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建立我們的救災組織
作者:太醫 |
九二一大地震已發生滿兩個月了,當初許多檢討、勸勉和辯護的聲音也覺得
好像漸遠了。回顧一下當時教會肢體熱烈救災的光景,除了讓我們感到安慰因為
我們大家心底真的有愛,也看到我們的預備與規劃協調有待改建。 1993年暑假我暫居在國外一所大學的學生宿舍。一天夜裡,忽然聽到遠處人 聲鼎沸,隱隱見那個方向火光沖天。待我走近,原來校中一所餐廳失火,消防隊 已趕至現場,拉起一條黃帶子,將旁觀的人群隔在外面。人群中有不少大陸來的 留學生,他們一面觀火,一面交換意見。那些人的談話我都忘了,只記得其中一 個人有感而發,說,在國內要是失火大家都衝到前面去救火,在這裡卻把我們攔 到外頭。 我想要說,但很不好意思這樣說,怕得罪那些值得我們欽佩的付出極大勞力 與愛心的弟兄姊妹。但就事論事,我想所有的弟兄姊妹都能同意,這次救災我們 的行動是不是好像那個留學生所說的「大家衝到前面去救火」一般,比較原始、 效率比較不足?現在救災行動的需要不再那麼緊迫,應該是我們開始健全組織, 為將來隨時可能發生的緊急重大事故作準備的時候了。 平心而論,這次救災行動中效率最高、效果最大的應該是慈濟會的那群人了 。他們有豐富的金錢和物資,有眾多的人力,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能迅速的動員 、有周延的計畫和良好的組織。九二一清晨的一點四十七分發生地震,清晨三點 就成立了救災中心,天不亮分派的志工就進入了災區展開救援。 這一次慈濟在中部重災區設立了十一個服務站,除了醫療和分配飲水、毛毯 與禦寒衣物外,他們從早到晚為災民和救災人員烹煮熱食。在交通中斷的地方, 他們派遣志工徒步進入災區進行搜索救援。他們的社工人員除了安慰陪伴災民外 ,更有系統地蒐集各種資料,包括受災民眾的家庭狀況與需求。這些資料除了作 為他們後續行動的依據,也成了政府救援的重要資料來源。 讓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他們的人脈廣闊,公信力強。所以他們能取得有關單位 和企業團體的合作。這是他們平日在的表現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他們向中船公 司借到十個冷凍櫃來冰存屍體,然後他們的志工就負責每三小時翻動屍體一次的 任務,免得屍體會凍粘在一起。許多海內外的捐款、醫療器材都主動流向他們; 許多醫護人員在無法坐等政府分派的情形下,轉而向他們報到。 他們的這些事蹟,大家都從報章電視看到過。大家可能都不太容易曉得他們 是如何能夠這樣組織行動的。前一段時間讀到一篇關於慈濟的報導,敘述他們的 一些經驗和原則,也許可以作為我們建立自己的組織和行動標準的參考。如果我 們能建立好自己的組織,在各種有需要的場合發揮足夠的功效,將來不但也能順 利取得各方面的配合,更可以讓我們弟兄姊妹的愛心能發揮更大的效果。 慈濟是在1966年成立的,它的工作分為慈善、醫療、教育和文化四大部份, 另外還在大力推動骨髓捐贈。證嚴法師本人曾對記者表示他們之所以在這次震災 中能做出這樣的成績,是因為他們「有愛,有方法」。那麼他們的方法是從哪裡 學來的呢?「從做裡學來的」。 他們除了在本島參與幾乎是每一次的救災活動,當國外或大陸有重大災變時 ,他們也積極投入,像中南美洲的風災水災,土耳其大地震等等,他們救援過的 地方包括大陸、菲律賓、衣所匹亞、阿富汗、賴比瑞亞和許多其他國家。每一次 的救災活動都讓他們累積許多寶貴的經驗,從經驗中他們歸納出實際有效的方法。 這次震災,他們行動的步驟分為八項,從這裡我們大概可以看出他們為什麼 能做得這麼好。這八個步驟是︰
『知己知彼、不臨渴掘井、集中事權』,掌握著這三個原則,我們也可以讓 以後的愛心行動更落實有果效。如果不然,以後再這樣倉促成軍,可就該不能說 無虧了。 (本文作者為加拿大溫哥華北美浸信會信友堂基督徒,職業為醫師) |
| ||||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1999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