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望愛

說真話的勇氣
作者/陳豐偉
 
  前幾天出席一間網路公司的開幕記者會。我問身邊的網路報記者說:「你們會分析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報導公司內幕嗎?」記者小姐誠實地說:「哪有可能,我們每天至少要交三篇稿子,忙得連記者會內容都沒時間聽完,也沒時間發問,就直接照他們提供的資料寫,哪有可能作深入報導?」

  幾個月前,到一間以報導網路產業為主的雜誌社拜訪朋友。我翻閱雜誌後問主編:「你們好像很少寫負面的報導。」主編理直氣壯地說:「不作負面報導,這是我們公司的政策。」

  三月中旬,我在浮世繪專欄發表「為何網路股終將崩盤?」沒多久,美國的網路股開始慘跌。一開始,一些與網路產業關係深厚的媒體與意見領袖還在否認網路的泡沫化,將看壞網路股的人當成幸災樂禍。到後來情勢不對,許多觀察家發表「現在的網路公司有九成都會因為資金耗竭而在幾年內倒閉」,媒體風向才逐漸轉變。

  我在網路股崩盤前發表「為何網路股終將崩盤」,並不是我有什麼特殊能力,而是事實太過明顯。網路股本來就不可能無限制上揚,今年初已經有一些著名網站的股票緩緩下跌,少數財經雜誌不斷出現網路股將冷卻的警訊,更別提評論家南方朔在新書「經濟是權力、也是文學」裡對新經濟泡沫化的精闢分析。一些學界或網路公司的朋友也已意識到網路股早晚要崩盤,而且三月初已經有幾位美國著名的股市分析師建議減少持有網路股。

  一切來得突然,投資人的資金一去不回,許多年輕人的人生規劃受到重大打擊,就算未來倖存的網路公司股價又上揚,也無法彌補這些人已遭受的傷害。或許我們可以旁若無人地說:投資人以及勇敢跳進網路產業的人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問題是,媒體可曾把「讀者知的權益」放在第一位?

  回顧從去年到今年四月的媒體,尤其是一些標榜 e 時代與新經濟的投資理財雜誌,對於網路產業一片溢美之詞。創辦商業網站小有規模的年輕人紛紛躍上鏡頭,坐擁公司股權成為億萬富翁的網路新貴被形容成時代楷模。儘管許多商業模式尚未被證明成功,儘管許多紙上富貴仍未兌現,媒體卻一面倒的為網路產業披上美麗的外衣,加速資金與人才的盲目流動。到最後,即將上市的網路公司老闆自吹自擂有本益比一百的實力,媒體就為他塑造二十億的身價。即將上市的網路公司老闆說:「我們賺的錢多,是因為我們對這個社會有很大的貢獻。」媒體沒有一點反省與批判。某些名人創辦的網站其實岌岌可危,但當他們公布業界根本沒有人相信的遠景時,媒體仍然照單全收。

  搶著買那「本益比一百」公司股票的投資人,現在已經住進「套房」,股價已經腰折。為什麼從前少有媒體願意為讀者拆穿這些網路菁英的謊言?

  第一個原因或許是「工作量大」,網路帶動媒體的激烈競爭,結果並不是往「深度報導」發展,反而變成衝刺新聞則數,記者要帶著手提電腦比快速、拼則數、創造 pageview,新聞品質反而次要,少有記者以挖掘內幕為職志。更何況,寫多、寫長、寫得精彩也不一定會被重視,高薪挖角而來的資深記者,反而被壓縮得只能寫平平板板的短篇報導。

  第二個原因是「不想得罪人」。網路新貴擁有財富,財富很容易轉換成權勢,更何況網路產業已經是重要的廣告主,不止某些記者不想得罪他們,連媒體產業也寧可維持一團和氣,大家一起構築網路泡沫,滿足愛看名人傳奇的一般大眾,也不要靠深度、批判的報導來吸引高階讀者,以免得不償失。

  第三個原因在於負面報導牽一髮動全身,會影響許多人的利益。當媒體產業紛紛上網,當媒體產業就是網路產業時,媒體就漸漸遺忘「利益迴避」的大前提。當媒體領導人手中擁有上億的網路公司股份,當記者、編輯寄望手中的網路股可以讓自己也擠入網路新貴行列時,掌握媒體的版面來吹捧盟友、打擊敵人,早已見怪不怪。

  在主流媒體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同時也是網路企業領導人或重要幹部的專欄作家,公然為自己持有大量股份的網路公司說好話,竟也得到編輯的縱容。著名的網路媒體 C|Net 曾訂定利益迴避原則,凡報導對象與 C|Net 有利益關係時,必須誠實告訴讀者。媒體要報導和自己利害相關的產業時,應該清楚告知讀者彼此的關係。至於專欄作家,根本就不應該在專欄文章讚揚自己擁有股份的公司。

  比起匿名、色情、誹謗等網路媒體的常見問題,新聞倫理的淪喪,所帶來的影響層面更大。鍥而不捨地追查真相,挖掘各種謊言底下的真實面貌,以說真話的勇氣,達到監督權勢者的目地,我相信,這才是媒體值得存在、媒體工作者值得受人尊崇、值得領取高薪的最大原因。

本文作者為南方電子報負責人。
本文首刊於中國時報浮世繪版,經原作者同意授權信望愛資訊中心轉載刊登。
本文轉載自eRoach.net,轉載使用請取得原作者同意。


 
評估教會網站存在的意義      前期文章索引

 
 
徐敏雄專欄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網路話題
陳小小專欄:親子之間     陳小小專欄:生活筆記     陳小小專欄:婆媳之間
華子有話說     網路作家     漫畫與人生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