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大拉马利亚□妓女变圣女
【名画选粹】

哀伤、忏悔与沈思



Mary Magdalene 手提沈香瓶的马利亚

施可乐(Jan Van Scorel 1495-1562)作

油彩·画板,67*76cm

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解说】

施可乐,德国画家。他的画作常以德国风光为其背景。

本幅画作呈现抹大拉马利亚的艳丽动人与清纯可人结于一身。手中的香膏瓶指著这女人是抹大拉马利亚。


St. Mary Magdalene 手提沈香瓶的马利亚

凡·德·伟登( Rogier van der Weyden ) 作

油彩·画板,33*27cm

巴黎·罗浮宫美术馆

【解说】

凡·德·伟登的抹大拉马利亚衣著比较不花俏艳丽,欲强调抹大拉马利亚的清纯可人。手中的香膏瓶亦是朴素洁净,香膏瓶是抹大拉马利亚的象徵物。


Penitent St. Mary Magdalene

提香(Titian)作

油彩·画布, 118*97cm

圣彼得堡·艾米塔吉美术馆

【解说】

抹大拉马利亚泪眼望天,向上帝忏悔哀恸。

这幅所绘的抹大拉马利亚是已经被耶稣洁净,而前往法国南部深山里苦修的马利亚。

膝上的圣经,下面一颗骷髅头是沈静修道的象徵。而左下方的香膏瓶,则指著其为抹大拉马利亚。

然而提香的作品,重点不在于表达忏悔,而是本著文艺复兴对人体的讴歌而绘。


St. Mary Magdalene

提香(Titian)作

油彩·画板,84*69cm

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

【解说】

同上。

这幅画作与上幅画作,皆是提香的作品。前者还比较素净一些,但是两幅皆欲呈现抹大拉马利亚的艳丽,以及内在深处汹涌澎湃的热情。

特别是这幅乾脆拿掉圣经与骷髅头的标志,可能指著这是还没有遇到耶稣前的抹大拉马利亚,处在光明与黑暗中间的挣扎。也或许是想要充分显现文艺复兴对人体的讴歌,而非表达忏悔。


抹大拉的马利亚

杜明尼基(Domenichino)作

油彩·画布,88*76cm

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

【解说】

此幅画作欲呈现抹大拉马利亚的艳丽,以及内在深处汹涌澎湃的热情。可以与提香的抹大拉马利亚一起来看。

这是描绘还没有遇上救主耶稣、悔改前的抹大拉马利亚。


抹大拉的马利亚

格雷考(El Greco 1545-1614)作

油彩·画布, 156*121cm

布达佩斯·国立美术馆

【解说】

格雷考(El Greco 1545-1614)画了很多幅的抹大拉马利亚。

本幅画作的抹大拉马利亚是已经被耶稣洁净,而前往法国南部深山里苦修的马利亚。

膝上的圣经,下面一颗骷髅头是沈静修道的象徵。而左下方的香膏瓶,则指著其为抹大拉马利亚。


抹大拉的马利亚

格雷考(El Greco 1545-1614)作

油彩·画布, 104*83cm

美国·纳尔逊·艾特京斯美术馆

【解说】

本幅画作的抹大拉马利亚是已经被耶稣洁净,而前往法国南部深山里苦修的马利亚。

右下方的骷髅头是沈静修道的象徵。而香膏瓶,则指著其为抹大拉马利亚。


悔悟的抹大拉马利亚

格雷考(El Greco 1545-1614)作

油彩·画布,108*101cm

美国·渥塞斯特美术馆

【解说】

格雷考(El Greco 1545-1614)画了很多幅的抹大拉马利亚。

本幅画作的抹大拉马利亚是已经被耶稣洁净,而前往法国南部深山里苦修的马利亚。

左下方的骷髅头与香膏瓶,指著其为抹大拉马利亚正在沈静修道。


抹大拉马利亚

瓦卡罗作

油彩·画布,154*106cm

华沙·国立美术馆

【解说】

本幅画作的抹大拉马利亚是已经被耶稣洁净,而前往法国南部深山里苦修的马利亚。

右下方手中的骷髅头与一旁的香膏瓶,指著其为抹大拉马利亚正在沈静修道。

其眼眶含泪,表现其为著过去的罪孽而深刻恸悔。


哀伤的玛格达琳

萨佛多(G. G. Savoldo 1480-1550)作

油彩·画布,86*79m

伦敦·国家画廊

【解说】

本幅画作的抹大拉马利亚是已经被耶稣洁净,而跟随耶稣脚踪行的马利亚。

左下方香膏瓶,背后的坟墓,指著其为抹大拉马利亚来到耶稣的坟墓前,为耶稣的死而悲痛。

然而之后,按这圣经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的记载,「忽然地大震动。因为有主的使者从天上下来,把石头辊开,坐在上面。他的相貌如同闪电、衣服洁白如雪...。天使对妇女说,不要害怕,我知道你们是寻找那钉十字架的耶稣。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已经复活了。」抹大拉马利亚会在此看见那个天使。


抹大拉的马利亚

杜尔西作

油彩·画布,73*56m

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

【解说】

杜尔西的抹大拉马利亚,是标准的虔诚圣女(圣徒 saint)姿态。

头上有光圈,脸上纯洁像个天使。


油灯前的马利亚
Repenting Magdalene
或作Magdalene and Two Flames
或 Magdalene Wrigtsman

拉突尔(Georges de La Tour, 1593-1652)作

油彩·画布,133*102m

巴黎·罗浮宫美术馆

【解说】

拉突尔也是画很多抹大拉马利亚的画。所有抹大拉马利亚的画作中以拉突尔的画作最朴素。他创造了一个流露哀怨之情的朴素形象。不像其他画作看起来充满世俗的宴乐、华丽的衣饰,只有清醒、沉静、悲哀的反省。

画作描绘当过妓女的抹大拉马利亚,在为过去罪恶,而闭关苦修。膝上的一个骷髅头,提醒自己要正视死亡。


忏悔的玛格达琳
Repenting Magdalene
或作 Magdalene in a Flickering Light

拉突尔(Georges de La Tour, 1593-1652)作

油彩·画布,128*94m

巴黎·罗浮宫美术馆

【解说】

同上。

画作描绘当过妓女的抹大拉马利亚,在为过去罪恶,而闭关苦修。膝上的一个骷髅头,提醒自己要正视死亡。在简陋的桌子上放了两本厚厚的书,还有一根鞭子和一个木十字架,暗示了其苦修。衣服半褪、裸露的双肩,指著她随时用鞭子抽打自己。

由拉突尔亲自署名的也只有这一幅。其画作很喜欢用烛光来烘托主题,并令人感受神秘的氛围。


忏悔的玛格达琳
Repenting Magdalene
或作 Magdalene before Mirror
或 Magadalene Fabius

拉突尔(Georges de La Tour, 1593-1652)作

油彩·画布,113*94m

【解说】

同上。

拉图突的画作具有卡拉瓦乔式的明暗二元性,很喜欢用烛光来烘托主题,并令人感受神秘的氛围,形式单纯、手法简洁。但就古典主义的画家来看他的画作,是为鄙俗、上不了台面。然而就现代的角度来看,这幅却是把马利亚静默沈思的感觉充分表现出来。比起前面提香那两幅的抹大拉马利亚作品,来得更接近故事的核心意义。

与其说主题是马利亚忏悔,还不如说是马利亚沈思。


抹大拉马利亚

利贝拉·荷西(Ribera Jose, 1591-1652)作

油彩

【解说】

利贝拉荷西是西班牙画家,其作品在西班牙很受欢迎。因为他画的主要是西班牙「反宗教改革」主题,多以圣徒与女圣徒为作画主题。而对于宗教改革者而言,圣徒是该被推翻的对象(详文参见:七、失落的恩典)。

他跟拉图突一样,其画作具有卡拉瓦乔式的明暗二元性。甚至他曾以卡拉瓦乔追随者自居。


The Penitent Magdalen

利贝拉·荷西(Ribera Jose, 1591-1652)作

油彩

Museo del Prado, Madrid, Spain

【解说】

利贝拉荷西是西班牙画家,其作品在西班牙很受欢迎。因为他画的主要是西班牙「反宗教改革」主题,多以圣徒与女圣徒为作画主题。而对于宗教改革者而言,圣徒是该被推翻的对象(详文参见:七、失落的恩典)。

他跟拉图突一样,其画作具有卡拉瓦乔式的明暗二元性。甚至他曾以卡拉瓦乔追随者自居。


期盼圣灵引领天国

勒·许尔(Eustache Le Sueur 1616-55)作

油彩·画布,48*64cm

【解说】 耶稣升天后,抹大拉城的马利亚,远行到法国南边的一个山上,过著隐居的生活。餐风露宿,沈静修道,一个木头十字架、一个骷髅头、一本圣经,长年过著苦修、守斋戒的日子。

据说此山是法国的维克托山(Mount sainte-Victoire)。


抹大拉马利亚升天

安杜林内兹作

油彩·画布, 205*163cm

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解说】

耶稣升天后,抹大拉城的马利亚远行到法国南边的一个山上,过著隐居的生活。餐风露宿,沈静修道,长年过著苦修、守斋戒的日子。终于得道,然而因其罪孽深重,上帝还派了四个小天使来接她走,才得以升天。

左上方,有个大天使一旁奏乐庆祝。


抹大拉马利亚升天

利贝拉·荷西(Ribera Jose, 1591-1652)作

油彩

【解说】

利贝拉荷西是西班牙画家,其作品在西班牙很受欢迎。因为他画的主要是西班牙「反宗教改革」主题,多以圣徒与女圣徒为作画主题。而对于宗教改革者而言,圣徒是该被推翻的对象(详文参见:七、失落的恩典)。

他跟拉图突一样,其画作具有卡拉瓦乔式的明暗二元性。甚至他曾以卡拉瓦乔追随者自居。

此幅画作描绘抹大拉马利亚升天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