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徐保羅
曾經父親在馬偕醫院附近公園散步時,向一位老榮民傳福音,問其馬偕是誰?他想了一會回答道:『好像是民進黨的?』聽了此回答,不覺莞爾,但也能體諒老伯伯對馬偕認識的有限。馬偕一百三十多年前立志來華宣教,他先至廈門,後終其一身奉獻於台灣北部,為教會內外所景仰。馬偕來華宣教之偉大情操:「愛上帝、愛台灣、愛中國」,不是因為台灣是他的母親,也不是因為這兒人民土地可愛,因為神就是愛。宣教士和本土政治人物之間,雖然都「愛台灣」,但無論其動機及影響,有何其大的差異! �� 有人認為「愛中國」時至今日不宜,因為中國的百姓尚可以愛,卻不能愛共產政府的邪惡本質和飛彈威脅。「不能愛中國」,這也正是部分基督徒陷入社會上省籍仇恨的盲點。試想:當我們宣揚神愛世人時,我們並沒有特別但書,提到那是指義人還是歹人。所以當我們說愛台灣時,也不需要有但書,指愛的是善良百姓還是台灣黑道,是腐化的政府還是清廉的政府。世俗的省籍仇恨者把中共政權及中國人民綁在一起,以愛中國就是要和共產政府統一,因此就是不愛台灣,以此合理化其仇恨目的。為什麼台灣基督徒不能效法當日馬偕父子,而要受到今日政治上「仇恨中國」、「譴責中國」的影響呢?
�� 台灣現時的發展,清明的政治固然不可缺,然而超越內部嚴重的對立,此時更形迫切。在今日分歧表面之下,將國人分化為「認同/不認同」台灣、「愛/不愛」台灣的意識型態,亦影響部分台灣信徒,以致在國家認同上的立場,與省籍仇恨者難有所區隔。雖然長久以來,似乎也無解可尋,耶穌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我們相信,神仍能賜下合一的愛在台灣。暮然回首,馬偕及無數宣教士「愛上帝、愛台灣、愛中國」的胸襟與榜樣,早已在前,台灣教會今日仍可有信心效法他們,成為社會對立下愛的解藥。藉由上帝的愛所帶來的公義,必可以使台灣被高舉,而出至人民彼此合一的相愛,必能帶來對台灣無私的認同與相心力。 |
索引頁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