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急涧山岚》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走出象牙塔的神学家——侯活士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美国最好的神学家」的侯活士,并非泰斗型人物,也非主流型学者;而是以独到的神学见解、积极投入世界的宣讲行动,让教会界、学术界以及一般社会人士「看见」的一盏明灯。

侯活士在北美及全球的神学界极具盛名及影响力,有人如此评论:「若二十世纪神学界是尼布尔兄弟的世纪,二十一世纪就会是侯活士的世纪。」有位编辑这么形容侯活士:「一位激进犀利的和平主义者;他讲话很大声,说话像弹斑鸠琴般快速又清楚;他是一位忠诚的丈夫,也是一位猫奴;他是一位反对自由主义者,一位固执却可靠的朋友;他有着惊人的才智,是忠于信仰绝不后悔的人;他表现出对基督信仰的严肃,却用世俗了解的话语表达。」这位被美国收视率极高的「欧普拉脱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请上节目、侃侃而谈的神学家,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地都是不多见的。

侯活士学习的经历完备,大学拿到文学士学位,之后读到神学学士,又去攻读文学硕士、哲学硕士,最后在耶鲁大学拿到哲学博士,再到杜克大学神学院教书,一教就是三十年。他也在英国极富盛名的吉弗讲座(the Gifford Lectures)作过研修学者,同时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的荣誉神学博士。其着作不下五十本,研究发表文章无数,是多产的学者。

他写作的主要议题是基督教伦理学,次要者如教会学、哲学神学、政治神学、系统神学等,多有涉猎。侯活士的神学思想,受到亚里斯多德古典伦理学、汤玛斯.阿奎纳中世纪经院哲学、祈克果基督信仰存在哲学、卡尔.巴特新正统神学的影响极多,属于偏向中间保守的立场;但同时也受到近代维根斯坦及尤达的语言哲学影响,对语言在信仰诠释的功能多所着墨。这样一位学问渊博的神学家,却不住在象牙塔内,而喜好到处趴趴走,分享其研究神学所得。

如果要问侯活士的神学思想核心是什么,他肯定会回答:「让教会成为教会。」他这么说,是因为基督信仰的关键呈现,就是在教会。如果教会给世人的印象是建筑、组织、排他、中产阶级、名人聚集、保守、宰制社会,那么「教会」就不是教会。教会是耶稣基督在世俗社会中的见证,教会是一群人以美好的信仰生活活出基督的样式,从而展现基督信仰的真谛。

侯活士认为,现有基督教会在所处社会中有两个不同的方式展现:一是自由神学之不确定真神计画为何,只凭历史经验来界定教会,逐渐让教会走到人道主义,使之成为神国降临概念;另一个是保守神学之走向理性,认为启示是透过人所了解的自然神学即可获得;因此透过科学来理解信仰,不多谈启示神迹,以此知识形成的信仰,就成为可随意解释及教条化的信仰。

对此,侯活士提出第三条路:基督教神学必须讲出一个大故事,这个故事是基督徒信仰的本源、依据及生活指南。透过基督徒活出信仰故事,让世人看见基督信仰的美好,从而看到基督教向这世界生活方式的「新提案」,从而愿意接受并跟从。这才是教会的样式。

因此,基督徒需要清楚知道自己的信仰故事:知道故事从哪里开始,知道故事的历程,知道自己在故事中的位置,并且知道故事的结尾。只有在清楚圣经的叙事(而非解经分析、神学理论),并且相信这故事、实践这故事,教会才能成为教会。

这是什么概念呢?想像《魔戒》中的佛罗多和仆人山姆,走向魔多那艰难的终点,前途未卜。突然,佛罗多得到一本托尔金写的《魔戒》,他知道了他所处世界的故事全貌,也知道他是谁,知道所遭遇的问题,以及该如何面对。那么,《魔戒》就是佛罗多可接受并相信的故事。他照着托尔金的故事去行,就能走往人生道路的正确方向。圣经之于基督徒亦是如此,我们如果没读懂圣经是个大故事,抑或知道了却不相信,那我们就无法真正成为教会群体,也无法活出福音的大能。

在台湾的环境,教会被视为少数团体,除了一些名人,一般基督徒都不太能够对社会发出一定的声量。侯活士在《品格的群体》告诉我们,从初代教会开始,基督徒群体就是社会的一小部分,基督徒由耶稣的教导与耶稣的故事,会产生不同于当代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上帝国的故事,就会对自己群体的理念有信心,进而向周遭的百姓彰显「生活新提案」。

这不是要强迫不同群体来接受,而是让他们看见基督信仰的美德之后,有新的想像,与选择的可能性。就像约翰福音第一章所提及的,门徒问耶稣住在哪里,耶稣回答说:「你们来看。」耶稣的故事打破人与人之间专断虚假的界限,教导我们尊重别人,将他们视为上帝国里的同伴。当教会活出应有的品格,才能吸引人来一探究竟。

本专栏与《校园出版社《书飨》校园杂志》合作

【延伸阅读】: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是神学家!
向神学家学祷告
牧师,敬拜赞美一定要举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