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游老老 2006.01.08
有個朋友在煩惱,他夫妻倆快要進入「空巢」期了問我該怎麼辦?怎麼打發以後的時間?
這讓我想到了古代男尊女卑的時代,有人到家裡來敲門:「有人在家嗎?」若是男人不在家,就會回答:「家裡沒人!」今天,孩子離家之後,父母是不是也要回應「沒人在家!」?我們算不算人呢?不然為何家變「空」了?
人怕年老,
更怕別人說他老了,
孩子離家之後,
人就說你是"空巢"了,
如果這是法律規定,
那我也進入"空巢"了;
有人喜歡年輕,
年輕的確很好,
不過...
我更喜歡現在;
倒不是因為孩子離家,
變得自由輕鬆了,
只是不願在羨慕年輕的當兒,
錯過了現在的自己...
結婚之後,
我有了自己的家,
孩子陸續出生,
家裡添了兩雙碗筷,
如今他們大了,
高興地去闖天下,
碗筷洗乾淨,
收在櫃子裡,
有天回來看看時還得再用;
轉身瞧瞧愛妻,
眼中柔情依舊
心裡熱情油然而生,
牽手又像回到當年;
家還在,
有我倆,
巢沒有空.
當年踏上紅毯時,
「愛巢」是與妻子共築的,
後來擠進來的兒女,
只是「巢」裡的過客,
羽毛豐滿就會飛了;
兒女要離開過渡的「巢」
因為要建屬於他的「巢」,
只要你和老伴還在,
「巢」就沒有空,
「巢」從來沒空過,
因為「巢」是屬於建「巢」人的;
夫妻好好相待,
舊愛釀成新情,
保証猶勝當年。
兒女=家庭?
稍稍深入研究「空巢」期發病的成因,就不難看出,問題來自夫妻二人有孩子的時候,誤將焦點全部轉移,把兒女與家庭劃上等號;放下(形同放棄)了「夫妻」關係與身份,專心改行做「父母」了。
其實真正的作法應該是在「夫妻關係」的架構下(之中),加進了「父母」的身分;可惜的是,太多「夫妻」全心照顧兒女,即使有單獨相處的時間,談的、講的、做的、發揮的僅止於「父母」的功能。
不用想也知道,一個停頓十八年(至少)的關係,怎麼可能一夕之間,說起就起?「父母」的身分因有兒女而來,也因兒女離家而淡化;兒女是過客,配偶卻是一生一世的;孰重孰輕,不言而喻。
鮮為『父母』知的原則
將夫妻關係打折,廢寢忘食地培育子女的不一定是好父母。這話怎講?子女在家中除了要接受「父母」的養育照顧,「好好讀書」、「身強體壯」、「精通技藝」之外,還有一個「鮮為『父母』知」、「潛移默化」、「影響日後一生」的學習,就是從父母的「夫妻關係」榜樣上學習長成後交友、成家的價值觀與應對進退。所以只有先成為「好」夫妻才能成為「好」父母。不信,只要環顧四周看看自家與親朋好友家的實際見證,就知道老老絕非造謠恐嚇。
聖經中有一段父母耳熟能詳教養子女的經文,在舊約申命記 6:4-8:『....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過去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與「哪些」需要教導子女;今天要請大家在仔細讀幾遍,讀出傳承的關鍵不單是在「教」或「訓」(中國父母的最愛),「生命」的傳承是生命「影響」生命;也就是說,身教、言教並重的教導次序中,身教在先。
過去,許多「父母」不解,何以子女輕易就能功成名就、飛黃騰達,卻在似乎可以一手搞定的家庭與感情上老出狀況,讓事業與成功黯然失色?現在大概有點概念了。
既作「夫妻」又是「父母」的有福了,因為你們的兒女是蒙受最大福氣的,不單是小時,這個福氣會跟隨一生,甚至傳承到下一代。
要做「空巢氏」?還是「有巢氏」?
子女尚在巢中的父母也還來得,趕快找出儲藏室裡(其實是自己腦袋瓜子裡)封塵已久的「夫妻」裝來穿上吧,這樣不單幫了小的(兒女),將來也幫了老的(夫妻自己)。
既作「有巢氏」,何必煩惱「空巢氏」?
about 游老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