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哀歌―為現代人寫的一卷書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哀歌是一卷為現代人寫的書。

當普世苦難的浪潮,輕而易舉就威脅著,要席捲我們架設的任何堤防時,聖經還有哪一卷書,比哀歌更能幫助我們揣摩最恐怖的苦難形貌呢?只是,又有哪一卷書,曾經比哀歌更受到忽視?基督教會似乎根本忘了還有這卷書存在,幾乎不讀,也幾乎不傳講。惟一(而且限於某個年代)與這卷書有關聯的,大概只剩一些信徒在唱齊休姆(Thomas Chisholm)的聖詩〈祢信實何廣大〉;而且,即使唱了,也少有人知道,詩歌中的一個小句,是取材自哀歌三章23節。

聖經信息系列--耶利米哀歌這般忽視哀歌,真是莫大的損失,其理有三。第一,本卷書曾以十分尖銳的筆鋒,要存記那些人受苦的痕跡,我們卻對他們的聲音不聞不問。它奮力吶喊,要告訴我們,公元前五八八年至五八七年,耶路撒冷被圍、被毀,百姓蒙受的痛苦,以及隨之而來的屠殺和被擄的慘況。對這樣的聲音充耳不聞,就好像取一塊布,將那些紀念死於戰亂中的人名紀念碑,以及他們的家庭所蒙受的苦難,統統遮蔽起來一樣。人類受苦的恐怖,有部分即將如過眼雲煙,被全然忘卻,淪為無名無氏,更湮滅於人類殘暴所留下的、隨著歲月而消逝的碎片遺骸中。哀歌要「召喚我們前來緬懷」這些事實;我們這些真實存活的人,長期面對這樣的事實,就是要來見證它,留意聆聽他們的聲音。

第二,這樣的忽視,剝奪了當代教會使用哀痛語言的機會—這種蒙神所賜的語言詞彙,是有它的道理的。當然,哀歌不只限於本卷內容,還有許多哀痛的詩篇(在詩篇整卷中,占最大篇幅的,其實是哀歌形式的詩。而值得注意的是,「詩篇」這個字,在希伯來語中,意思還是「讚美集」呢)。我們在耶利米和約伯身上,看他們如何與神、與人摔跤時,都可找到最原始的哀歌素材。當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時,我們從祂的雙唇也讀到哀歌,吐露著祂極端強烈的痛苦,如詩篇二十二篇毫不保留的傾吐。

第三,若從來不讀哀歌,會平白漏失掉接受挑戰的機會,以及辯證經文中重要而發人深省的神學議題。要忍受這種至極的痛苦,與我們從聖經中一直學到、也經歷到的信仰:永活之神是充滿憐愛,全然美善的,這兩者該如何協調呢?而且,即使說,這卷書的苦難例子都被認定是:經過許多世紀,藉著摩西和眾先知的警告,因以色列百姓屢勸不聽而派出審判的代理人,那麼,神利用以色列的仇敵,所帶來的那些血流成河的野蠻和罪無可赦的邪惡,難道不算過分嗎?而且,倘若一直讓混亂、死亡和毀壞逼近這地,難道,信仰的核心價值還保得住嗎?—這核心就是指:立約之神雅巍的信實和憐憫,它乃是以色列民的信仰核心。當然保得住,也的確保住了—而且就在本卷書的正中央(三21∼24)。只不過,環繞著這個盼望的,卻是從卷首到末了,遍布著連綿不斷的苦難。因此,我們不得不把過去所認識有關神屬性的教義匣取下來,扔進這個沉淪世界所經歷的悲慘熔爐中,要看見它再以精金之姿出現。因為,讀這卷書的基督徒,不能把它與聖經的其他經卷分離—我們在其他經卷中會看到,神曾以祂兒子耶穌基督的身分,把自己放入這樣的熔爐中。在哀歌裡,我們會聽見一個酷似耶穌的聲音,就好像從十字架上發出,迴響著深沉的苦難,但也依傍著父神的信實。

可是,你何時聽見現代基督徒在崇拜時,吟誦過像聖經中這樣的哀痛言語呢?或許這問題本身已洩露出我要說的,是在條件優渥的西方教會;而爆發力十足的哀歎言語,當然只會發自另一個世界,像非洲奴隸或敘利亞難民所經受的、極度難捱又永無寧日的痛苦。他們才懂什麼叫作被仇敵追殺、國破家亡、無依無靠、葬送性命、家當全毀的景況。他們才懂什麼叫作向神哭號、抗議、求饒。哀歌在向他們說話,也是為他們發聲。可是,當我們意識到這是一個地球村,我們比以往更能懂世人所流的眼淚時,我們豈不是也都蒙了召喚,要與哀哭的人同哭,要與他一同向神發出悲歎的言語?還是,我們只想加入那群過路人的行列,袖手旁觀,擠不出半點安慰之言呢(一12、16~17)?

-摘自《聖經信息系列:耶利米哀歌》引言

●歡迎參觀《哈啦讀書心得》哈屁股與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專欄主要寫手:應仁祥

【延伸閱讀】:
從安樂死的爭議探討重病末期醫療的倫理原則
苦難中,祂不沉默
感恩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