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龟 2012.08.02
讲到刘晓亭,我就想到……
大安水蓑衣八年前刚上台北的时候,曾经应校园团契的文衍哥之邀,在兴隆教会聚会一小段时间。那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刘晓亭牧师,令我意外的是,他在教会的讲道很平实,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扇子、更没有小刘三布袋戏。
我在教会里没有和刘牧师谈过话,倒是有一天晚上,在怀恩堂的福音聚会巧遇师母带着小孩去参加,师母邀我同坐,不久后刘牧师也跟着入座。聚会结束后十点了,他们又邀我搭便车,顺道载我一程。上车前,刘牧师先带小孩到麦当劳买消夜,上车祷告后,牧师开车,几个小孩有的拿汉堡、有的拿薯条,各自吃了起来。
大家边吃边聊方才的晚会,不亦乐乎。车遇红灯停了下来,忽然,刘牧师一声令下:「好!交换!」小孩子二话不说立刻汉堡换薯条、薯条换可乐地互换手上吃到一半的食物,看得我瞠目结舌(不记得当时有没有大笑出来了),对于如此训练有素的「大家庭」颇有亲切之情(我也是在四个手足的家庭长大,果然家家有本「省钱之道」XD)。 虽然我后来没在兴隆教会待下,但只要提到刘晓亭,这件事就变成我对他最深刻的印象,远远大过「刘三讲古」。:)
刘牧师,你变了吗?
去年开始 ,陆续在脸书上看到朋友们转贴刘牧师的文章,老实说,我起先有点被吓到,因为他对基督徒或教会的批判犀利,有些语气比较讽刺,我不是很习惯这种表达方式,心想这些年来,他可能变了。很多网友因为他的文章得到帮助,但我自认那不是我的菜(矮,有话好好讲嘛……),所以追文没有追得很勤。刘牧师倒是写得很勤,他立志每天写一文,这真的是很不简单,光是看他有的文章注明是在机场用 iPad 打字发文,就更加佩服,我相信他必是以服事的心志在做这件事。
哪里知道有一天,我竟然被告知要负责编刘牧师在脸书上的文集,而且要和他碰面讨论出书方向等事 @@。我简直吓坏了,想像一个咄咄逼人的刘牧师在我面前,聊没三句就被他看穿我的弊病然后被钉到哑口无言,八年前那个亲切热情的刘牧师早飞到九霄云外了。
巧的是,见面的那天,我们又约在怀恩堂,校园杂志的朱姊陪我一起和作者洽谈。关于那天的会面,我只能说感谢主,让我成为他的编辑、有幸再见他一面。那一天我们谈书的事情不多,倒是听他谈了许多对台湾教会的观察,对于今日教会的许多怪现象,他忧心忡忡。他深刻的观察力和正直敢言,一如文章所呈现,犀利精准;但是他诚恳的态度、关切的语气、甚至直指对某些牧长和媒体的失望,那种痛心疾首,在字里行间却已经先过滤掉了。(是因为太沉重吗?)
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
非死不可的门徒刘牧师谈起脸书发文的由来,也很令我感动。去年二月纽西兰强震后,他在脸书发布代祷信、定期报告最新状况,意外获得许多网友分享、转寄、回馈,连同其他反思信仰的文章也开始收到回应。他才发现有一个族群,是隐藏在网路后面的人,他们年轻、对框框里的信仰充满质疑,他们在教会中可能是沉默旁观的边缘人,在网路上却是发声者。他注意到这群具有信仰反思力的年轻人需要牧养,而他发现自己使用的语言正好合他们的口味,这使他下定决心每天写一篇探讨信仰的文章,在脸书上牧养这群网路羊群。
可以说,我对这本书的负担,是从与作者会面的一席谈而来,他对灵魂和对教会的爱,自然(却又迫切)地散发出来,你很难不受感染,这就是具有影响力的生命吧!后来,当我再度读他的文章,很奇妙地不再感到那么带刺,甚至能从他的幽默讽刺中,嗅出对读者生命的关怀。别人是语重心长,他却是将恨铁不成钢的爱,藏于诙谐的笔下。 诚心推荐刘晓亭牧师的新书《非死不可的门徒》,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曾经对刘牧师有一点误解,请一定来翻翻这本书,尤其是王文衍的推荐序和刘牧师的作者序(线上试读),你有机会换一副眼镜来看他的文章、他的人。如果你想问:这些文章脸书上就可以看到了,为什么还要花钱买书呢?那就要再用一篇文章来回答了。:)
欢迎参观作者的部落格:一家五口
一本像电影的灵修书
◆斯托得,我们的安西教练――从「践行」谈《心意更新的教会》
出版人传奇 ―― 吴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