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应仁祥 2010.10.31
没有沉默,言语也失去意义;
没有聆听,话语再不能医治;
没有距离,亲密也不能救助。
―― 卢云,《始于宁谧处》
许多人都知道,「静」可以带来力量。不过,对于「静」为什么能带来力量,可能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说法。卢云的《始于宁谧处》,提出了他对于「静」的看法,简简单单的文字,却把「宁静」背后的「动力学」原理剖析得相当深刻。这让人想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E=MC2 同样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公式,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个发现。
对卢云来说,「静」的力量到底从何而来?特别是全书一开场,就以马可福音一章 32 至 39 节,耶稣一大清早起床到偏僻地方祷告为例子,认为耶稣是在静默与独处中找到勇气 ―― 卢云这么说,他的理论基础何在?跟着卢云的思路我们走下去,赫然发现,原来「静」的秘诀,就在于能够为世人的灵魂「留下一点空间」。
「留下一点空间」看似不起眼,却妙用无穷。身处于二十一世纪,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拥有太多东西。所谓的东西,指的还不是有形的物质。所谓的东西,指的是我们的生命,如何被各式各样的资讯、消息、想法、念头、成就、娱乐、工作所充斥。这个社会教导我们的,是拥有越多,生命就越充实,我们无法忍受空白、无法接受自己一事无成。我们渴望干出一番事业、渴望不被轻看、渴望独特与非凡,「优秀」和「顶尖」支配着我们的人生。
这样的渴望,让灵魂的内室永无安宁,我们害怕一无所得、害怕被丢弃、害怕被轻看、害怕过了气、害怕没人理,结果却用各种物品、各样关系、各类学问来伪装自己,想要让人觉得我们很棒、很好、很优秀。结果,生命被这些东西塞得满满的,失去流通的可能。「静」则让我们暂时空下来,从拥挤而匆忙的「成功大道」退出,我们的心灵因此多了点转身的空间,与他人、与世界,甚至包括与神的关系,都因为这转身的空间,而更有余裕。
所以卢云才会说,「静」所带出来的果效之一,就是「温柔」。原本的我们,什么东西都要紧紧抓着,彷佛一只刺猬,也像一颗石头,只知道「硬」的道理,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然而,当我们在「静」的学校里学会「留下一点空间」,我们的生命开始有弹性,听得进别人的声音,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可以从容以对。此外,也因为心中的这份温柔,我们成为一个有能力关顾他人的人;只有先在自己的灵魂里挪出一个位置,伤心的人、有需要的人,才有可能进入我们的生命。
「静」所带出来的第二种果效,是「盼望」。我们都以为自己很懂盼望,其实并非如此。我们所盼望的,只是自己欲望的投射,想要更多、更好、更舒适、更安全。然而真正的盼望,理当是神国的降临、是上帝的视野。「留下一点空间」,让我们可以把塞满心中的欲望,清理出来,然后用心倾听,让上帝来告诉我们,哪里才是我们应该前往的迦南地。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被时间追着跑,永远喘不过气来?而待人处世又莽莽撞撞,缺乏弹性?你是否渴望聆听上帝的声音,拥抱神国的异象?卢云为世人指出了一条道路,藉着静的学习,在生命中多留下一点空间,那么我们所需要的力量,就会从宁谧之处,源源不绝地涌流出来。
(本文原载于《教会公报》3058 期)
天堂瞥影
算命,天机还是预言?
美丽的吊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