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师,我有问题》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如何对待做错事的人?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当然要看这个人是谁啦!

如果是小孩,免不了「处罚优先,说教在后」!
如果是配偶,自然会「生气在先,吵架在后」!
如果是政敌,那就是「窃喜在心,愤怒在外」!
如果是同事,通常是「撇清在前,八卦在后」!

但是如果这是考卷的题目,大家都会写「原谅他」。
如果是基督徒,更是大义凛然,诉诸「原谅七十个七次」以及「爱你的仇敌」之类的标准答案。

真相就是,知道愈多,我们愈虚伪,除非我们勇敢承认,我们自己根本就是「犯错的专家」!

你我之所以有「完美主义」或是「理想主义」的倾向就是因为我们「道德标准很高」,我们对于自己达不到标准是「不接受」的,所以我们对于别人犯错很难「平常心看待」。

我们其实忘了一件事,「一个人会如何对待做错事的人,取决于他是怎样的人而非决定于『他知道多少道德标准』!」。

我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取决于我是怎样的父母。
我如何对待犯错的先生,取决于我是怎样的妻子。
我如何对待犯错的朋友,取决于我是怎样的朋友。
我如何对待犯错的老板,取决于我是怎样的员工。

有一位妻子因为先生跟自己好朋友外遇,受到很大的伤害,她在极度愤怒之下,决定以「婚外情」反击,为的是让先生体会自己的痛苦,结果却是雪上加霜,造成自己更多的混乱与伤害甚至扭曲,大家可以想像,要恢复成当年的单纯女孩是多么漫长的过程。

难道;她的老师跟朋友没有教她「原谅」吗?当然不是!就是因为她处在「原谅的知识」与「受伤的感觉」拉扯之中,最终;「复仇」胜出,让她作出一辈子后悔的举动。

她该怎么办?她应该「原谅先生」吗?

其实;这个悲剧起始于她一直把焦点放在对方而不是先「看清楚自己」。

基督徒所谓「舍己」绝不是打迷糊仗或是「假装感觉良好」压抑真实感受,自欺欺人不可能是圣经的教导。

她在原谅先生之前,应该先面对自己所有的感受,她有段时间会觉得「都是自己的错」,有段时间会觉得「自己所托非人」,又有段时间会觉得「上帝对她不公平」,甚至她若是民间信仰还会怀疑这是「上辈子的业障」,当然;还可能诉诸「风水」跟「算命」的观点…这就是真实的感受。

她必须在上帝面前以及有成熟的人陪伴下走过这一段,然后才会轮到「原谅」,当我们第一个念头不是「主啊,救我」而是「我要原谅他」,我们很可能掉进一个沼泽,最后愈陷愈深,为什么耶稣可以原谅钉他十字架的人,那是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而不是「他知道他应该那样做」。

很多时候,我们善待做错事的人,只是为了证明我们自己是宽宏大量的人,或是执行一个圣经的教导,不见得代表我们真的是「自己以为的那种人」,这是要很仔细去分辨的,我们常常为了「很乖」而活着,却未必真实地活着。

另一位妻子对于先生老是做不到答应的事耿耿于怀,只要先生「犯规」,她就老大不高兴,然后河东狮子吼,结果当然是更加疏远,成效不彰,直到她面对自己,决定「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去累积「原谅七十个七次」的额度,她会打从心里放下报复的念头,留个纸条给先生说明她自己怎么处理先生跳票的事件,如果不是小事她就把先生当同事商量,尊重先生,如果先生跳票没陪她吃,她就临时约个好友去吃饭,享受难得的「假期」,当她快乐地活着,一切都不再困扰而是美好,这么赞的妻子当然取得先生更多的珍惜(如果有不懂惜福的丈夫,那也是他自己的损失了)。

圣经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中所谓的「恩慈」就是给予对方「他原本不配得的恩典」,如果把这句话当成教条,执行的人很快就会崩溃并且「情绪破产」,唯有自己先支取更多的恩典,更深体会自己不过是平凡的罪人,我们才有「平常心」,那么;身边的人就真的有福了,我们自己更是最大的受惠者啊!

【延伸阅读】:
祷告就是对自己心灵说话吗?
永不失去的爱
遇上紧急灾难,才知道只有嘴说的不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