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的最後一夜,是我在整個旅途中睡得最舒服的,不過因為已預早訂了清晨飛往厄瓜多爾首都基多(Quito)的機票,我們不得不在天還未亮的時候,就離開酒店,乘計程車到機場。車子經過熟悉的廣場和街道時,我感到非常不捨,卻又為即將要進入一個新的國度而覺得有點興奮。
我們需要在中美洲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的首都聖荷西(San Jose)轉機,不過我們沒有預留時間看看這個國家的真面貌,只能夠在機場逛逛。其實我在大一的時候已經聽過這個國家,當時有一個香港的學長,要移民來這裡,一方面為了方便轉學去美國唸書,另一方面也是逃避所謂的「九七大限」。當年他起程之前,我和同學都很客氣的說有機會就會去探望他,可是一直都沒有認真地計劃過,因為這麼遙遠的國度實在是可望不可即。
想不到,終於有這麼一天,我真的來到哥斯大黎加的首都機場,然而我早已經跟那位學長失去聯絡。我只能夠從機場的環境去推測這個國家的面貌。這裡的規模及不上墨西哥城,候機區內有很多精品及紀念品商店,規畫都相當完善,可以想像這個國家的旅遊業相當發達。從服務員的態度,我感覺到哥國人也是友善熱情的族群,他們說當地盛產咖啡,於是我也買了一包咖啡作為紀念。
飛往基多的航機,我們選了靠窗的位子,從飛機上看到基多在群山環抱的高原上,一排一排的房子依山而建,透出一股山城的風情。首都機場規模不大,就跟一般的內陸機場差不多。過海關的時候碰到一男一女,男的是英國人,女的是華人,應該也是香港人。我們四個人拿著封面相同的護照(我和伙伴拿的都是英國海外公民護照,封面跟一般的英國公民護照一樣),男的用英文打招呼,問我們是不是從香港來,而且用簡單的廣東話說,他以前曾在香港灣仔住過,態度相當親切。不過女的沒有用廣東話跟我們打招呼,只用英文問我們是不是第一次來厄瓜多爾之類,我們也只好用英文簡單的回應。
我們都不喜歡那女生故意全部用英文說話,表示自己已經入籍英國,完全與自己的出生地隔絕的態度。所以我們以後提起她,都會用「那個女子」或者「所謂香港人」來稱呼她。
這邊的海關也跟墨西哥一樣,要按紅綠燈抽樣檢查行李。我因為被別人插隊而按中了紅燈,結果要翻開行李接受檢查,幸好關員很有禮貌,沒有亂翻我的東西。過關之後,我們在遊客資訊中心詢問外幣兌換還有旅館房間的情況。工作人員替我們打電話預訂房間,還詳細的告訴我們在那裏坐計程車,服務相當周到。
上計程車車之前我們在櫃台用美金旅行支票兌換當地貨幣,當時是 1999 年 6 月初,1 塊美金換 9,400 蘇克雷(sucre),我們換了 100 美元,有 94 萬蘇克雷,一下子就變成百萬富翁。
這個高原首都建在海拔 2,850 公尺的山區裡,位於厄國北部,是南美洲以至全世界第二高的首都。乘計程車從機場去旅館的時候,我不像剛到墨城那樣,會目不轉睛的盯著車窗外的景色看,反而比較留意替我們開車的司機。他是一位非常友善的男子,看起來有一點年紀,大概五、六十歲左右,以我非常有限的西班牙文,我知道他問我們從那裡來,準備要往那裡去之類,從他的態度,我感覺到一股說不出來的親切感。
我們住的旅館在一條斜坡的小巷子裡,老闆大衛是個白人,留著經過悉心修剪的小鬍子,非常熱情,而且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沒有語言不通的隔核。他特別讓我們住一間舒適的大房間,窗戶面對著花園,也可以看到一點市內風景,租金只是幾塊錢美金。
我們放下行李之後,大衛帶我們看旅館的環境,這裏有花園、餐廳,還有他引以自豪的先進洗衣設備。經他的指示,我們知道旅館位於基多的新城與舊城之間,往左邊走就是舊城區;往右就是新城,無論走路或是坐公車都非常的方便。
可能是當天太早起床,我們沒有立刻去逛街,第一個節目是換衣服倒頭大睡,睡醒了就去樓下餐廳吃晚飯。這是家庭式經營的小餐廳,餐廳老闆也很親切,每樣菜式都向我們講解,我們卻不想花心思去點菜,就要了兩份晚餐。主菜是肉丁飯,看起來跟中式的肉丁差不多,吃下去才嚐到是用特別的香料烹調出來的,讓我們感到是在吃當地的家庭飯一樣。
厄瓜多爾的第一天,也是我們頭一天踏足南美洲的日子,就在庸懶和安靜的氣氛中渡過。就像旅遊書形容的,基多的確是一個可以讓遊客放鬆、充電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