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笑容讓人無法拒絕她的好意,我怔怔地看著殘缺的她,心裡頭突然一陣難過起來,我問自己,
為什麼他不會為自己的殘障感到難過,還可以這麼熱誠地招待人,臉上可以有笑容?我問我自己,
為什麼我不快樂?
(more)
許多人用盡一生,汲汲營營追求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財富名利,如同耶穌所說,人若賺得了全
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那又有什麼益處呢?
(more)
網路作家之【許媛如的真情世界】
寒冷的冬天似乎與南臺灣沒有任何關連,路上稻香遍野,綠蔭千里綿延,「她」始終呈現極度興奮的狀態,扭曲的身體在放倒的前座快樂的發抖,高分貝的尖叫隨著如電影畫面後退的路景而升高……
(more)

有基督徒網友在連線宗教版上問:「基督徒要選擇啥職業比較好?」,提問的網友說,「我指的是合法的職業,是不是有些職業容易讓基督徒在靈性上跌倒啊?」
(more)
很多孩子的偏差行為,解決問題唯有依賴家長本身的實踐力,偏偏家長聽完建議後,往往接著的話語
不外是「做起來有點困難,因為……」、「我也知道,可是……」
(more)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德國的歌德所著。寫作年齡僅 25 歲。他當時正經歷失戀的
痛苦、以及好友為感情而自殺的衝擊。當他寫完這部書後,他從痛苦中破繭而出、重獲
新生。
(more)
人總是國內尋找異國風情,卻又在異國想念著家鄉;一個人踩在他鄉的石板地上,
不再像台北的紅磚道,一個不留神就踩了滿腳的骯髒泥水,但心中卻總飄飄惚惚的
,彷彿踏不著地似的……
(more)

你可曾有過這種經驗? 疲憊不堪的搭上公車,好不容易擠進一個座位,這時卻看到一位老婆婆上車,痀著身子站在公車上搖搖晃晃……
(more)
當我第一次放下書本陷入沈思時,是讀到「護理專業與宗教狂熱的衝突」這一章。這是信仰與專業的衝突,這衝突也不時反映在我自己的專業研究上。
(more) |
這本書主要是針對目前相當熱門的「企業電子化(e-Business)」的發展(或轉型)策略進行介紹。和其他類似書籍比較不同之處是,這本書在前三章當中,提供了一些學理分析,特別是 Coase Theorem 在網路時代中的應用。
(more) |
為什麼工作佔一天三分之二時間會是一種必然?人人之間的設防競爭,為何是唯一的關係?
為何戶外使我們疲倦?為何對大自然不再有反應?為什麼童心使我們厭煩?為什麼我們的生
命中不再有快樂的事?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