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阿布 2002.09.01
中央健康保險局已於七月二十六日舉辦健保IC卡首張發卡記者會,宣告國人期盼的「健保IC卡」正式誕生。從九十一年七月份起,全國各地區將分四階段開始陸續發卡,預計至九十二年五月將完成整個發卡作業。其間,IC卡將與過去的健保卡(紙卡),雙卡併行、共用一段時間。
在健保IC卡之前,還有另一個很有名的卡,多卡合一的「國民IC卡」,包含了健保IC卡的功能。如果這國民卡推動成功,就不需要有健保IC卡了。原本第一張「國民IC卡」該於八十九年底發出,並於民國九十年六月底前全面換發完成。不過卻因為很多人反對,而政府不得不放棄這個計畫推動。原因是「國民IC卡」內可儲存很多的個人隱私資料。例如姓名、身份證字號、出生日期、出生地、照片影像、戶籍地址、父母姓名、配偶姓名、選舉領票記錄、健保保險人代碼及有效期限、重大傷病註記、就醫記錄,二枚拇指指紋等等。而最令人詬病的是該計畫書中提到國民卡上「一、除國民身份證及健保卡所需記憶空間外,其餘空間可作為發展電子商務之基礎。二、應於符合個人資料保護原則下,提供可供各界讀取有關個人基本資料及電子簽章機制部份的介面欄位」。於是遭致很多人反彈,認為個人隱私資料以數位化方式記錄於卡片,成為個人於社會中各種公私活動的憑藉,非常危險。
然而很多人槁不清楚國民IC卡與健保IC卡的不同。持著反對國民IC卡的理由,來反對健保IC卡,擔心健保IC卡裡面也是記錄一堆個人病歷資料,會不慎外流。但是事實上健保IC卡和國民IC卡是不太一樣的卡。因為健保IC卡內含的資料很少且有限,像個人病歷需要很大的記憶空間,目前是放不進去的。只能將重大傷病的資料簡單納入,為的是緊急施救時,可以保護患者以及施救人員。
除了國民IC卡、健保IC卡,台北市民眾在搭乘大眾運輸系統時,還會接觸另一種IC卡-「悠遊卡」。打電話也另有一種電話IC卡。這麼多卡,悄悄地出現在我們周遭,身為現代國民,瞭解IC卡這是一定要的啦!
簡單的說,IC卡是因著半導體技術的進步,在塑膠卡片上嵌入IC晶片,達到記憶、識別、加解密及傳輸等功能。這些塑膠卡片不是隨便的塑膠卡片,它必須符合ISO標準,嵌入的IC晶片則內含微處理器或記憶體與控制邏輯,另外還得有一個可提供與外界通訊的介面。而在防偽部分,則有很多特殊的專門技術。如底紋印刷、 微縮印刷、彩虹印刷、隱相印刷、螢光印刷、凹版印刷、雷射全像、序號打印、紅外線印刷、特殊簽名條印刷,達到防止偽造或變造的目的。
就功能上分類,有開放型(如預付卡、電話卡)、與安全型(電子錢包卡)、IC微處理晶片卡(金融卡、證照卡、GSM卡、醫療保健卡)幾種。就使用方式則可分「接觸式」與「非接觸式」IC卡。前者就是目前最常見的,要在刷卡機上刷過去才有反應。後者目前比較少見,就是將卡在讀卡機前面露一下,感應到,資料即已交互傳送。
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身為現代人多少得要瞭解一下新科技產品。因為許多政治上的決策,我們小老百姓有時也有參與權。好比起初國民卡的一些弊病,政府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就是由民眾集體質疑才阻止該計畫推行。然而若搞不清楚,只能為反對而反對,固守傳統、棄絕科技,好比健保IC卡推出受到許多阻礙,全體國民蒙受科技好處的時間也隨之延後,那就又矯枉過頭了。
歡迎參觀
TechForum與其他人對話
如欲參與討論,請先至 信望愛 WebBBS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