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奕蕾 2022.01.30
圖片提供/123RF
這幾年常聽到「憂鬱」這個詞,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就會說「我憂鬱了」,然後通常有兩種方法回應:一、看心理醫生、吃藥;二、認為這是自己想出來的病,不必小題大作,挺一挺就會過去。
可是,不管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不可否認的是,社會上越來越多人有這方面的掙扎,他們在呼求幫助,尋求醫治。另一方面,也越來越多人會輕易地說自己「有憂鬱症」,需要看醫生或吃藥,卻不一定真的明白所謂的憂鬱症是什麼。
憂鬱症是心理學界發明的專有名詞,指一個人有長達兩個星期或以上時間,出現下列症狀中至少五種或以上,並且這些情況已經嚴重地影響個人的工作、家庭及社交生活,方可稱之為憂鬱症。
‧情緒沮喪。
‧對本來有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或得不到樂趣。
‧有明顯的體重增加或減少。
‧失眠或嗜睡。
‧肢體上變得好動或變得緩慢。
‧覺得疲憊或沒有精神。
‧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失去了思考或專注的能力,遲疑不決。
‧多次想起死亡,甚至計畫自殺或付諸實行。
感到憂鬱不一定是憂鬱症
仔細觀察這些診斷標準,會發現它們既沒有解釋憂鬱症的病因,也沒有說明治療方法。這些診斷標準,不過是從心理學專業的角度,對問題做了一些觀察與整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分析人面對的掙扎與難處,卻沒辦法告訴我們成因是什麼。
其實有很多原因會導致一個人心裡憂悶、情緒低落,甚至持續一段時間感到憂鬱,但這並不表示他們一定有憂鬱症。換句話說,當人們用「憂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或回應他們的處境時,並不代表他們最根本的問題或原因就是憂鬱症。
但是,當我們處在這些情緒當中而感到憂悶的時候,我們可以怎樣理解並處理呢?有些人很自然地會把負面的情緒與我們的罪劃上等號,認為自己肯定是哪裡犯了罪、得罪了神,所以需要認罪悔改。另外有一些人,著重的是尋求對自我感受的理解和自我醫治。他們認為,都是其他人或事,導致他們情緒低落,所以只要把自己帶離那些處境中的人與事,或者學習一些抒發情緒的方法,就會自然地好起來了。然而,真是如此嗎?
向詩人學習面對負面情緒
其實,以上這些並不是聖經教導我們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詩人在詩篇42篇中向我們展示了另外一種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
神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
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
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
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裡,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我的心極其悲傷。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
我的神啊,我的心在我裡面憂悶,所以我從約旦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記念祢。
祢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回應;祢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
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神。
我要對神我的磐石說:祢為何忘記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
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光榮(原文是幫助),是我的神。
當我們情緒低落或憂鬱時,這首詩篇教導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1.詩人並沒有輕看他的現況,他的情緒確實不好。
他說:「我的心極其悲傷」「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我的心在我裡面憂悶」、「我裡面煩躁」,詩人誠實面對自己的負面心境。
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是否如此誠實?我們對自己內心波動的認知有多少?在碰到負面情緒或問題時,我們是否也能不忽略、不逃避,而是誠實地面對並且正視自己的狀況呢?
2.詩人不只沒有忽視自己的狀況,他還把自己最真實、最不好的一面展示在神面前,以此來呼求神。
詩人並沒有埋怨神、不相信神,他更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把自己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他很誠實地將自己的心在神面前完全打開。他在面對自身的負面情緒時,是持續地向神呼求,向神禱告。
當我們遇到難處、心裡覺得憂傷時,是否能向神呼求、向神祈禱呢?我們是否能夠誠實到神面前來?一個小測驗就可以看看我們是否向神完全敞開:如果你明天有一個重要會議,你會只是為會議的順利禱告?還是也把內心的擔憂交託給神?你能認清自己的擔憂從哪裡來嗎?是害怕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擔心不能升職加薪?還是有其他擔憂?你是否會在神面前完全敞開這些深層的內心動機?
3.雖然詩人心裡憂悶,可是他的目光單單仰望神。
詩人呼求他的神。他相信的神是一位永生神、賜他生命的神,是他的磐石,是他的神。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這位神永不改變。詩人不單知道這位神是一位真神,他也知道這是一位直接介入他生命的主。雖然他的心中憂悶煩躁,可是他深知神是他的幫助、他的救主。
在苦難中,詩人不單向神說話,他也提醒自己要仰望神。他沒有聽從自己心裡的負面感覺而屈服,而是提醒自己:他不是孤單一人,耶和華與他同在,耶和華必向他施慈愛。
我們的神不是只在我們有正面情緒的時候才愛我們、祝福我們;祂更在我們陷入負面情緒的時候愛我們、憐憫我們。當我們情緒低落或遇到不如意時,我們是否深信神還是我們的救主?我們雖清楚自己的情緒,但我們是否能不屈服於自己的感受,能夠不被感受捆綁?換句話說,我們的感受並不完全正確。
我們有時會陷在某些處境中,那個處境雖不是我們的罪造成的,可是有時我們的確在處理、回應的過程中犯了罪。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選擇相信自己不正確的感受,被其捆綁,忘記了鐵一般的事實──我們的神、我們的耶穌基督,必不撇棄我們。詩人十分清楚地知道他和神有一個親密的關係,這親密的關係絕對不會因為你有一些負面情緒而改變。你也有這樣的確信嗎?
4.我們的盼望在哪裡?詩人的盼望就是神。
詩人記得耶和華對他的祝福。從他過去的經歷中,他體驗到神的信實、神的帶領,所以,他很確信地把他的盼望放在神那裡。因著神,所以他有確實的盼望,這盼望讓他可以在憂鬱中得著安慰,讓他知道怎樣度過他的難關。他的心持續地渴慕神,不停地稱讚神。詩人的處境沒有改變,他的心裡還是憂悶,可是他用基督的眼光看待他的難處。
延伸閱讀
1.《都是腦神經惹的禍?》
作者:愛德華‧韋爾契
出版:中華福音神學院
2.《憂鬱症重生之歌──從心靈哀慟變為喜樂達人》
作者:愛德華‧韋爾契
出版:基督使者協會
3.《司布真的哀愁──苦於憂鬱症之人的實際盼望》
作者:劄克‧艾斯懷
出版:麥種 【延伸閱讀】:
問題是與神的關係,而非神學不足
青少年和假福音
在罪與苦難交會處經歷救贖 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