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應仁祥 2007.07.01
每次讀奧伯格的書,總會讓我想起張德培。
可能有人會說,一個牧師、一個網球選手;一個靠嘴巴吃飯、另一個靠的是 手上那支球拍,這兩人八竿子打不著一塊兒,怎麼會有關係?關係是有的, 且讓我們先從張德培說起。
那是一九八九年的六月(沒錯,也就是「六四」之後),網球四大滿貫賽之 一的法國公開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十七歲小夥子,在巴黎紅土球場一路過 關斬將,先是爆冷門撂倒當時排名世界第一的藍道,後又在決賽時擊敗呼聲 最高的瑞典名將艾伯格,眾人驚呼聲中,他拿下了冠軍獎盃,成為有史以來 最年輕的大滿貫賽得主。
張德培 |
---|
張德培也非常爭氣,那年法國公開賽之後,十四年的時間,他南征北討,最 顛峰的時候,還曾一度世界排名第二,讓當老大的山普拉斯備感威脅。
張德培身高不高,一百七十公分站在人高馬大的西方球員身邊,結結實實地 矮了一截;張德培臂力也不強,別人動輒近兩百公里的發球,他老兄拚了命 也只能有一個百八;他不善山普拉斯的上網截擊、也比不過阿格西的底線抽 球,在網球沙場上,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個處處都不起眼的小個子,能夠 屢創佳績?《紐約時報》的體育記者是這麼解釋的,因為「他總是追球到底」。
別人快如閃電的網前截擊,張德培用他那雙拚命的腿,硬是在球落地之前, 打出了一個漂亮的穿越球;一般人會放過的致勝球,張德培就是不放棄,總 要追到不能再追、跑到不能再跑的地方,把球給救回來。是這種「追球到底」 的毅力精神,讓一個「先天不足」的球員,能夠在競爭激烈的比賽中,克敵 制勝。
這就讓人不得不想起奧伯格。和張德培類似,奧伯格也不是個天縱之才,在 他作品中,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從未被人提出的觀點創見;更多時候,奧伯格 像個非常認真,「追球追到底」的網球選手,緊緊盯著許多才華洋溢作者所 「擊出」各種獨到、但不一定容易消化的見解,硬是在球落地的時候,想出 一個生活中的類比來理解,在旁人早就放棄的時候,打出一記連原作者可能 都驚嘆的穿越回擊。
奧伯格 |
---|
對我這樣的平凡人來說,張德培「追球到底」的精神,遠比山普拉斯華麗的 發球來得動人;張德培高掛球鞋後的今天,很高興在奧伯格的文字裡,我又 找到了這樣的精神。
●歡迎參觀《哈啦讀書心得》哈屁股與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專欄主要寫手:應仁祥
【延伸閱讀】:正直的革命家─孫中山
一個歸家的故事
二十年絕非很久以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