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剪影

離鄉背井去打工
文 / 何撒娜

    根據勞委會的統計,台灣現在共有廿九萬八千多名外籍勞工。外籍勞工來台所從事的工作,主要以監護工為最多,也就是照顧慢性病人、老年人或是重症病人等的醫療看護工作;比例第二高的,則是從事營造業,現在國家幾個重要的建設工作如高鐵,或是過去台北捷運的營建工作,主要都由外籍勞工來進行。在某個程度上,外籍勞工可以說是填補了台灣勞動力的空缺;雖然外勞的引入排擠了本地勞工的工作機會,造成台灣勞工的失業問題,然而,外勞對於台灣的確也有著一定的貢獻,這是不容抹滅的事實。

    台灣對於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其實做的還不算好。一向以來,台灣人視「外籍新娘」(包含大陸配偶)等新移民為他者,即使現在的新生兒中每八人就有一個是所謂的「新台灣之子」,也就是每八個新生兒中就有一人是外籍配偶所生的子女,台灣社會仍然將這些女性視為外人。新台灣之子的母親如此,更何況是離鄉背井來台工作的外籍勞工!

    知名紀錄片導演李道明,曾拍過一部關於外籍勞工的紀錄片,片名就叫做「離鄉背井去打工」(Shattered Dreams),片中主要討論的是泰國籍勞工的來台工作歷程。台灣現今有超過十五萬的泰國籍勞工,台灣是泰國貧窮地區人民最嚮往的工作地點;然而,台灣的泰勞來台打工賺錢的美夢,即使達成,也都付出相當的代價──經濟的、家庭的、心理的與健康的代價。

    1998年桃園大溪「擎揚電子公司」倒閉關廠,除了近百位菲律賓勞工與5位泰國勞工受到影響,也有一百多位本國籍勞工的生計與權益受到損害。由於外籍勞工是靠借錢付高額仲介費才能來台工作,工廠積欠他們薪資與每月代扣繳之儲蓄金,使其生活頓陷窘境。李道明紀錄了五位泰勞一個半月在台參與擎揚公司勞工自救抗爭的過程,並在其中三位泰勞被遣返泰國東北部鄉下後,追蹤紀錄擎揚經驗對其家庭與生活上的影響,以及泰國農村和都市之經濟狀況與社會環境。很多外勞即使來台打工賺到了錢,也往往付出了相當的代價:經濟上,很多外勞的薪資不見得拿得到手;家庭生活上,由於一年往往只能回家幾個星期,很多外勞錯失了陪伴子女成長的機會,片中就有一位父親感慨的說,他初離家時,女兒只有幾歲大,等到結束工作回國,女兒已長大,卻把他視為陌生人;而如果外勞碰上了不盡人情的雇主,甚至可能付上心理與健康的代價。

    外勞常被視為是潛在的罪犯,勞委會的勞動統計數據裡,不但有外勞人數統計,更特別強調外勞的犯罪以及潛逃等統計數字;而台灣本地的勞工則沒有這類統計項目。不僅外籍勞工受到歧視的待遇,連在台的東南亞國籍知識分子也往往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前一陣子大馬作家兼大學教師群黃錦樹、陳大為和鍾怡雯、張錦忠等人,於三二○總統大選前,收到一則來自勞委會的通知,要求他們做和外勞相同的體檢,內容包括檢驗愛滋病和梅毒等。因為這是他們來台求學、工作多年第一次遭到如此的待遇,感到不被尊重,決定連署抗議。在暨南大學任教的黃錦樹說,原本他們取得各校聘書後即可辦理居留證,做一般體檢即可,今年卻突然被勞委會要求辦理外勞工作證,且被要求體檢的內容似乎假定他們是高危險群、性關係複雜。他們想要試圖瞭解台灣政府對於外籍人士的定義,想知道其他同為學術圈的外籍人士是否也有同樣遭遇。

    台灣本來就是一個移民所組成的社會,台灣人也曾長期而大量地到外地從事勞力工作;未來台灣人會不會成為別的國家的外籍勞工,我們目前也還不知道。如果我們希望自己在國外工作時能得到尊重,如果我們希望當自己不得不去海外工作時,不要老是被視為潛在的罪犯,也許,我們現在就應該開始學習尊重這些飄洋渡海、離鄉背井來台的勞動者。如果,你身邊就有外籍勞工,請你給予他們適度的關懷與尊重;如果,你看到有外籍勞工受到歧視或虐待,請你協助他們脫離困境。因為,只有當我們的社會夠尊重、夠包容他者的時候,我們才能要求別人也一樣地包容、尊重我們。

圖:摘自李道明的「離鄉背井去打工」(Shattered Dreams)

索引頁

回信望愛全球資訊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