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台灣的偶像文化反思
作者:徐千祐 |
台灣人拜偶像的文化是很特殊的,與其說這是一種虔誠,倒不如說這是
一種深層的文化根。很多人對基督教要求不可拜偶像的事情很反感,反感的
本身不一定是理智,我倒是以為,台灣人面對基督教信仰的說法時,情感上
的反感多於一切,台灣文化的定義,似乎「不拜先人」與「子孫不肖」就一
定要站在等號兩邊,這種迷思似乎很難接受挑戰。 大家樂盛行的時候,能夠顯像出號碼的神像,香火鼎盛、信徒絡繹不絕 。一旦信徒投資破滅、開出的號碼不對,很多神像就變成了洩憤的工具,此 時被看到被檢驗出來的,仍舊是情感上的反射,文化血液裡對神像的尊敬就 完全打破。這其實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像很多人很相信神像能夠帶來 平安,長輩為兒孫在廟堂求取籤符,但是香火鼎盛的廟卻常常要為神像建築 鐵籠鐵欄,防止有人前來竊取。人所雕刻的神像無法保護自己,它必須靠人 的保護才能香火鼎盛。 聖經中不只一處提到以色列人隨從世俗文化,鑄造不能保護自己的偶像 來膜拜,許多以色列的先知不斷向國人諄諄告誡拜偶像的荒謬性;在中國, 也有一句流傳的描述傳神的俗語:「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大家不妨想 想,偶像真的會為人生帶來什麼?信仰的真諦在於瞭解人生、找到生命方向 ,還是在於保護一尊不會說話的偶像重要? 香港電影黃飛鴻「男兒當自強」(不知道有沒有記錯)其中一幕表達了 中國人對偶像文化的反思:當黃飛鴻與陸浩東深入白蓮教重地,白蓮教信眾 為保護神像,不計一切代價,甚至連陸浩東手中的手槍都不怕時,陸浩東說 :「你看看這些人,為了泥菩薩連命都不要了?!要是每個中國人都這樣, 中國就沒的救了!!」孫中山小時候一樣對神像的存在質疑並挑戰過,但是 他不僅未受偶像懲罰,還成為了中國國父,帶領中國百姓脫離幾千年的君王 統治,這些都是我們從小在書本上學的、再也熟悉不過的歷史故事。 台灣近年來,為了各種偶像祭拜的典禮愈來愈盛大,政府首長率領文武 百官穿梭法會會場,具有基督徒身份的李登輝總統不只一次在這些會場上致 詞表達對法會的支持,讓很多基督徒感到質疑不解。或許為了社會安定,為 了選票與民心向背,政治家與政客必須參與這類盛會,以表示政府與民眾站 在一起的立場。 另外,台灣國民之間西洋星座學說的盛行,從雜誌、報紙、網站、書籍 、電視節目,到各種青少年次文化產品,深入每個階層與角落;星座學說依 照生日將人歸類為十二種類型,有各種不同的分析解讀,甚至,有許多人對 星座學說已專精到某種著魔程度,當一個陌生人站在面前時,只要知道對方 生日,人腦就可如電腦般,馬上將對方歸納為某星座,這人的個性、喜好、 脾氣、內在思維、對某種事情的意向,完整而有意義地將輪廓與答案呈現出 來....然而,荒謬的是,對方可能只是個「陌生人」而已,只因為「生日、 星座」的緣故,所以「他是存在且有意義」的陌生人,某種角度上來說,「 他」只是某星座的符號而已,「他」並不代表「他自己」。 台灣每年花在偶像祭拜法會的金錢供養、星座學說所帶來的經濟效應, 如果仔細統計,這些金錢,或許可以為許多真正缺錢缺乏關心的社會邊緣角 落,投注至大至深的力量。心靈的改造,真的需要靠金錢來堆砌嗎?台灣人 的錢還不夠多?難道愈來愈多人相信,用錢也可以買到真愛、買到家庭的歡 樂與健康、買到心靈真正的改革與平安呢? 這樣的標題或許讓人感到反感與不耐,似乎不過又是另一種基督徒阿Q 式的精神喊話而已。然而,我們或許應該好好思考,尤其在台灣準備自己走 出來成為一個國家實體時,除了新竹科學園區電子工業的榮景、台灣經濟上 的奇蹟與政治上的寧靜革命外,在人民內心的深層文化中,有什麼牢不可破 的迷思,讓我們眼中,只有股市漲跌與經濟成長才是重要角色、不會說話手 所鑄造的偶像真能為台灣人民帶來什麼答案? 一點淺薄的思考,大家參考看看。 (本文作者為基督教台灣信義會板橋福音堂會友,本中心同工)
|
| ||||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1999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