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作真儿子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何里一直不晓得自己的身世,但晓得他曾在孤儿院待过,五岁时被领养。养父母非常爱他,只是,不知怎么一回事,他心里总觉得不被了解,而且以为既然不被了解,别人就无法真正爱他。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孤儿心态」吧!

他成长在这样的谎言里,直到长大成人去读澳洲新颂教会(Hillsong Church)圣经学院,才开始似乎找到自己的价值。由于他在不少方面恩赐显着,服事上得到许多肯定,彷佛找到生命的意义,热爱作主工。毕业后,他回到加拿大,在一间教会服事。他的恩赐和服事又再度得到许多的掌声和肯定,他觉得被爱,也觉得值得被爱。

生活稳定了。他开始想寻根,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从正式管道,找不到半点儿线索;于是,开始在网路上寻觅。有天,他收到一封邮件,里面有一张他哥哥牵着他的手的童年照片,是他失散的哥哥寄来的。

万万没想到,就从那天起,他陷入极大的忧郁,到整个人无法正常生活的地步,更别提服事。他没有详细讲他为什么陷入这可怕的忧郁当中,只提到他发现自己的父母都是吸毒者,政府为了孩子的安全,必须介入,把他们带离父母送到孤儿院。在这可怕的黑暗忧郁深潭中,他无人可倾诉。所有基于恩赐表现的价值和被爱感的假象完全破灭。现在他不再能够服事,不觉得被爱,也不觉得值得被爱。最后,他孤寂地离开了教会。

有一天,他收到一位牧师朋友的短讯,问他可有兴趣参加他教会的领袖退修会。他去了。在退修会中,邀请他去的牧师夫妇,给他全心的注意力和爱,甚至让他觉得对该教会领袖们很不好意思,因为那位牧师似乎全心都放在他身上;他反观自己像一只挤干的牙膏,没什么可贡献的,这对牧师夫妇友人居然还爱他。

就在这星期,他有了前所未有的生命突破,从牧师夫妇友人的爱中,他终于明白上帝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过去虽然知道上帝是爱,但只停留在头脑的认知,下意识仍认为上帝的爱是基于他的表现,他服事得好才值得爱;今日的他,终于明白自己在上帝眼中是可爱的,且上帝就是爱原本的他。

这份对上帝爱的认知释放他,走出忧郁症的黑潭,重拾盼望,人又活过来了。(注1)

XXX

人的心灵真的很容易走上歧路,尤其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把工作表现、财富、名誉、地位当作自己的价值,并且作为自己被爱的本钱。

想起多年前一件小事,就是某次得到了传福音机会,有位慕道友就信了。我晓得她的教会牧师曾付上极大的心力要带她信主,就赶紧打电话告知她的牧师这大好消息,想让牧师也欢喜。耶稣不就曾经说过,罪人悔改时,在天上的神、圣徒、众天使都要为他欢喜快乐(路十五章)。

没想到,我喜滋滋,话才说完,电话那一头冷冷回答:「这是许多人的功劳,不是你一个人的。」我当场惊吓地说不出话来。尽管心里确知「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十二3),我们能够与主同工,无论是浇灌或收割,完全是上帝赐的恩典,若没有圣灵的感动,人不可能信主的;但我没再多说些什么,只是心里怅然忧伤,因这位牧师不晓得自己拥有与基督耶稣同作神的后嗣的身分与真义。

这样的心态在教会里,并不少见。有些上帝儿女努力作工,下意识想得上帝的嘉许,甚至要争功,却不明白上帝的大爱,是毋需用工作表现来获得的。其实,人能够在上帝大爱中服事,只要按上帝心意行事,就该欢喜满足了,因为能够服事的本身,就是恩典,能见识上帝奇妙作为。

XXX

「彩虹事工」(Iris Ministries)创办人之一莫三鼻克宣教士海蒂・贝克(Heidi Baker),曾说过一位不晓得自己作儿子身分的年轻人的故事。这位年轻人是她领养的一个孩子。她说,其他被领养的孩子住一阵子之后,都了解作儿子或女儿的身分(sonship),但是不知怎么的,这男孩就是不懂,常惹祸,有孤儿的灵。许多人要海蒂算了,放弃这孩子。海蒂回答:「你怎能放弃不管自己的孩子!」她仍不气馁一再地付出,一再地祷告。

有一天,海蒂到离营地五分钟车程的村落传福音。那时是斋月,当地人很生气,把他们带去的扩大器往陪伴海蒂传福音的小孩子们身上砸,也有人向他们丢石头。同行除了小孩子,还有别的牧师。有三个大汉冲着海蒂走来,她晓得他们要她的命。

故事再回到那男孩身上。就在那一天,那男孩听到上帝对他说,去到妈妈那里。他就等在营地路上,拦住一辆「彩虹事工」的车子,要求开车牧师带他去找妈妈(海蒂)。那位牧师说,不用了,布道就要结束。但是他坚持要去,最后这位牧师熬不过他的恳求,就带他去。

没想到,他们车子一到,看见那三名大汉正要攻击海蒂。这些人是因信仰(海蒂没说对方的信仰,不过,她所服事的地区多半都是穆斯林)而动手的。就在这危急一刻,这孩子跳出车子,挡在她的面前,要她快走。其他的牧师也要她快走。于是,她找到自己那正在暴乱中游走的先生罗伦,把罗伦塞入车里。那时罗伦正患病,失去短期记忆,但海蒂还是尽量带着他 。

她心想,自己怎能丢下自己的孩子不管呢?犹豫中,回头看着坐在车后的年幼孩子们。此时,车外的儿子大吼,叫她赶快走。后面另一辆车的牧师,也大喊要她走。她心一横,开着车,直接冲去报警。当地是不允许为信仰杀人的,尽管这样的事常有。警察到场,捉到那三位行凶者。

那晚,她的儿子看到她,拥抱她,说这是他的荣幸为妈妈挡拳头,并且为福音之故挨打。海蒂看进那孩子的眼里,知道那天他明白自己作天父儿子和作她儿子的身分了。

主日,警方打电话给海蒂,要她告这些滋事分子。海蒂不肯,警方很不高兴,说:「每回不管是攻击你们,或是偷你们的东西,我们花了好大功夫捉了人,你们都要我们放掉。受不了你们的怜悯!」海蒂回答:「我没有这个荣幸去放他们,我让那三位挨打的人去。」

那两位牧师和海蒂领养的儿子就去了警察局,不是去告那些人,而是告诉他们:「我们饶恕你们。」并且,为他们祝福。

三个行凶者很感动,但回答:「我们不能够改信你们的信仰,但会让我们的孩子去你们的教会。」

海蒂讲这故事时,从头到尾没有提到「爱」字,但是她的每句话,她的行动,都传递着爱的信息,并且她浪子回头的养子和那两位牧师的一言一行也传递着爱的信息。他们能爱,那是因为深知上帝先爱他们,并且他们活在上帝的爱中(注2)。

自此,这位年轻人明白了自己作儿子的身分,常陪着海蒂去传福音。

XXX

事奉绝对不是为了名利、地位、甚至不是得上帝的奖赏,乃是对上帝爱的回应。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四章1节说:「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他的劝勉是极有智慧的。

毕德生牧师(Eugene Peterson)以及卫斯特新约圣经(Wuest’s Expanded Translation of the New Testament)对这句经文的翻译(注3),告诉我们要以涉及性命攸关的态度,一生不断勉力地追求爱,在生活的各领域活出爱――也就是神自己(神是爱),也要热切渴慕恩赐且付诸行动,是为了把真理有效率地传达给其他人。

保罗劝勉我们要积极大力追求爱,而这样的追求,能让我们免于争竞、抢功、骄傲、嫉妒的服事心态,并且也会保护我们不落入以服事或工作成就,来定位自己生命价值的泥沼。在追求爱――爱慕耶稣,活在他的爱中,也活出他的爱――的前提下,我们积极追求恩赐,好叫我们能够有效地传递真理,就不会我们所服事的人得着了,自己反倒失落了。
   

1.不是本名,但故事是真的。
2.海蒂贝克宣教士分享的故事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LtZIW_I 3.毕德生牧师《信息》一书诠释哥林多前书十四章第1节:「一生追求爱的生命,彷佛你的性命生存取决于它――因为的确如此。全人投入上帝赐予你的恩赐。最重要的,要努力宣告真理。」(直译自原文)卫斯特新约圣经(Wuest’s Expanded Translation of the New Testament)对此节的翻译:「要不断地追求这份爱,热切、竭力地得到它。此外,要热切渴望属灵恩赐,并且如此行,是为了你可以把你所得到的神圣启示更有效率给其他人。」(直译自原文)


图片提供/123RF

about 细拉

【延伸阅读】:
何不考虑领养孩子?
车票
何不考虑领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