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急澗山嵐》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讓舊約成為閱讀聖經的根基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基督信仰的建造者如耶穌、保羅等初代教會人物,他們都是生活在猶太文化中的情境中;若要對他們的言語行為有所理解,勢必要從他們的背景著手。

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副教授胡維華博士如此說明:舊約是新約的基礎。在舊約史地及以色列宗教信仰底蘊中,型塑了新約章節,建構了新約教義,才有了今日教會的樣貌。就是為了瞭解新約,胡老師才在研讀神學的過程中,選擇攻讀舊約研究,尤其從最根柢的語言及考古這兩層面的專業著手,為今日華人教會貢獻自己的研究成果。

胡老師回憶自己博士學位考試那天的情景。那一天,進了主考官辦公室,教授並沒準備試卷,而是從櫃子中,拿出一塊了佈滿彎曲文字的石頭。「請你在三小時內,將石頭上的文字翻譯出來。」拿了石頭才剛轉身,教授又補了一句:「現在起半小時內,你要先告訴我石頭上是哪一種文字。」在外人來看,這簡直是約瑟給法老解夢!但胡老師說,浸淫於閃族語言近十年後,亞蘭文、腓尼基文、摩押文、巴比倫文等近東古文字,在他看來倒是親切的。語言的歷史、地理、文化等考古研究,使我們能更接近舊約時期以色列人對經文的理解,對舊約詮釋十分有幫助。

因著舊約學者的學習歷程及困難度較高,使得舊約的研經人才相對稀少,以至於在牧會的層面,比較缺乏由舊約來看牧養原則的聖經教導支援。胡老師從研究舊約的角度來看,其實舊約有更豐富的牧會指導原則,可補充新約的教導。

舊約有更多的人情世故、關係組織描寫,在當代牧養教會的參考上,不遜於新約的教義式指導。近來從考古學視角研究民數記,可以看到摩西是第一位牧者,牧養在曠野中的以色列人大教會(教會乃被神呼召出來的百姓);民數記有更豐富的牧會原則,可供現代牧者參考。胡老師也強調在舊約中信仰是群體性的,新書《神聖的悲憫:何西阿書研究及註釋》中提出牧養群體的首要,是先認識神的愛是教會與神關係的主軸。這本何西阿書註釋,特別專注於從先知傳統看何西阿,他與之前的先知有何不同,他帶來哪些新的啟示,加上對當時政經社會背景的探討,更全面地理解何西阿的婚姻與事奉,以及他的神學。對華人教會來說,這是相當新的嘗試,期盼幫助讀者重新認識先知。

作為舊約學者,胡老師除了大量閱讀專業的語言及考古書籍,更有個特殊閱讀習慣,就是拿一些陌生領域的書來讀。閱讀是牧者及尋道者不可或缺的習慣,只有喜歡閱讀,生命才能成長,教導才有內容。企盼每位基督徒都是閱讀人,從閱讀中汲取智慧,也豐富自己的信仰生命。

*校園出版了胡維華老師的新書《神聖的悲憫:何西阿書註釋》,本文特別專訪胡老師,請他暢談舊約研究點滴,更分享自己對閱讀的熱忱。以上為訪談整理。

本專欄與《校園出版社《書饗》校園雜誌》合作

【延伸閱讀】:
印度聖經翻譯業起步比中國早一百年
聖靈與偏見-聖靈館的故事
評析《耶穌家族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