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誠實是最好的作品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兩年前,當我還在當研究助理時,為了協助老闆執行計畫,需要常常上陽明山的安養中心,找老人做心理學實驗。實驗前,首要任務是跟他們「抬槓」,消除陌生感。老人家們的生命,總有說不完的故事,往往不需要我開口,他們就頗能侃侃而談。

我記得有一個奶奶,當她填寫教育程度那個欄位,說當時中國大陸戰亂,經常被迫逃難,小學斷斷續續讀了兩年都沒畢業,就逃到台灣來了。她還說,逃難時什麼都不能想,想的只有怎麼溫飽肚子,拔了樹皮也要充飢,否則根本別想要活命。聽這些故事,我總不免陷入時過境遷人事已非的傷感,當時走出安養中心,常常覺得恍如隔世。

在書市洋海裡,文學類書籍往往不像企管財經書籍,講究實用而大受歡迎,也不像心理勵志類的書籍,歸納出人性通則而暢銷。但最近有兩本炙手可熱的書,《巨流河》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都是文學書籍卻大受好評。「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車站、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

暫且先不去探究出版界趁著來台六十年,趁勢將懷舊文學推波助瀾的商業手法。但當我看到《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的這一小段文字,很自然就想起了那位在安養中心的奶奶。這是她年幼生命真實的寫照,上了船,到這島,真的就是一生。

同事小龜編輯和校園雜誌主編朱姐,兩個都是中文系的才女,她們都很喜歡《巨流河》。我雖然還沒有讀這本書,但某天夜裡,逛到部落客昆布的網誌,裡頭有一張圖片,是齊邦媛用工整娟秀的筆跡,寫下的一段話:「當我記下了今生忘不了的人和事,好似看到滿山金黃色的大樹,在陽光中,落葉歸根。」

歷史充斥著苦難,小人物在這條歷史長河載浮載沉,看似這麼的渺小卑微。但誠實的作家不逃避苦難,而是勇於記錄苦難,正確記憶苦難。透過這類作家的筆鋒,當我們回看歷史,不會只有看到苦難,還會看到經過苦難粹鍊後如大樹般的生命,以及滋養生命不息的溫暖陽光。

那天,自稱豬頭男的張文亮老師來週會分享。他本來只是要說自己的故事,說他怎麼從與校園福音團契結緣,到今天仍在上帝的忍者學校學習。沒想到, 豬頭男的故事說得太精彩,故事就不只是故事,反而成了一場扎實、摸著人心的培靈,道出了校園同工事奉處境與心聲。

張文亮說:「當一個作家,把當時候的人所想所感,卻沒有說出來的說了出來,那一定就是最好的作品。」我希望眾基督教出版社,能有這樣的好眼光,為當代讀者,挖掘更多的誠實作家,也讓把大家心裡沒說的話說出來的好作品,分享給更多的讀者。

●歡迎參觀《哈啦讀書心得》哈屁股與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專欄主要寫手:應仁祥

【延伸閱讀】:
一封信
書的敵人
賣書人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