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语心乡》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破茧(下)—谈电影《28 天》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二十八天

  电影《28 天》,探讨一个纽约畅销专栏作家卡雯,在重建中心戒毒与戒酒,在短短的二十八天却有巨大的转变,变为重新认识自己并自爱自重的过程。

  卡雯在童年时目睹母亲酗酒过量酒精中毒而死,这阴影影响她变成一个自我放逐、玩世不恭的人,长期藉酒精来麻痹自己,染上酒瘾与毒瘾,终日流连于酒吧、舞厅等场所。酒后驾车不慎误撞民居,被判进入重建中心戒酒戒毒。电影的焦点在卡雯男友口中点出了:「人生就是要避免更多可能失去的痛苦」。卡雯在重建中心多次回忆童年经历而精神恍惚,母亲酗酒并没有减低她需要母亲的关怀与爱护,再加上姐姐对她的冷漠,使她对亲情的渴望成为她内心潜意识的焦虑,「酗酒」成为卡雯的处理的方式,再加上嗑药与性爱,象徵了她内心的三种思想:一是渴望母亲的爱,藉与母亲相同嗜好来感觉拉近了与母亲的距离;二是逃避没有爱的被遗弃感;三是对酗酒厌恶 ,酗酒造成母亲的死亡而产生的反向行为。卡雯的自我放逐正反映了人类心灵永恒的需要-爱的填补。

逃避孤单

  孤单,不一定是指隔离独处,有些人虽然地域阻隔,但心中有爱有盼望,心灵就得到满足;反而有些人在喧闹的歌声舞影中,仍是觉得孤单一个。这种心灵的孤独是与价值、象徵性或型态失去联系。所以有人会去跟随一些内容可能荒诞陆离、甚至是天方夜谭似的风俗或信仰,对之深信不疑,因为只要它能将人内心的空虚有所依附,成为一个避难所,使人们可以逃避最害怕的孤单无依感。

  母亲的死与姐姐的冷漠使卡雯陷入了最深层的孤单中,人间最不计条件的一种情感关系也失去,使卡雯透过酗酒、性爱及嗑药行为来逃避孤单无依;似乎可稍解或远离心头的痛苦,但其实反而是失去身体与生命的自由。

  起初卡雯在重建中心无法独处,无法真正安静下来,她心烦手震。直到她面对同类人当众表达对她的不满,与及姐姐在众人面前说出对她的积愤;由歇斯底里的反应,慢慢地转变愿对同类人付出,然后在对方的回应中感受到朋友间患难与共的友谊。

  在重建中心,卡雯因掷不出好球而泄气,使她体会挫折是无可避免的,而学会面对无法改变与控制事实,透过内心对事件的正面理解,去找出自我可以掌握的其他方向,来化解事件所带来的愤怒、烦恼和沮丧。

  卡雯与类似遭遇的人相处28 天,让她重新找回自我及珍贵的友谊;她重新走进人群;透过脱离身体被瘾癖钳制的痛苦而得生命的自由,而童年阴影被友谊升华为正面人际情感,心灵得着重建;由依附物质、被动、悲观转变为心灵的平静、主动、乐观。

  安雅的死亡,使她感受到生命的无奈,死亡可以随时降临,这使她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体认。重建中心为卡雯提供了一个她需要的空间,让她在反省中心灵得洗涤、苦毒得沈淀,在心灵清明中知道自己的堕落和痛苦的原因,给自己一个停下来思考的机会,最后心灵得到的转化与提升。

   心灵安息

  上瘾行为是缺乏安全感的低层次的心理反应,使人不敢面对现实而加以否定和逃避,它不是疾病更不是无可救药;心灵的平安与满足是挣脱瘾癖的钥匙,当人觉得安心、感恩与满足,就能关怀他人。内心能持定在平静安稳之中,即使有压力窘迫,都有能力回复自然的平静状态。当人的心灵在平静的状态,学习活在当下,就能运用常识和智慧来克服困难,在不断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懂得爱护自己,培养正面的生活习惯,享受生命中的奇妙,就能取代不安全感,又因由上帝而来的爱与能力,治愈我们过去在人际关系中经历的创伤,活出充满生机和盼望的人生。

生命所依

  现代人生活都不由自主地被推向前,忙碌和高压已使人喘不过气来,更遑论去感受人生喜乐哀愁了。每一刻都在备战状态,随时准备迎战下一场莫名的竞逐;不断的负荷和压抑,情绪变得混乱失调。无时间空间停下来享受一下所拥有的,何来安心、感恩与满足?内心又怎能持定在平静安稳之中?人的安全感是建基于有所靠赖有所依附,惟一可依附的是创造我们的天父。

  记取圣经的承诺:『主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太十一:28;约十四:27)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四十六:1)

  神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我必用我公义的右手扶持你。」(耶卅一:3;赛四十一:10)』


  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机会,也许是28天、或更长或短的时间去正视现在;面对自己并学会珍惜自己,了解自己又肯去面对自己和正视自我的问题。最重要是找到人生真正的需要,一个可倚可靠的创造主!

about 【戏语心乡】专栏主要写手:张吴国仪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