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生命的優先次序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剛信主時,屬靈長輩們叮嚀教導:上帝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聽來很合理,我也就奉它為圭臬。

然而,我從傳記中讀到,有些教會領袖謹守上帝第一,卻似乎犧牲了家庭生活,且兒女叛逆。儘管兒女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否父母也要為自己的失職負責任呢?我忍不住質疑原先受教導的生命優先次序。

XXX

以約翰‧雷克(John G. Lake)為例。他是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的信心醫治佈道家,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神透過雷克在南非和北美醫治了許多人,也訓練了不少人從事信心醫治事工。由於雷克的禱告比醫師的治療有果效,人們稱他為Dr.雷克呢!

然而,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可能是早年因服事忽略了家庭。1908年,他回應呼召,帶著妻子珍妮和七個孩子一起去南非。不過半年,珍妮突然死了,當時雷克正出門到叢林區佈道,他連妻子的喪禮都沒趕上,遲了十二小時才回來。雷克說,妻子的死是「撒但的高招」。據說,她因全力照顧前來求醫的原住民需要,忽略了自己,以致營養不足而死。還有一說,珍妮是被敵人慢性下毒,毒死的,而敵人為了怕雷克回來,為妻子復活禱告,所以堅持要及早下葬。究竟實情大概只有上天堂才曉得。

然而,珍妮生的兒女十分憤怒父親不顧家,並且把母親的驟逝算到父親頭上。他們的心變得十分剛硬,並早早就離家,成人之後一直不肯放下對父親的苦毒。聽說其中一個兒子臨終前,才鬆口說,好希望自己的父親就在身邊。

雷克為著自己疏於關懷子女極為懊悔,可以從他再婚後與子女的關係看出。他1913年再婚,努力調整自己,在家庭和事工之間取得平衡。在第二任妻子福蘿倫絲生的五個孩子眼中,雷克是喜愛歡笑,值得交往的朋友。

XXX

那該如何取得平衡呢?有關雷克的記載,對這點似乎沒有著墨,但最近閱讀里斯特‧桑羅爾(Lester Sumrall)自傳時,看到了一個成功典範。

桑羅爾在經濟大蕭條時期,憑信心在美國南方的學校房舍裏傳福音,每在一地建堂完畢,就請其他牧者來牧養,然後又繼續到別的地方傳福音。他是一位福音拓荒者。

1932年,他與英國神學家兼宣教士豪爾‧卡特(Howard Carter)同工,開始走出美國宣教,足跡遍及東亞和歐洲。稍後在南美洲宣教時,遇見與自己有同一心志和呼召的女宣教士露易絲。他們結婚之後,就在美國牧會;這段時期,生了兩個男孩,法蘭克和史提夫。

然而,正當教會欣欣向榮之際,神要他們放下一切,到菲律賓馬尼拉宣教。於是,他帶著妻子和年幼的兒子到了菲律賓,之後生了老三彼得。當時菲律賓十分落後,政府有許多弊端,常常要收賄才辦事。

儘管他們在馬尼拉寒微地開始,但在神的奇妙帶領下,建立了一間超過二萬四千人教會。不過,就在事奉的高峰,神要他回美國。他不想,但神對他說,因為他自己的國家需要福音。神還告訴他,會有大學生起暴亂,燒建築物,娛樂媒體和新聞會大肆宣染性和同性戀,人們會鄙視祂的律法,並嘲諷祂。還說,異教和靈性主義的瘟疫會蔓延美國。街頭巷尾到處會有人信奉外國宗教。(那是五十年代的事,如今上帝當初對他說的話都一一成真。)就這樣,桑羅爾聽從上帝的吩咐,義無反顧地離開菲律賓。

回到北美,他建立了福音佈道協會、世界豐收聖經學院(World Harvest Bible College,現在的印地安那基督教大學)、《世界豐收雜誌》(World Harvest Magazine),並且還牧養教會。

不但如此,他還建立廣播事工,人稱他是「基督徒電視之父」。不過,他一生最突出的事工,也是他最後建立的事工,是一個人道救援組織LeSEA Global Feed the Hungry,專以實際行動向貧窮和受災國家分享上帝的愛。他於1996年去世。儘管他的事工沒像葛培理那樣與世界級政治人物為友,但他服事的影響力絕對可以與葛培理相媲美。

他是少數能一生至死忠心並家庭兼顧的名牧。他之所以能夠兼顧家庭與平衡自己的生活,是從正確信仰信念來的。他認為根據聖經,每位父親都是蒙上帝所召,要作自己家庭的祭司。他深信不牧養自己家人的牧者,就會把自己陷入心碎和羞辱中。他決意不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事工的受害人。

既然身為家庭的祭司,他定意全力擔負起自己的職責。這意味著,孩子小時候讀聖經故事給他們聽,孩子打輸球時陪在一旁安慰他們,學校拿獎時在一旁歡呼,當然還要加上,殷勤為孩子祈禱。

從孩子剛會走路,他就為孩子禱告,要他們也能服事主,並且為他們未來的伴侶禱告。相對於「一起禱告的家庭,能夠強力連結在一起」的基督徒老生常談,他主張「玩在一起的家庭,能夠強力連結在一起」。他並不是說全家禱告不重要,而是全家一起玩樂也是同等重要。他教三個兒子打高爾夫球、游泳,帶著他們露營。而他最得意的時候是,孩子的技術贏過自己時。

桑羅爾總是把家庭作為自己重要的事工,總是特意把時間撥出來給兒子和妻子,絕對不讓任何人事物強佔與家人在一起的寶貴時間。當他走進家門,就是服事家人的時間,絕對不把外面事奉的問題帶回家。

最重要的是,他從孩子小時就教導事奉。事奉不是大人的事,而是全家的事。他到馬尼拉服事,沒有因當地生活落後,而把家人放在北美,而是帶全家去;後來去香港,也是全家一起去。所以,孩子到12和15歲時,在事奉上就相當能幹且負責任──沒有人會說他們是生手。

有件事值得特別一提。一天,當他從瑞典領會完畢,回國轉機到芝加哥,正要去佛羅里達時,他的妻子和小兒子到機場攔住他,告訴他,前一天有大火燒把事工的電視台完全燒毀,報紙說大約有十二億美元的損失。他們要他回家處理。然而,桑羅爾說,對上帝忠誠遠比電視台重要,他已經承諾要去佛羅里達領聚會。他堅持照原行程安排行事。

等他回到家,彼得對他說:「爸,這是可悲的一天,但也是十分榮耀的一天。我們的城市從未發生如此的大火。城裏其他三家商用電台經理都來找我,願意提供幫助。當時我好沮喪,就說讓我能播節目吧!結果,他們都鼎力相助。才晚上六點,在友台的幫助下,我們又可製作電視節目了。其中一間商用電台還贈送我們一台昂貴的機器。報紙也用大幅的版面,針對我們電台的失火,刊載一篇滿有同情心的文章。」這是他們在該城,頭一次得到當地人的支持。

桑羅爾表示,這場大火也帶來另一個正面的果效。他看見三個兒子在父親不在家的情況下,以極大的成熟度來處理困難的處境。桑羅爾曉得自己必須要放下某些程度的控制和權柄,不能老是手握韁繩,作每個決定。孩子都有做錯或不盡完美之處。桑羅爾總是拿兒子與自己同年齡時來相比,總看到孩子的處理比自己當年要好的多。他給孩子有犯錯的空間,讓他們成長,也同時幫助他們避開自己曾犯的錯誤。

他的孩子在事奉上各有專長。老二史提夫負責事工的行政管理,如:人事、開支票、付帳單,處理法律文件等。老大法蘭克與他一起牧會;老三則是負責所有電視和廣播電台事工。老大和老二都有講道的恩賜,桑羅爾說自己常從兒子的講道中得到新的見地。

桑羅爾在世的最後四年,仍親自指導並帶領孫子,旅行世界卅個國家服事,從事濟助的事工。至今,他的三個兒子和十一個孫子女仍然回應上帝呼召,服事主。

XXX

讀了桑羅爾的故事,細思他的人生優先次序,不就是:上帝第一、上帝第二、上帝第三,也就是把生活的每一刻都視為服事上帝的時機。這麼一來,服事家人,是把上帝擺第一的表現;並且工作沒有聖俗之分,在工作崗位上榮耀神,也是把上帝擺第一的表現。

無論你是單身、單親、已婚,在什麼職場或家庭主婦,都可以靠著聖靈,在生活的每個領域,活出把上帝擺第一的家庭和工作平衡的生命。不但如此,無論你的孩子是什麼年齡,關係的培養永遠不遲。我們的上帝是創意大師,我正打算要禱告請祂傳授幾招,並為我開路,與我的孩子們加深親子關係,帶領他們更認識主、經歷主、並服事主。


註:參考The Life Story of Lester Sumrall, by Lester Sumrall, Chapters 16, 20, 21.

about 細拉

【延伸閱讀】:
心裡揣著一團火
為什麼不想上天堂?─《上帝的美麗》
難以數算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