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纪惠容(励馨基金会执行长) 2018.07.08
」
图片提供/123RF
今天的台湾,收养可以不是秘密,让孩子拥有生养与收养父母的爱更好。
过去的台湾,收养是一件不好公开说的事情。早期因为没有相关服务可以协助收养父母告诉孩子身世背景,或不孕的夫妇背负太多传宗接代的压力,尤其是女性,被迫选择私下收养孩子。还有,社会上可能不相信没有血缘的爱,怕破坏关系,而不敢告知孩子身世。至于,出养方常常也因为社会上对无力扶养小孩或选择出养的青少女未婚怀孕存有负面观感,让出养成为不可说的辛酸秘密。也因此,收出养的关系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大家约定成俗的彼此不联络,终不知去向,成为孩子永远的遗憾,少数有幸者才得以找到生养父母。
最近文学界的大事,作家杨索和她同为作家的亲弟弟赵佳谊失散40多年,拜脸书之赐,终于得以相认。这段佳话,网友追着两人相认的脸书记事,曲折离奇,既惊喜又掉泪。作家平路也在出版的着作中,细腻述说自己被秘密收养的心路历程,即便现在她终于认亲,拥有两家的爱,但其间的辛酸、煎熬仍令人心疼。
孩子拥有两家的爱
台湾最美丽的欧巴桑陈美凤曾回忆说,自己是亲生父母无力扶养,而私下送人当养女,还好她很幸运,遇到了一位爱她的养父母,虽然,最后养父母因为离婚,而被送回原生家庭,才知自己是被收养的身分,她花了好长的时间调适,虽然她会怨生父母把她送人养,不过她记得生母对她说:「生的请一边,养的大如天」,让她感到生母的无奈与不舍的心情。但她感激养父母在贫困年代对她的爱,即便养母过世了,她还把养父接到家里一起住。
这些上一代秘密收出养的故事,不管是出养的生父母、收养父母或被收养的孩子,在发现秘密、寻亲过程的内在辛酸与翻腾,都曲折的让人揪心!
事实上,台湾2012年上路的《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新法,已让「收出养不再是秘密」。法令规定,除了旁系血亲在六亲等以内及旁系姻亲五亲等以内,辈分相当或夫妻之一方可以私下收养他方子女之外,其他收出养媒合案件,都需要经过合法之非营利机构才能进行,政府也设有收养童的资料库,让孩子在18岁后有权利可以寻亲。
励馨基金会2004年开始推动收出养服务,以收养童的最佳利益为考量,相信没有血缘的爱很可贵,秉持收养不是秘密的原则下,近500位被出养的孩子,因而找到爱的家。
收养父母拥抱没有血缘的孩子,是一件令人感动的过程。励馨在服务过程中,看到许许多多的收养父母,从忐忑不安上门那一刻,开始一系列的上课、试养到正式收养,甚至还得面对学习告知没有血缘的孩子身世。因为爱,他们都没有退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爱,满满的,从未减少一分。
曾受励馨协助的一对收养父母在收养父母分享会中说,从决定收养开始,就认为身世告知是应该的,也留下各种爱的纪录,准备未来和孩子说明一切。他们保留了孩子的生母亲手织的小围巾,预备礼物、信件、影像等各种纪录等,他们深深记得,生母将这些礼物交到他们手中时,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他们会告诉孩子说:「你的生母是很爱你的,你拥有两个家的爱」。
另一位妈妈表示,他们原是个传统的收养家庭,认为收养是秘密,不必要告诉孩子和亲友,没想到孩子上幼儿园时,邻居的孩子告诉他「你不是你妈生的小孩」,让孩子、家人措手不及。有了这次经验后,他们体悟身世告知是「无法避免的」,不论怎么保守秘密,或许有一天,孩子会从亲友、邻居、陌生人口中得知被收养的事实,这样反让孩子感觉很不好,觉得被欺骗或被背叛了。现在他们又收养第二个孩子,他们认为身世告知越早越好,他们不会对孩子回避或隐瞒他的身世。
应给收养父母掌声
还有位出养孩子,其生母因为癌末,联络励馨,希望可以看孩子一面,即使孩子叫她「阿姨」,也没关系。当时接下这个「艰难任务」时,曾担心收养父母会拒绝,没想到,收养父母同意孩子和生母见面。在励馨的陪伴下,养父母和孩子一起去医院看生母,之后,孩子会到医院看生母,唱歌给她听,陪她走完最后一程。要打开这个潘朵拉的盒子,真是煎熬,但是收养父母陪伴孩子去寻根、陪同孩子面对两个家庭,怀着感恩接受自己的身世,是重要的。
这是一场爱的接力赛,当出养父母无力扶养小孩,把孩子交到机构,寻求另一个家时,爱的故事就开始接力。根据司法院的统计,每一年约有3、4000位小脚ㄚ等着被收养。台湾应该给这些收养父母更大的掌声,因为他们实践爱的生命,爱没有血缘的孩子;同时,还要学习告知身世、陪伴寻亲等挑战,他们比一般父母还要伟大。
本专栏与励馨基金会 合作。
【延伸阅读】:【收出养服务】陪小脚ㄚ「妹妹」走下去
《秘密》 一书读后感
[新书座谈]人性侦探—丝帕克的小说异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