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

| | | | | 轉寄

逃離絕望的地牢3-1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約伯和他的朋友們》( Job and His Friends),伊利亞·列賓(Ilya Repin),1869年。(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很多人都讀過清教徒牧師約翰·班揚所寫的《天路歷程》,不知你是否記得書中的主角「基督徒」踏上天路旅程所經歷的第一個危險是什麼?他和同伴一不小心就陷入到一個泥沼——「灰心沼」,或是「灰心潭」「憂鬱潭」。後來,基督徒和同伴「盼望」被「絕望巨人」俘虜,被帶到「疑惑城」,扔進了黑暗幽深的地牢。

在那樣的時刻,正如這主人以及這城堡的名字所顯示的,他倆顯然都非常絕望。而且,有一天早上,「絕望巨人」故意在城堡的院子裡向他們展示其他朝聖者的屍骨,這些朝聖者從未逃離過這座疑惑城。

灰心潭,絕望巨人,疑惑城,絕望的地牢——約翰·班揚的妙筆將天路旅程的艱難,將人生時時處處充滿絕望的事實,真實和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在《約伯記》第6-7章,約伯顯然也正在經歷這樣的艱難時刻,他的心正在「絕望巨人」所把守的地牢裡備受煎熬。他被囚禁在疑惑城的深處。沉重的鎖鏈正緊緊纏繞著約伯的身體和心靈。

因此,有一位牧者,斯蒂芬·大衛牧師,他有一篇《約伯記》證道的題目就是「逃離絕望的地牢」,今天我們拿來借用一下。

不過,你知道嗎?基督徒和他的同伴「盼望」,始終沒有放棄要逃離。一天晚上,基督徒想出了一個逃跑的方法。最終,他打開了門,兩個人逃離了絕望的地牢。他們是怎樣做到的?我們也可以做到嗎?

讓我們藉著約伯的人生遭遇,先來思想我們所處的艱難的困境,然後再思想基督徒和同伴逃離絕望地牢的方法和答案,以及我們是如何得出這答案的。

我們先一同來禱告:

愛我們的天父上帝,在基督裡,我們相信你對我們的愛永不改變。不過,當各樣的艱難、患難、苦難臨到的時候,我們還是會擔心,會驚慌,會沮喪失望,甚至陷入到完全的絕望中。

主,我懇求你,今天願你向你的眾百姓施恩,使我們因著更深認識你美善的旨意,認識你豐盛的憐憫,認識你信實的應許,就可以在耶穌基督裡大有盼望。

天父,我懇求你,今天使我們可以更深認識你的兒子,我們的救主耶穌,認識祂十字架的恩典,明白祂一切的苦難,其實是為了我這個罪人。

主聖靈啊,願你來光照我們,使我們以認識我主耶穌基督為至寶。

感謝讚美主,禱告奉主耶穌基督寶貴的聖名,阿們!


(一)進入無人理解的絕望之境?

《約伯記》的6-7章是約伯的發言。他的發言是在回應前面4-5章他的好朋友以利法所說的一番話。6-7章可以簡單概括成一句話:約伯在痛苦中的絕望與困惑。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第6章,約伯主要向朋友們說話。他繼續訴說自己目前的痛苦,煎熬,責備朋友們並沒有給他帶來真正的安慰。第二部分是第7章,約伯主要向上帝說話,發出他的質疑和抱怨,也算是約伯的禱告,是他向上帝所發出的哀歎。所以,結構上簡潔明瞭:在絕望中,對朋友們的指責和向上帝的哀歎。

第6章也分為兩部分,1-13節和14-30節。

1-13節,算是第3章的延續,他向朋友們承認,他現在情緒非常低落,狀態極差。此時此刻,約伯疲憊不堪。並且,他繼續之前的想法,就是渴望死亡。當然不是要自殺,而是盼望上帝可以賜死亡給他,使他可以早日擺脫這無盡的煩惱。

第2-3節,約伯說他的煩惱比什麼更重?——海沙。非常形象的一個比喻,不僅重,而且多。極其煩惱,無法述說,述說不盡。「煩惱」這個詞,其實是在回應前面5章2節以利法所說的「忿怒殺死愚妄人」。很有意思,「忿怒」與「煩惱」的原文是同一個詞כַּעַס כַּעַשׂ。這表示什麼呢?這意味著約伯一方面在給出他的解釋,解釋自己為什麼之前言語急躁;另一方面又在告訴以利法,他不是充滿了忿怒,而是有猶如海沙一般又重又多的、多到數不清的煩惱。而忿怒與煩惱,看起來類似,實則不同。所以,朋友,你真的不知道、不理解、不明白我所遭遇的是什麼。你大大低估了我的痛苦的重量,痛苦的程度。朋友,你真的是不理解我啊!

第4節,同樣是在回應前面以利法所說「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5:17),約伯卻說,是「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約伯不同意以利法的看法,他不承認這是上帝的管教,因為他沒有犯罪,他認為這是上帝在把他當作敵人來對待。在聖經中,箭和驚嚇,常常用來比喻仇敵、敵人的攻擊。這裡仿佛是一幅戰爭的畫面,

約伯說,上帝在向他不斷地射箭。上帝的憤怒,如同毒藥,他都喝盡了。上帝好像在集結一支強大的軍隊,列陣攻打一座堅固的城那樣,以驚嚇來攻擊他。這就意味著,在約伯眼裡,他現在的感覺是,上帝對他充滿了可怕的敵意。

請注意,是他的感覺,而不是事實。我們要尊重感覺,但也要知道,感覺與事實不一定相符合。這裡,約伯憑著自己的感覺,認為是上帝使他如此受苦,上帝攻擊他如同攻擊敵人。這讓約伯感到非常痛苦,他最痛苦的問題就是:到底他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以至於他成為上帝的敵人?約伯所關心的這個問題好不好?非常好!因為這是一個真信徒的表現,是一個真正屬上帝的百姓所關心的問題。他最看重的,不是別的,不是財富沒有了,不是家沒有了,不是健康沒有了,而是他與主的關係。

上帝喜悅約伯,正在於此。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最看重什麼?最害怕失去什麼?

5-7節,約伯進一步舉例說明,為什麼他無法忍受臨到他的這些苦難。野驢和牛,是兩種完全相反的動物,野驢自由奔放;牛則穩定可靠。這是一種兩極表達法,以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來代表所有的動物。所有的動物,如果找到對的食物會怎樣?根本不會叫喚,不會吼叫,不會抱怨!所以,約伯作為一個義人,卻得到了與他當配得的完全相反的遭遇,他因此而抱怨哀歎,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然後是兩種沒有滋味的食物:不加鹽的食物和蛋清,意思是正如他的食欲會拒絕無滋無味的食物一樣,約伯的心也會拒絕這毫無來由的患難與痛苦。他不喜歡,他討厭,他無法忍受,他想逃離所遭遇的痛苦。

這一切讓我們看到:此刻的約伯,實在是太痛苦了!

8-9節,他重提求死的願望,並以略帶諷刺的口吻,回應以利法在4章第7節裡提到的,只有惡人才被剪除和壓碎,約伯說,那就讓我像惡人那樣被壓碎和剪除吧!約伯一心求死,但不是自殺,死亡必須來自於上帝。而約伯唯一的安慰和喜樂,就是他自己的清白。

第10節「我因沒有違棄聖者的言語」,也就是他沒有否認、沒有棄絕上帝的話。約伯依然在拒絕以利法的勸勉,他不需要認罪悔改,因他從未否認過上帝的話語。克里斯多夫•阿什牧師評論說,第10節約伯渴望死亡的原因也令人驚訝,就是他渴望在死的時候都不會離棄和背叛對上帝的信靠。這個動機揭示了約伯的內心世界,他渴望上帝因他的生和死而得榮耀。約伯實在是一個真信徒。

從1-13節,我們看到約伯內心思緒的流動是這樣的:雖然上帝猛烈攻擊我,待我如仇敵;但我堅持自己的無辜,以及對上帝無比堅定的信靠。11-13節一連串六個反問,顯示約伯已經達到了體力極限,當代譯本這樣翻譯第13節: 「我毫無自救之力,已到窮途末路。」約伯實在堅持不住了!約伯的心在滴血,他的靈魂在呐喊:朋友們,我不是石頭或是黃銅做的,我不過是一個人,一個軟弱、有限的人。這是我所不能承受的。上帝啊,請立刻賜下死亡給我吧!

據說有一位名叫約瑟夫•卡里爾(Joseph Caryl)的清教徒牧師,花了超過二十三年的時間才講完整本《約伯記》。在講到這段經文時,卡里爾牧師說:「雖然靈魂根本沒有重量,只有肉體和物質才會有重量;但受傷的心靈比受傷的肉體更沉重。」他指出:「心靈強大到足以承受肉體的創傷;但肉體還不夠強壯,無法承受心靈的創傷。」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沮喪的時候會感到很累,我們的肉體無法支撐一個疲憊、絕望的靈魂;而當靈魂得以平安,充滿喜樂的時候,我們的肉體也會感到充滿了力量。

1-13節這一段,總結一下就是:似乎上帝與我為敵,令人痛苦難耐。如果說前半部分,約伯在傾訴他無盡的煩惱與痛苦,在第六章的後半部分,約伯則直接向他的朋友們開炮了。他責備他們,他們所謂的安慰,實在令人失望透頂。

第14節很重要,是接下來14-23節這一段的總綱,是中心句。它的原文很難翻譯,各個版本也有較大的差異,中文呂振中譯本,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英文譯本是這樣譯的:「不以慈愛待朋友的,是撇棄敬畏全能者的心。」與我們讀的和合本聖經很不同。無論怎樣,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約伯在責備他的朋友缺乏基於盟約的忠誠與愛心。這裡的「慈愛」,就是舊約中著名的Hesed,表示基於盟約的忠誠之愛,是一種堅定的、信實的、基於盟約的愛。這就暗示了約伯和他的朋友之間有親密的立約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第15節約伯稱他們為「我的弟兄」。只是,弟兄卻沒有盡到盟約關係中的責任。並且,約伯說他們是詭詐的,為什麼?約伯以沙漠中季節性河道的兩幅圖像來解釋第14節。

第一幅圖像,沙漠中的河道,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變化:雨季水量較大,冬天則凍結成冰;天氣漸暖,開始不斷融化;而炎熱的夏天,河水就乾涸,完全消失了。約伯的意思是,在順境時,朋友們似乎洋溢著忠誠的愛,但當考驗來臨的時候,他們的愛,就如同善變的河水一樣,乾涸了。朋友們的詭詐表現在:善變,不可靠,不靠譜。

第二幅圖像,18-20節。當時,在提瑪和示巴之間有商隊來往,穿越炎熱的沙漠,進行貿易活動。他們沿途需要補給水,所以會沿著幹河谷尋找水源。有時,沿著河道找很久,卻徒勞無功,發現被騙了,根本沒有水,最終死在荒野之地。這是極具欺騙性的河谷、河道。約伯在指責他們:「現在我的靈魂乾渴,跟在你們後面,指望有水喝,結果到頭來卻什麼也沒有,哪怕是一點點的憐憫。」約伯的朋友詭詐如同沙漠中的河道,善變,不可靠,具有欺騙性,讓如在沙漠中旅行者一樣的約伯雪上加霜,靈魂更加奄奄一息。

第21節則讓我們看到,原來朋友們其實很害怕,怕什麼呢?就是看到約伯受苦之後,他們認為這是上帝的審判,他們害怕一旦與約伯親近、認同,也會成為上帝憤怒的對象。

第22-23節繼續回應14節這個中心句。基於盟約的關係,朋友們本該有責任和義務把約伯從任何麻煩中拯救出來,無論是經濟上的幫助,還是從敵人手中捨命搭救。約伯以反問來說明,他沒有這樣要求過,雖然他們應當這麼做。約伯所祈求的不是錢,也不是其他任何幫助或解救,比如食物、衣服或某種保護,他只是想要一些來自朋友們的關心、關愛。然而約伯的朋友們出於懼怕,不敢與約伯親近和認同。因此,對約伯來說,以以利法為代表的三位朋友,現在不是以盟約之愛,以盟約中的忠誠在愛他,關心他,反而是以詭詐待他。按照現在的流行語,這其實是一種背刺,不是為朋友兩肋插刀,反而是給你插上兩刀。這讓約伯失望至極,非常寒心。

6章的最後,24-30節,約伯表示,朋友們不僅沒有給他真正的憐憫,而且也沒有真正地給他指出錯誤。約伯認為,朋友們對他的指責是毫無根據的,「你們是責備什麼呢?」以利法只談到了人犯罪的必然性,卻沒有具體說明約伯到底犯了什麼罪。如果有任何證據,請他們光明磊落地拿出來!

第26節,約伯第一次提到了「絕望」這個詞,他承認自己陷入絕望中,而朋友們說他的言語如風一般虛空,卻又同時用言語來指責他。現代中文譯本這樣翻譯:「你們以為我所說的都是空談;那麼,為什麼要回答我絕望的話呢?」約伯責備他們其實根本沒有認真聽他說話。

然後是兩個眾所周知的例子:一個是為孤兒拈鬮,就是抽籤,決定為欠債的人留下的孤兒中的哪一個賣為奴隸,替父還債。這實際上是在欺負弱小者;第二個,是把朋友當作商品一樣賣掉,是出賣朋友。約伯指出,他的朋友們的表現,和這兩個例子一樣,冷酷無情,完全不顧他人感受。

6章最後一小段,28-30節,他以積極的態度,再次堅決捍衛自己的清白,自己的純正。約伯說,請你們看看我,相信我,trust me,我決沒有說謊。請不要不公正地判定我有罪,我是清白的!「我的口裡豈不辨奸惡嗎?」意思是:我知道自己話語的純潔和真實,我的口裡沒有這樣的罪,使我應該得到這樣毀滅性的災難。我受了大苦,絕不是因為我犯了罪。就這樣,持守純正的約伯,在一個孤單無助、無人理解的絕望之境裡,哭泣,呐喊,掙扎,彷徨。他不知道,該向誰來訴說他的冤屈與痛苦。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也是你目前的寫照嗎?或許,你的遭遇沒有約伯這麼極端和慘烈,但,在你的內心,可能也有類似的掙扎,無人能懂,無人可以安慰。第6章,概括起來就兩大點:上帝似乎與我為敵,令人痛苦難耐;朋友們所謂的安慰,令人失望透頂。總之,約伯仿佛進入了一個無人理解的絕望之境。(待續)




※本系列文章授權自生命樹輔導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