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应仁祥 2010.02.28
我们家有一台老爷摩托车,电瓶常常没电,一开始,我们很勤劳地更换电瓶,还会带车子去车行充电,但是到后来,实在不堪其扰,决定放弃更换电瓶,以后都用脚踩的方式,发动摩托车。
太太本来很反对,因为脚踩发动摩托车,对我来说易如反掌,对她却难如登天,好几次她踩了半个多小时,摩托车还是一动也不动。起先以为,这是因为太太力气不够,所以踩不动,但是后来发现,许多身强力壮的男生,一样也是踩不动。
仔细研究,慢慢发现,其实根本不是力气大小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掌握到窍门。踩摩托车的窍门有二:其一,先要找到卡榫,才能真正启动发动器;其二,因为整个机关是有点弧形的,所以踩的时候,脚步动作也要有点弧形,才能让力量集中。弄通这两点,说也奇怪,我太太再也不跟我抱怨摩托车踩不动了。
这就是一般人常说的:「细节是魔鬼。」
在出版界工作,同样也遇到过许多细节里的魔鬼。特别是书籍出版工作,我们的单位是以一个字一个字计算的,一本三百页的书如果有十二万个字,那就代表有十二万个细节,十二万个出错的可能。也因此,光是料理书中的文字,就要戒慎恐惧,层层把关。译者花了一年半载译好了书,我们先要经过英校的改稿程序,看看译者有没有在十二万个细节里,漏掉了几个细节没有翻译;在那之后,又有一校、二校、三校的流程,每一次校对都是由不同的编辑,把这十二万个细节从头到尾再把关一次,抓错字、找语意、润语气;三校完了以后,还有送印刷厂前的清前把关,把三百页的页码、版型的样式再次确认,才胆战心惊地将书送出去――但是就算做到这样,还是要有心理预备,不管你怎么努力,等书印出来了,一定还会看到几个错字、几个问题。
而这些还只是文字稿件上的细节,虽然繁琐,但起码白纸黑字,要抓起错误是有迹可循的。最怕就是概念上的细节,眼睛看不见,只能用心领会,靠悟性去明白,许多时候,执行的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种细节存在,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问题从地平线外突然浮现。
好比像是每本书都有的作者介绍。在过去,这作者介绍其实千篇一律,讲作者的学经历,谈作者写过哪些书,再介绍作者的太太小孩,以及家里的小猫小狗。但是知道细节的人就会明白,这作者介绍如果可以有些变化,用有趣的方式来描写,你其实就是在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让读者觉得自己不是在和一本书相处,而是在和一个与自己一样有血有肉的朋友对话。
又好比一个「属灵操练」书系的经营,大家都知道甚么是属灵操练,市面上也不乏类似的书籍,你要怎么做,才能为你的书系作出区隔?首先当然是针对人们恐惧「属灵操练」的心理,取了一个如「Land」这样感觉上不会那么有距离的书系名称;接下来,你必须要把属灵操练做出明确的定义,藉此区分出哪些书是谈属灵操练的方法、哪些是谈理论、哪些又是谈属灵操练的材料――如果你没搞懂这些细节上的不同,细微上的区分,你就会迷失在成千上百本讲属灵操练的书里,觉得每一本书都长得一模一样。
毫无疑问,「细节是魔鬼」,特别是为上帝作文字工作,「魔鬼」特别多,就看谁比较能耐得住性子,去赢取那来自天上的奖赏。
(本文原载于《教会公报》3004 期)
●欢迎参观《哈啦读书心得》哈屁股与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针孔照相机】专栏主要写手:应仁祥
【延伸阅读】:一封信
书的敌人
卖书人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