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小小 2005.06.19
「下班之后,做些什么事?」这个提问让我想到大学时代曾在基督徒学生团契里的一个聚会内容。带领的人,忘了是辅导还是学长,他请我们在白纸上写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你只剩下几天或几个月可活,你要做什么事?」每个人脑中这才开始渐渐浮现出一些看似平常但却珍贵的事情,这些事情因着纷扰世俗、众多琐事,而被摆在后面,甚至被收藏在心底最深处。或是出国旅游、或亲子关系、或不敢表白的男女感情、或学习某项才艺……。最后带领的人收尾做结论,他说「若只剩下一些时间可活,我还是做着跟平常一样的事情,因为我每天都在做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情。」
那一次聚会彻底矫正了我偏差的人生观。过去的我把时间完全让给读书,拼成绩填满我的生活。读书虽然重要,但是它不应该成为生命的全部。那次之后,我才开始学习在繁忙的大学生生活里,排入一些看似平常但为宝贵的事务。好比排时间回家跟父母聊天,参与一些社团或社会公益的活动,以及花时间读经与祷告,认识、研究所信的基督信仰。
我的先生,他接触基督信仰比我早,他在高中就有过这个聚会,因此他很早就开始过着均衡的生活。我翻阅着他高中时代的周历手册,他有个人的休闲活动,或养鱼、养乌龟、或电子实验。也有学校之外的社团活动,星期六晚上有教会的青少年团契聚会,看电影、查经、各种性质的聚会。星期日有主日崇拜,周间有雄中团契聚会。我真是羡慕死了他高中时代丰富均衡的生活。
我跟很多人一样,误以为读书时间越多,成绩就会越好。但事实上并非这样。我也有看电视、娱乐的时候,但是那些时候我同时提心吊胆地想着书还没有读完。结果书没读好、玩也没玩到。如今教育理念提倡多元学习,因为专家研究的结论是「在不同科目、不同才艺、不同休闲活动的交错下,学习能力更佳」。难怪高中的我越读越笨。这种迷思,好险在大学时代就能因着信耶稣而被纠正回来,于是我的大学生活可以很均衡。在忙碌的功课之外,我有亲情互动、休闲娱乐、信仰进深、才艺学习、社会服务。万一真的只剩几天好活,才不至于留下太多的遗憾。
因此「下班之后」这个课题也是「下课之后」、「放学之后」的延伸。大学生下课之后的生活安排若狭窄到只有读书与休闲,那么几乎可以想见其从学校毕业,下班之后的生活安排,大概就是只有兼差赚钱、在专业上充实自己以及个人的休闲活动,而没有其他。
然而一个人单身的「下班之后」,与两个人结婚后的「下班之后」,生活安排也是得重做调整。一个人的「下班之后」比较容易随己意安排。两个人的「下班之后」就得互相为着对方有所调整。好比,我喜欢逛百货公司看家具设计、装潢摆设,我先生喜欢逛电脑公司看电子零件;我喜欢在家里看书做些静态活动,而他喜欢跑向山野海滨做些动态休闲。起初因着热恋,可以勉强自己陪伴对方去从事对方喜欢的事。但是当激情过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来袭,就不太有动力去参与自己一点也没兴趣的事务。我先生陪我去逛美术馆,他终于说实话「天阿!怎会有人花一辈子的时间去画画?生产这种不实用的东西。」我陪他去游乐场开飞机,满屋子烟味、吵杂的声音,更别提坐上模拟驾驶座飞行时,头昏眼花差点去旁边呕吐。
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摸索找出两人共同的兴趣,后来在信仰里头,发现透过网路与人分享基督信仰、透过网路BBS回答非基督徒的信仰提问,是我们共同的兴趣。晚上睡觉,两人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就会问我先生你今天又写了什么文章与人分享福音阿?哪个ID又来找碴踢馆阿?我先生就跟我聊到睡着。我每次都很赞叹上帝赐给他清楚有条理的头脑,而我则比较喜欢用故事来分享信仰。
当然不止我们两人享受这个服事,以前在新竹,每个星期有些交清大学生到我们家,大家聊着如何在网路上,用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回应信仰提问,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地开着这种会议。特别是祷告的时候,每个人都为着上帝特别的拣选临到,而感到与有荣焉。后来建立了信望爱资讯中心,这个超宗派、不属于任何组织的网站,让所有基督徒在网路上有个秘密花园,交换信仰生活上的心得与体会。
之后有了小孩,我在家当全职妈妈,每天与奶粉尿布为伍。许多人认为,学生毕业进入社会、或结婚有了小孩,一定会脱离网路。但是这却没有发生在我身上。因为利用孩子睡觉的时间,上网写文章透口气,是我每天的必要休闲。至于我的先生,他的工作非常忙碌,连中午都是一边吃饭一边开会。回到家里,上网也是他释放压力的重要管道。
网路服事甚至还让我们开发出第二专长。我透过网路世界接触到许多不同的思想与提问,在带孩子散步、公园溜滑梯的时间,这些课题便在我脑中慢慢整理思考,等孩子入睡,再爬起来上网回应这些文章,多年下来,竟然不知不觉中被训练成为一个写手,或亲子家庭婆媳的生活分享、或社会评论、或网路科技趋势。我的先生原本专业是电脑硬体VLSI设计,但是因为一直负责信望爱网路管理,以及撰写开发信望爱网站的程式,长期下来竟也培养出第二专长,并且也运用在工作领域上。
常等着先生下班,我们聊着网路趋势、讨论网路生态以及做实验。我的先生每天都会收看国外网站关于电脑硬软体的最新趋势报导。而我是喜欢观察不同社群对网路的应用。好比网路频宽价格一直下降,网站可以在文字模式外,增加图像、影音的功能。而我从苹果日报来台,其发行量在短短的数月之内就已经与台湾传统的两大报纸接近的时候,看见年轻一代习惯图像化这种无可抵挡的趋势。两人便合力将信望爱WBBS改版,让大家玩BBS时,也可以听到声音、看见图像。毕竟在某些时候,图片声音比文字还来得容易解说沟通。好比宠物版,普通人很难描述自己的猫与其他人的猫有何不同。但是一张宠物的照片上传,大家就都明白你家的猫究竟是什么样子。家庭版,也很难描述自己的孩子唱起歌来多有趣。将其咬字不清的童音上传,大家一听就会笑成一团。
这种多媒体WBBS是实验之一。毕竟谁也不知道这是否就因应了未来的网路趋势。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我们成立的实验网站有好几个,有些失败,有些成功。不管成功与失败,我们乐在其中,享受这整个网路事工的开发过程;反过来,也享受上帝透过这个服事,开发我们。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回首所来路,就会惊讶原来还有一些潜能是自己原先不知的!就好像我那原本完全没有美感、艺术细胞的先生,为了图片资源中心,他用数位相机也照出一些蛮不错的照片。在上帝手里,每一步都是惊奇有趣极了!
其实说穿了「下班之后」与「上班时候」只有时间上的区隔。但本质却是互通。就像我开始能写家庭方面的文章,是因为我是全职妈妈,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产生很多心得。我的先生工作上是电脑室主任、是电脑老师,他本来就得关心整个网路趋势。「下班之后」「上班时候」都是同一个人,重点是我们怎样活着,为谁而活。
about 陈小小
about 华子about 飞飞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