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小小 2013.09.29
在国小就已憧憬爱情,升上国、高中,嗜读罗曼史小说。然而,小说令我以为亲密关系就一定是性爱。脑袋不是很清楚的我,还接受了小说的「男人要有婚前性行为,才能给女人幸福,但女人不可以有婚前性行为」的错误观念。
进入大学自由的殿堂,我们这些大学生,或凭人类本能,或依循原生家庭的习惯、或带着互相冲突、残破零碎的两性观念,寻找机会实际操作谈恋爱,渴求亲密。
在爱情还没来临之前,有份问卷调查先来:「你认为谈恋爱可以发生性关系吗?」
工学院的我们,班上只有八个女生。四个写「可以」,四个填「不可以」。当时,这题就是两个答案,一种是「不可」,因为性是危险、罪恶、堕落;另一种是「可以」,只要注意安全,性可以带给人自由与解放。
女性主义成功地教育一半的女生,女性拥有身体自主权,要不要跟男人发生性关系,我们自行决定。我虽然填下「不可以」,但是我不知道到底哪个答案才对。我一方面钦佩修女修士守贞的完全境界,同时又羡慕后者,可以当一个所谓的文化高级人,自由解放身体。
然而,大学四年过去,同侪实验下来的结果:有性关系的恋爱,一开始处处是春天,但很快的,大约几个月,感情就会变质。女的希望成天跟男的腻在一起,让男的感到窒息到透不过气,当男的稍微忙功课有所疏离,女的便被更深的恐惧与更多的不确定所吞噬(男女角色反过来的,也有)。
反而谈恋爱坚持保守身体的,看起来愚昧落伍、跟不上主流文化,但是两人反倒在肉体亲密之外发展出更多的共同兴趣与关怀,有些进入礼堂结为夫妻。即使没有结婚,分手虽有伤心,却没有太多遗憾,也不致于影响与下一位的交往。
大二我成为基督徒,从圣经中,才稍微明白「性与爱」。性可以是罪恶、堕落,也可以是自由、幸福,端看人是否有照着上帝创造的心意来使用。性是上帝给人的礼物,是上帝特别为夫妻所摆设的丰盛宴席。但在婚姻关系之外,或婚前性行为、或婚外性行为,就只会带来危险与痛苦。但我的理解,也仅于此。
然而,唐慕华的《真情真性》一书,却对上帝特别为人类创造的性与爱,很透辟独到的分析。也让我对青春时期,同侪各个不同的经历,有恍然大悟的了解。书上写着,「今日美国大部分的性行为,都基于人们无法分辨社交和肉体性特质的差别。整个大环境,人与人越来越欠缺亲密,于是渴求社交性特质,但却用肉体性特质来填塞。」
于是我终于弄明白,当时大一谈的恋情为何只有短短两周?那是因为我渴望的不是爱情,而是渴求亲密的友伴关系。盼望有一两个好朋友知我、懂我、欣赏我、接纳我,但是我却找了一个男朋友,以此来满足这种需要。
难怪,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跟他并肩走在榕园散步,专心地聆听着彼此说话,哼唱着歌。如唐慕华所说,「很多人真正需要的不是『性』,而是渴求有人真正关心自己,感到安全感和安慰,知道自己在痛苦中并不孤单。」
当然,爱情里也可以获得相知、相惜、欣赏与接纳。然而,主流文化把爱跟性绑在一起,所以谈恋爱的时候,还没结婚,男人就向女人索求发生性关系,女人为了亲密关系,于是用性来交换,没想到却尝到更深的孤寂。
我有几个朋友,就这样一直更换异性伴侣,在他(她)们身上,我看到「性」联合是如此的脆弱,甚至带来更深的孤寂,身心俱疲。而我很幸运地,在基督信仰群体里,找到亲密的社交友群关系—弟兄姊妹,大家在耶稣里面,真诚地彼此相爱,不需用「性」来交易。
至于男女共同的问题:「如果你将性行为留待到婚后,但到了那时却发现它并不好,那怎么办?」唐慕华先问一个关键问题:「好,是什么?」接着才指出承诺与委身的好,比肉体短暂的好,更好。
接着书上说,「我性生活好的地方是,我对性生活的一切知识都是跟太太一起学懂的。我们从来都毋须怀疑,自己的配偶有没有将我们的性技巧跟别人比较。相反,我们一起发掘,什么带给我们欢愉,什么是好的。」这正是我婚后的经历。承诺、委身、肉体,达到一种性平安,这又是书中探讨的另一个深度课题。
一个和很多伴侣「做爱」的人,怎么够以值得信赖的承诺,以独特的方式相爱?「性联合,述说着独一无二,并承诺着维持到永远的关系,甚至也可以从人类拥有上帝的形象来理解它。」「性交是永恒与真诚的委身一个特别的记号。」这些话语,在性行为开放的时代,社会充斥各种「性」暗示下,更显得掷地有声、字字雪亮、铿锵有力。
现代文化透过各个管道灌输人们,遇到孤寂与痛苦就用『性』来解决。西方摇滚乐与饶舌歌吵杂地唱着种不堪入耳的性字眼,广告的模特儿贩卖性感的事业线,电影或电视剧演着男女主角彼此陌生还不熟稔,上一幕还吵架,下一幕就上床的情节。
性解放观念窜流,连儿童教育也波及。教育部编制的国中国小两性教育的教师资源手册,内容竟教导着「应该把感情与性爱分开」,老师应该接受也鼓励青少年尝试不同的性爱经验,教导孩子使用性玩具。只要安全,就可以尽「性」享受?!
越是这样混乱,其实越反映着真实社会太多人的生命欠缺亲密。美国有一项调查,父母与孩子说话的时间,每天平均不超过30秒,夫妻间也只有四、五分钟,在台湾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最该拥有、或产生亲密之处就是家庭,如今多数的家庭功能丧失,人们只好试图制造亲密,转向用没有爱的性来填充,在性技巧上强化,欲透过更多的性刺激来满足,却怎样也得不到满溢的温暖幸福。
人类实在是上帝所造,具有永恒的意识。在这场欲流混乱之际,让我们安静下来,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分清楚我们现在真正的渴求是什么?是爱情?是友情?是超越人间的永恒的爱,一种稳定不变的亲密?别再被商业操作「假情假性」欺哄,不断追求性欢愉,却怎样也找不到人生真正的满足。
书 名:《真情真性―性偶像文化的批判》(Sexual Character: Beyond Technique to Intimacy)作 者:唐慕华(Marva J. Dawn)译 者:陈永财出版社:香港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
about 陈小小
about 华子about 飞飞
【延伸阅读】:一夫一妻制?
一窥韩国酒文化
辫子 Good or Bad M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