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目》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父母與配偶,兩難?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在我居住的老年公寓,華裔老人逐年增加,很快將超過全體住戶的10%。因語言障礙和文化隔閡等原因,這些老人很難適應美國主流社會的生活方式,不時發生文化上的碰撞。

一位華裔姑娘,曾問她的美國男友一個華人熟知的問題:如果你的老媽和老婆同時落水,只能先救一個,你將怎樣選擇?

對方緊皺眉頭說:「這是一個殘酷的問題。如果我必須選擇,我救我的妻子!」女孩問為什麼。他說:「首先,我媽媽年紀已經很大了!她人生的大部分已經過完,但我的妻子還年輕。其次,如果我們有孩子要撫養,我會更加毫不猶豫地救妻子!孩子不能沒有媽媽。就是我的媽媽也會讓我先救妻子,而不是救她!」

這個美國男人回答得很爽快,沒有像很多中國男人那樣猶豫不決、欲言又止,更沒有像不少中國男人那樣,先救媽媽,並找出許多理由辯解。

這個美國男人還告訴女友,大多數美國男人都會這麼選。

中、美男人的兩種態度,反映出了兩種文化。在華人百善孝為先的傳統孝文化下,有很多中國男人認為,媽媽只有一個,失去就再也沒有了,但妻子沒了還可再娶。而美國男人是受聖經文化的影響。聖經描述夫妻關係:丈夫要愛妻子,就像愛自己的身體(參《弗》5:28)。在《創世記》2:23中,亞當稱妻子為「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足見在聖經中,骨肉之親是指夫妻,而非父母兄弟子女。丈夫有責任保護和愛妻子。

聖經強調,結婚時「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 二人成為一體。」 (參《弗》5:31)也是說,男人長大後,要離開父母,成立自己的家庭。這與中國提倡的孝文化,截然相反!

背後的價值觀

「先救誰?」此類的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時代性。這是該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誌或象徵。所以,我們要認清,中西文化不是對立的,而是各有千秋、難分先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難免各說各有理。不過,隱藏在命題背後的思想和價值觀,仍然值得大家討論和深思!

每一種文化都有肇始源頭。從史前時期人類誕生的神話傳說中,可大致窺見中、西方文化不同的雛形。

中國關於人類誕生的神話,一般見之於《風俗通義》「女媧造人說」:「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造人。劇務,力不暇給,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意思是說,天地開闢以後,並沒有人類。女媧便用黃土與水,仿照自己的樣子,揉團成許多人。後來她累了,就用一條藤(繩),攪混了泥漿往地上甩!泥點濺落的地方,就出現了活生生的人。

在此,我們注意到,這則神話強調了女媧摶黃土造了許多人,而不是先造出一個男人,然後再造一個女人,而後繁衍不息有了人類。很明顯,這神話並不注重橫向的夫妻關係。而聖經裡造人的描述,是大家熟知的亞當、夏娃的故事,明顯是很重視橫向關係,即夫妻關係。

再從洪水神話中,也可看出這一特點。

中國的洪水神話主要是「鯀禹治水」。據《山海經》載:「洪水滔天……鯀複生禹。帝乃令禹率布土以定九洲。」禹承父志,歷盡艱辛,終於戰勝洪水。這是一種縱向的血緣關係。聖經則記載,當洪水來襲時,方舟中配置了挪亞夫妻、3個兒子及其配偶,以及各種飛禽走獸、昆蟲……均為雌雄各一。洪水退去,各對“夫妻”重新在大地上生活,生出人類和各種動物。

由上可見,相對於橫向的夫妻關係,中國文化則注重縱向關係,即血緣關係。由此形成的社會意識形態和心理結構,對其政治和社會都產生巨大的影響!

中國文化注重血緣關係和倫理觀念,因此華人的家族觀念極強。數千年的封建社會、歷代宮廷內部的長幼嫡庶等爭權奪位,乃至當今社會的紅二代、官二代……以及重男輕女等,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使自己的血脈傳承下去的心理結構。

孝敬,意「很重、很有份量」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儒家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其結構的核心是「家」。這種「家」文化結構,可用忠孝仁義4個字概括,上下縱橫互為支持,形成一個不可拆散的完整框架,衍生出中國文化中大部分價值、倫理與道德的體系。這4字中,又以孝為根本!孝維繫了家庭和龐大社會體系5千年,這本身已說明中國的孝文化自有精闢之處。

美國的家庭價值觀,也確有一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尤其是對獨立性的追求,如聖經認為,男子長大後,應離開原來的家,建立新家,把對父母的依賴轉向對妻子的愛護。這一點就非常值得我們汲取!

其實,孝親也是上帝看重的人倫關係。在聖經十誡中,前4誡涉及對上帝的尊重和順從,後6誡指示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涉及人的第一條誡命,就是當孝敬父母。

在整部聖經中,有許多子女如何對待父母的內容。例如在舊約,就有約瑟、大衛、所羅門、以利沙……這些孝子的描述。在新約中,也有不少孝敬父母的精彩片段。

希伯來原文中,孝敬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很重、很有份量」。也就是說,這個人在你的生命中很有份量,你很看重這個人,這便叫做孝敬。所以對聖經,要在全面學習的基礎上,重點精讀、反復思考。有一些篇章,更必須細細閱讀,慢慢領悟,前後融匯貫通,才能準確地理解其深義。

豈止是受氣

假如學習聖經一知半解,就會導致錯誤的行為。比如,人要離開父母那段經文,有人誤解為,上帝是要子女離開父母,親近妻子,照顧小家,不用再管父母。再加上自己的私念,結果用錯誤的態度對待父母!

一位牧師在講道中提到:「有些老人剛來美國時,兒女覺得他們還滿有利用價值的,因為那個時候孫兒們還很小,需要人照顧,小倆口又忙著上班、上學。所以老人沒有受太多的氣。等到孫兒都上學了,這時如果你再不識相,住在兒女家,就有很多氣受了……」

其實,老人豈止是受氣那麼簡單?紐約大學社會工作學教授盧又華博士指出:「中國的傳統孝道,在美國已發生很大 變化。」老人發現,早年赴美的子女,已經變得不中不西,孫輩則完全是美國人!由於工作節奏緊張,子女無暇陪父母,使老人內心深處十分空虛、寂寞,不時產生被遺棄的感覺!

更有甚者,受國內一切向錢看的思潮影響,一些子女在美國變本加厲地啃老!有的老人愛子心切,在國內賣了房子、帶上工資來美,被子女騙得身無分文!

因各種原因,很多華裔老人,特別是新移民,靠申請到的美國福利補助金過活。迫於生計,不少老人甚至淪落到撿破爛、乘發財巴士去賭場吃免費午餐……

據原美國《僑報》記者張凱報導,在法拉盛(紐約的主要中國城之一),大約有60%的華裔老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由於沒有經濟收入,有些老人想回國卻沒錢買機票。或者,子女以老人身體健康為由不給買……

在眾多的壓力下,沉默的華裔老人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美國帕洛河圖大學副教授朱賁靚指出:華裔老人往往把壓力埋在心中,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結果產生嚴重的抑鬱症狀。而家人的冷漠不關心,使老人失去自尊,且不願成為家人負擔,於是產生一了百了的念頭!

並非二律背反

既然中西方文化都認為當孝敬父母,這是否就意味著中國的孝道和聖經中的上帝旨意沒有什麼不同?不是的!從表面看來,兩者似乎都只是人倫關係,但實際上,卻有根本性的差異,反映出不同的信仰基礎。國人的忠孝,根本目的是為己,是自私的。而聖經卻要人因順服上帝而順服人,這是從上帝而來,是為祂的!前者是人和人的關係,後者則是人和上帝的關係。

可見,聖經要求的孝敬父母,是在遵行上帝之道的條件下,並不是無原則的孝順(即所謂愚孝)。子女並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而是上帝託給父母代為管理的產業,主權在上帝手裡。如果父母背離上帝的道,子女自然不能服從。當然,對偏離上帝之道的兒女,父母也有權管教。

世界各國的文化具有共同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兩種不同的文化,文化特點也不盡相同。不過,這兩種文化並不是矛盾的、對立的,所以本文開頭的命題,也不適用康得的二律背反(編註:即對同一個問題有兩種理論,各自成立卻相互矛盾)!

既然中西方文化在對待父母和妻子方面,有共識又有差異,我們不妨求同存異,以聖經為標準擇優汰劣,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善待配偶,認真踐行——這比危難時再伸出一時援手,要有意義得多!

作者江蘇宜興人。因自願支援大西北,在西安生活、工作多年,直到退休。現住美國紐約威郡。


圖片提供/123RF

本專欄與《舉目雜誌》、《海外校園》合作

【延伸閱讀】:
兩個故事,兩個結局
我們能否減少教會中出現自殺的人?
水的悲哀,我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