保羅陷在極大的矛盾之中,他愛父母又深感被遺棄,他知道父母對他有期望,他很想滿足父母的期望,卻覺得即使做到了又如何?在父母親心中也許是毫無意義的,他們不會因自己的努力變得開心。保羅在矛盾之中失落,於是他離家出走、吸大麻、甚至專幹些父母痛恨的事,目的只為了想逃避令他窒息的家。

直到保羅看到父親為他從小到大拍的每一張照片,才體會到父親對他的付出,但可惜太遲了。

勇於愛-卡洛琳

單身的卡洛琳抱著病嬰在高速公路上奔馳,想到這孩子將被丟棄在一個骯髒侷促、充滿蟲鼠、專收留弱能殘障棄嬰的所謂療養院,任由棄兒自生自滅。她注視懷抱中柔軟的嬰兒,想到這是她所愛的男人的女兒,她不能也不忍心讓所愛的人的孩子被棄在人間地獄。

  卡洛琳長久以來對大衛的暗戀,使她毫不猶豫地把大衛的女兒佔為己有,她要保護愛人的女兒。這是一種補償作用,愛使她生出勇氣,她決定要撫養這個特殊的孩子。她選擇拋棄一切,帶著這個也不知能不能養活的孩子,連夜前往他鎮,改名換姓,相依為命地生活。 卡洛琳靠自己,兼職做工去撫養這個患病的女兒菲比,生活並不富裕,大筆的醫藥費往往讓她陷入經濟危機,但她對女嬰菲比的愛,使她甘之如貽。

  在卡洛琳的細心照料下菲比漸漸長大,在學習生活上,卡洛琳付出很大的耐心與愛心。然後就是面對社會上種種對唐氏症患者的歧視,以至菲比上學也有障礙。靠著卡洛琳的努力,四出奔走終於一一克服,她為菲比安置了一個溫暖的家。

  而卡洛琳自己,也因此走出了自卑封閉的世界,因為菲比,卡洛琳成為一個肯誠實面對自己,勇於追求理想的人。   
活於愛-菲比

  被大衛送走的女兒菲比,在卡洛琳的細心照料下健康地長大。 卡洛琳為了患唐氏症的菲比有受教育的機會,她排除萬難,與當地同是患有唐氏症孩子的家長,成立「歡樂唐氏症協會」,菲比不單止有一個有溫暖有愛的家,有一個非常愛她照顧她的媽媽;更有一個非常歡樂的學習環境提供菲比良好的教育。

菲比在養母撫養下,思想單純卻愛笑,她的喜怒哀樂總是很直接的表達,高興的時候她會擁抱母親,悲傷、快樂時,會笑會叫,從不用隱瞞。

當卡洛琳和大衛重遇的時候,大衛驚訝菲比竟然健康快樂地長大,活於愛中的菲比,和自己苦澀的家,實在大相逕庭。

物質不缺的保羅,伴隨他長大的是背負秘密的醫生爸爸;生活艱苦的菲比,卻有真誠努力的單親媽媽。雖然兩個截然不同的成長背景,卻在心靈中彼此有說不出的牽連,最後兩個分離四分一世紀的兄妹佇立在父親墓前相認,兄妹二人,在眼光中已彼此洞悉,一切盡在不言中。

結論:謊言的代價以外

大衛一直希望說出真相,但一直沒勇氣,卻在毫無徵兆下溘然而逝。他把秘密也帶離了人世。

  故事如何落幕呢?容我在這打住!

  我看見《不存在的女兒》裏,每一個人都深愛對方,卻又互相傷害。現實生活中,我們可都是用自己的方式來愛人,卻從沒真正願意了解對方的真正需要。然而謊言以外,我也看到了潛藏於每個人的心靈最深處的秘密,在不知不覺中,主導了每個人的抉擇。

  大衛,年少時因為妹妹的病,使他失去該擁有的父母的關愛,而他從小的一切付出與努力都被漠視。當他面對新生的唐氏症女兒菲比,他的恐懼油然而生,他無法忘記母親因為妹妹對他的冷漠,他對親情的失望,使他害怕妻子將像母親一樣,終日為女兒奔波、煩惱,所以下意識地他選擇不讓她留在自己的家,可能他是更怕兒子保羅成為第二個自己,也要面對相同的痛苦,因為潛藏的記憶讓他選擇用謊言來逃避痛苦。

  大衛更不了解的是,原來他對妹妹是又愛又恨,直到多年後,在卡洛琳寄來的生活照裡,勾起了他對妹妹的思念,同時也使他開始後悔當初的決定,不過卻已經無法回頭。於是他栽進攝影的世界,瘋狂地拍攝各種不同年齡、表情的女孩,彷彿自己陪同那遙遠的女兒成長一樣。一個不存在的女兒卻真實的存在於他的意識裡。

大衛對家人的愛其實是單方面的「為了你們好」,真實的是自己要逃避負荷撫養一個有問題孩子,在精神及經濟上龐大的壓力,他錯用自私的愛對待家人、「都是為你好」來建設一個家,也直接造成不能挽回的悲劇!

  俗語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真的嗎?許多人是成為父母後才學做父母的,有些父母甚至沒意識到要「學做父母」。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無與倫比,他們在孩子的心田播下愛和尊重的種子,孩子會長出安全感、自信心、自愛和自重的果子;若播下的是恐懼、羞辱、剝奪和罪疚感,那只會結出一串串創傷纍纍的苦果!

about 【戲語心鄉】專欄主要寫手:張吳國儀

【延伸閱讀】:
天使或惡魔?電影《罪人的控訴》
生命的分光鏡
[囧男孩] 向那些未曾好好告別的,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