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我有問題》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不能不評論的「康希事件」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加坡的康希牧師以及五位同工被控三個罪名,這個新聞將對台灣教會帶來許多爭議。本來,新加坡牧師不關我們的事,就算最後確定有罪,那也是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的困擾,正如過去美國知名電視佈道家Jim Bakker、Jimmy Swagger直接進監牢,都不會影響台灣,康希的知名度跟影響力遠遜於他們,對台灣有何影響?

影響可大了,先不說整個台灣教會今日走向受了康希牧師多大的影響,也不要討論這二年他還持續受邀在台灣開大型特會,光是這個事件會引起的各種意見就夠頭痛了。

基本上,最少會有以下幾種立場出現:

1.為他禱告,求主搭救他

這個立場當然就是「情感上,無法接受自己曾經肯定過的神職人員扯上法律罪名」,所以「我們不知道真相;就是為他禱告」,立場看來中立,不願評論,其實心裡很難接受,還是希望這件事不是真的。

2.挺他到底,相信這只是一些技術上的瑕疵

至少城市豐收教會肯定有不少這樣的會友,今天開庭就有百餘人到場相挺,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台灣也會有很多曾經信任過他們的人情義相挺,認為頂多是作帳不符政府法令,絕無中飽私囊的事。

3.相信這是魔鬼的攻擊

所謂魔鬼攻擊會有二種版本,第一種就是「他確實挪用公款」,這是魔鬼攻擊,第二種就是,他不是這種人,被起訴是魔鬼攻擊。會這樣想不奇怪,因為「魔鬼攻擊」非常頻繁地出現在當代很多基督徒面對真實世界的固定思維。

4.幸災樂禍

康希以及何耀珊的爭議為時已久,從背後神學的偏差到何耀珊演藝事業的扭曲(本來是福音歌手,後來實在看不出來了),太多基督徒對於台灣教會的盲目無能為力,這件事情想必會讓很多「早就看不慣」的人自然產生程度不同的「幸災樂禍」情緒反應。

5.息事寧人

勸大家要有愛心,牧師也是人,我們就為他禱告,神會帶領,這種四兩撥千金的態度在以往發生類似事件的時候就經常出現。也就是說,在台灣基督徒當中一定會有言論發酵,所以標題說這是「不能不評論」的事件!

沈重,應該是此刻台灣基督徒的共同心情。

任何一個神職人員有這種爭議都是很令人難過的事,其實事件本身很容易處理;因為已經進入司法程序,新加坡政府在廉潔上享有盛名,這件事從2010就開始調查,如今這樣收網,當然對當事人打擊很大,但是既然開庭,就是「法律問題」而不是「宗教問題」。

只不過;令我們為難的並不是法律問題而是相反的「宗教問題」。

從一個很簡單的邏輯來問:「台灣教會怎麼了?」為甚麼美國大牧師入獄當年掀起的驚濤駭浪離我們如此遙遠,這次的一個新加坡社會事件卻讓台灣教會灰頭土臉?

答案很清楚,台灣教會近幾年愈來愈走向「高舉人」的明星路線,尤其幾個大台北的教會當年全力推廣康希,也為何耀珊背書,讓台灣教會愈來愈失去十字架精神而走向成功,固然他們沒那麼常來了,但是;他的路線卻已經引進了,現在愈來愈多台灣教會結合著「時尚」當然跟「康希經驗」有關,教會漸漸挪移帳篷,當然跟康希有關。

關鍵的問題在於:「我們真的認識他嗎?」

過去邀請一個講員雖然不必身家調查,但是至少會確定他的人品,這是需要時間察驗的,一個新加坡新興的基督教明星被引進台灣,有誰真正瞭解他?誰知道這個牧師後來更用企業家的身分出現,他的妻子也從福音歌手邊變成藝人?這些質疑不是今天才開始而是一直以來從未中斷,但是一直被引進者忽略,現在是不是到了該反省的時刻?

一個神職人員捲進這麼龐大的金錢糾紛,如果我們還認為這種運作教會的模式是對的,下一個出事的會是誰?很難說!如果這件事沒有讓台灣教會驚覺「教會趕流行」是會出事的,難道我們還需要更大的事件?

司法判決以前,沒有人可以說康希有罪,但是;那是法律觀點,從信仰來說;教會團體怎麼會扯上金錢糾紛?當年亞拿尼亞夫婦只是「誇大奉獻數字」就以經共赴黃泉,從信仰來說;這個案子本身是不可接受的,除非你認為教會本來就只是「財團法人宗教團體」而不是聖潔敬拜神的聚集。

現在,我們擔心二件事,第一就是台灣教會領袖「撇清關係」,第二就是「集體裝傻」,大家默不作聲,低調以對(避風頭),當年何耀珊在舞台開始「辣」的時候,曾經有人問起當初抬轎的教會領袖,大家就沈默以對,這次會不會態度如一?若是這樣,對信徒是最壞的示範。

非常誠懇地希望教會領袖負起責任,接受輿論建議,對於引進康希與何耀珊,誠懇認錯,一路上許多基督徒善意提出警告,我們可以說當時不明朗,但是現在回頭看,確實錯了,如果到這個節骨眼還要說「又還沒定罪」,那真是硬凹了,因為我們談的不是法律問題,而是「信仰良心」。

難道要等到確定有罪,當年帶頭的教會才要認錯?(那也不必了,因為法律都已經確認了)或是教會領袖已經有共識「不必認錯」?

信仰的標準難道不是一直高過法律?尤其是在2010年政府開始調查後,依然邀請他來舉辦特會的教會領袖,更是需要勇敢承認對會眾不夠負責,我們只是糊塗地跟著引進明星,而且是沖滿爭議的明星。

你說這是「落井下石」?不!這是最卑微的道德良心。

請問我們這些對於講台必須負責的人,我們邀請了這麼有爭議的一個人站在講台傳講神的話,不必認錯?我們花了許多弟兄姊妹的奉獻,動員了許多人去參加他的聚會,現在這些人從媒體看到這個事件,我們對他們沒有責任?

康希有沒有罪,跟我們沒有法律關係,但是如果我曾經邀請過他來教會講道,我就要跟會眾道歉,這是一種態度,跟康希有沒有罪無關。 若他有罪,當然要接受制裁,也要向神認罪,在神面前我們沒有一個人比他更無罪,若他最後無罪,還是要向神悔改他運作教會的模式,如果他都依照聖經,斷然不可能發生這種事。

不是看笑話,是真的很沈重!每個教會領袖都會在今晚更深省察自己,更多對付自己!一個道歉可以結束的事,不要再折磨無辜的弟兄姊妹了,很多人信仰的路還很漫長。

後記【對一個人的言論,不代表討厭他】

對很多人來說,這二天的發文真是「自打嘴巴」,剛剛才說「什麼是論斷」,也要大家不論斷,卻立刻發文「論斷」別的牧師。

這種感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成長的過程非常習慣「贊成一個人,就要挺他到底,質疑一個人質疑,就代表『討厭』他」。

雖然我們都讀過「我不認同你,但是我支持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只不過;在現實生活中,這簡直就是「烏托邦」。大家想想看,我們活了超過二十年(像我就活了快五十年)究竟有多少次真實經歷過「人跟事分開」?

功課不好,只是一件事,原因很多,但是有多少父母師長直接去找出這些原因再加以解決?多半是直接得到一個偉大的結論,叫作「你這個笨蛋」(連『遺傳』都不考慮進去耶)。

只要看到績效不佳,主管也不可能去貼心地了解我們身心的狀況,只會提出「最後期限」,沒辦法,這就是現實。也就是說,一直以來,我們都把「人跟事」綁在一起。

這種文化最常反應在大家關心的政治上,所以藍綠才會撕裂對立,明明生活在同一塊土地,這麼小的地方,卻可以「有溝沒有通」,各持己見。

其實各持己見也很正常,沒有人規定「溝通完就一定有共識」,但是;溝通出火氣這就真的不必要了,會造成「非理性」行為。台灣社會長久以來示範的是「心平氣和是很難的」,我們常常把「意見」跟「感受」混為一談。

這個情況在辦公室很常見,大家應該不陌生,當二個人為了一件「重要的事」產生堅持的時候,幾乎都以「臉紅脖子粗」收場,甚至從此撕破臉,因為事後證明「輸」的一方從此很難抬頭,「贏」的一方往往雞犬升天,但是真的有輸贏嗎?冷靜想想,其實沒有,傷了和氣只是因為我們一直習慣「不必把『觀念』跟『感覺』分開」,反對他,就嗆他,我們好像沒有考慮過「反對他,不是討厭他」。

這種情況;會不會也出現在信仰?當然會!如果翻開教會歷史;赫然發現;不是只有華人這樣耶,自古以來;對於不同的神學解釋,衝突到「置對方於死地」者屢見不鮮,而且都認為是「為上帝伸張正義」。

身為21世紀的基督徒;我們學到了什麼?我以為最寶貴的就是「更多元思考,卻可以同時過濾情緒」,更白話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力反對另一種主張跟觀點,而且講的時候不討厭他。」

基本上,這是我從信仰學到的原則,所以我一直努力去實踐它,也就是說;我一直在挑戰我的習慣,因為我自己也是在「意見與感覺並存」中長大的,但我相信聖經說的「耶穌恨惡罪,卻愛罪人」的「人與事分離」原則。也許,這二天的發文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一篇文章提到「論斷」,其中一個重點就是「不是基於討厭一個人而評論他」,用來檢驗第二篇評論康希事件的文章,只要問一個簡單的問題:「我討厭這個牧師嗎?」

答案很清楚,我反對他的成功神學,但是我不討厭他。

許多網友直接評論「我已經判決」了,在我看來是因為把「意見」當作「感受」,文章很清楚表明「我認為他的神學主張是有害的」,這是一種「意見」,不代表我認為他是壞蛋,所以文章多次提醒「這是宗教問題,不是法律問題,法律上的對錯交給法官,但是宗教上,他的教會管理不合乎聖經」,這是一種「意見」,不是我跟他有過節,因此也歡迎大家表達不同的意見(事實上大家也表達得相當徹底)

其實說起這個人,沒有人會反對他是一個熱情的人,他是一個成功的人,他是一個勵志演說家,他更是為主大發熱心的基督徒領袖,他也是一個受人尊重的人,這都是事實,我絕對相信他是一個好的朋友,我跟他沒有機會認識,但是我身邊有很多人認識他,而且很熟,所以我大概知道他是怎樣的人,他的講道,他發展的事工幫助了很多人,這都是事實。

當網友感性發言說到從他的教會得到多少幫助的時候,我就知道焦點模糊了,熱心的網友急於讓我知道他是怎樣的人,問題是我從來沒有質疑過他是怎樣的人,從頭到尾我都質疑他的神學,我甚至根本不認為他有貪污的必要,但是我認為他的教會管理與他的教導不合乎聖經。

在我的觀念上帝固然會用各種巧妙方式使我們成長,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彼此指出我們看見的錯誤,這並不衝突,因為信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一直在學習更認識上帝,難道康希是神?難道他的神學不容質疑?我相信他本人都不會這樣認為。

雖然我看到成功神學幫助很多人,但是我還是反對,這就是一種「意見」,就像我看到「新世紀思想」幫助很多人,我也反對一樣,「反對」本身就是一種意見,不是恨之入骨,只不過因為我們從小的經驗都是「反對就是討厭」,所以大家對於「反對」相當敏感。

其實;他從來沒有傷害過我,我何須討厭他?(或許從現在開始,我才應該討厭他,因為他害我被很多網友罵,至少有幾百人從此不看我文章,並且宣傳我有多惡劣,多會『論斷』人……嗚……)

身為基督徒,我得到的眾多釋放之一不是「大家不要吵」(這應該是被台灣政治害到的本能反應)而是「愛心說誠實話」,我甚至覺得康希本人看了文章或許還想跟我喝咖啡呢!

不只人生是一條很漫長的路,信仰也是一條漫長的路,聖經是真理,但是每個「個人」從中體會與解釋的「不見得」是絕對的真理,所以聖經才說要「分辨」,所以我們不會只需要一種聲音,這也是教會歷史精彩之處。

今天的意見相左,若干年後可能看法一致,但是如果「今天傷了和氣」,若干年後卻不見得能和好呢!

所以把「意見」跟「情緒」分開,不但重要,甚至「必要」。成功神學的支持與反對者早就已經表達了各自的聲音(我當然是堅決反對者啦),此後任何事件都只是持續的對話與提醒。

針對這個事件,相信大家該說的都說了,這是一個寶貴的經驗,我當然沒有資格要大家「停止談論」,但是當我們的情緒受到很大的震撼之時,我會說「暫停是一件好事」。所以我會呼籲大家不必再討論下去,因為該說的都說了。

讓我們繼續往前走,生命中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事,我們只需要禱告,如果基督徒不能禱告,那才真是「代誌大條」。

p.s如果我之前的【不能不評論的「康希事件」】文章讓讀者火大,請接受我的道歉,因為聖經說「務要與人和睦」,我只是論述一個「意見」,甚至焦點根本不是康希,而是台灣教會領袖呢!

至於巧合的時間點,我真的無法解釋,因為明天就是這個園地二年多來「每日發文」的最後一天,(大家只要去爬舊文就會發現數週前就公佈這個訊息了)七月開始,因為更有負擔從事台灣揹包客關懷以及更多投入影音會改為「不定期發文」而不是每天,同時內容也更直接與聖經相關。

萬一您沒有注意這個訊息而認為是這個事件讓我封閉對話管道,那真是冤枉,也違反了我主張的「多元思想與表達」,作出這個說明,請大家見諒。

網路可愛之處就是讓我們超越時空交換生活經驗與信念,所以我會繼續在這裡,只是比較忙,大家有問題還是可以問,有不爽還是可以講,只是把「意見」跟「情緒」分開,才能在網路長長久久啊!

願神賜福每一位讀者!我們是會常見面的!

● 歡迎參觀愛加倍靈修中心網誌

【延伸閱讀】:
看得見的事奉,看不見的傷害
豐盛神學啟示錄
《不一樣的福音》—成功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