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思想的蘆葦》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喜樂的兒女管照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廚房流理台的水槽中,堆滿了碗筷、碟子、鍋子,晚餐結束一小時了,沒人管它們。

「姊姊,是不是該妳洗碗了?!」我向女兒的房間喊。

隔著半掩的門,裡面傳出哀怨的聲音。

「怎麼又是我?前天晚上我才洗的,每天早餐也是我清理善後。弟弟現在躺在床上,像烙餅一樣翻來翻去,也不讀書。他這麼閒,叫他去洗啦!」她邊打電腦邊說。

有點被打敗了。就轉向弟弟的房間。

「弟弟,沒讀書就去洗碗,你也該動一動,做做家事。」

他是動了,只是在床上動,翻來翻去,卻不回答任何話。

我心中知道他要說:「我會洗,不要叫我現在洗。」

但我也知道,要等他走到廚房,應該是明後天的事了!

這時,我也不必指望妻子來洗,因她只負責做飯。

徹底被打敗了!

沒關係,我捲起袖子,自己的碗盤自己洗;全家的碗盤,欸……,還是我自己洗了!

孩子們年紀漸長,一路走來,養育管教的方式,真的是要一變再變。有人說:「第一個孩子照書養,第二個孩子照豬養。」但不論照書、照豬,照人話、照神話,都要再按著自己及孩子的情境來作判斷。電視上講親子的專題節目不多,親子教養的書倒不少,網路上訊息百百種,辦公室、教會的媽媽經更是分享得快。然而經驗告訴我:若要照著訊息所得到的親子教養方法去做,大約總是無效。

兒子迷上電腦遊戲,努力打Boss,就像普西尼歌劇《杜蘭朵公主》中所吟──徹夜未眠。妻子從網站上下載了一份醫學報告,要以科學證據說服他:夜裡十一點到凌晨三點,是身體重要的修補期,這段時間不睡覺,身體必大壞。我跟進的說:「你天天熬夜,是在向未來的健康歲月提款預支。」

「知道!我都知道!」兒子盯著電腦說。

「知道就要做到啊!」我們幾乎要發飆了。

但是,就算發飆也無效,因兒子對父母的生氣很淡定。

他知道:爸媽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之後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

過了一年多後的某一晚,兒子突然不再於夜間打電動遊戲,而是乖乖讀書。當然還是沒放下平板,但止於聽音樂、看臉書。我當然不會去酸他:「怎麼不玩了?」而是心中暗暗的感謝神。

孩子大了,對於兒女的管教,我和妻子都認為是要給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該講的要講,該管的要管,但從來不用強迫式的,總要他們自動自發。做不到,就一再講,知道會煩,但就是不用體罰或威嚇的法子。我的想法是:兒女是耶和華的產業,神會管照祂的產業。可能這樣的想法像是推卸自己應當做的事;然而這也應是最終的觀點,只是對兒女的管教過程中,都要想到。

當然,孩子在小學四年級前要體罰威嚇(這也是照書講的去做),面壁罰站、鞭打小腿,我都做過。有時,姊姊看到我們夫妻不處罰弟弟某些很拗的樣子,就提到她小時被我們「用衣服架抽打四五下」、「被推到門外不讓進家門」。知道這樣的傷害陰影到她二十歲了還記在心中,但我們也發現,姊姊確實比弟弟聽話乖巧。打罵有效嗎?還是要考慮許多因素吧!女兒到現在跟我們還是喜歡擁抱撒嬌,並未因「舊恨」損害親子關係,一方面是因個性,更重要的是我們都尊重她,大小事多讓她自己決定。當然,交男朋友的事我們一定是有意見的!

我是臉書的輕度使用者,兒子賞臉,讓我加入他的臉書。他的訊息,我偶而會回應,他就告訴我,不要隨便亂回應。而我的回應,他通常會刪掉。據調查,有逾半的青少年不願加父母入臉書,我能在兒子的臉書名單中,很不錯了,只是被列為四層級的最下一級「點頭之交」。他告訴我們,他的心裡話只會在臉書上跟四五個朋友說。當然我不會也不能問他說些什麼。我沒在意「不要亂Po文」的告誡,有一天,兒子告訴我,我被他刪除臉書了。雖沒哭天搶地,我也難過了一陣。

幾個月前,兒子學校團契的輔導告訴我,從兒子交的心得報告中,感到他的想法有些灰色,長此下去,有變成憂鬱症的可能。我沒問兒子寫了些什麼,只是問輔導該怎麼辦。輔導說:這不是立刻可以解決的,只有多陪伴,多禱告。我想,的確就是要這樣做。

其實,兒子跟我們也不是那麼隔閡,他也常分享他對事情的觀點,對自己的看法。我們從這些對話,甚至從他的繪畫、他喜歡聽的音樂、對事物的反應,多少都能體會到他有「懷憂」的心理成份。他甚至在小學四年級,就思想到生死問題。但總的來說,我們不覺得他會走向憂鬱,尤其我們給他那麼多空間。

然而,沒從臉書得到情報,的確是個教養敗筆。肢體或有接觸,生活或有交談,但沒法子分享心坎兒的事,就是親子關係的遺憾。可能我們沒法作個親子關係達人,退一步看,維持住目前的互動關係;再進一步,多多為兒女禱告,花時間多和他們在一起,不失為彌補缺陷的法子。

不知從哪裡看到一句話:「兒女是箭,父母是弓」。我倒想:要讓兒女像飛機般翱翔人生,父母就要是平坦的飛機起飛用跑道。世界各處不斷出現「虎爸」、「虎媽」,的確也看到他們孩子的成就。貝多芬、莫札特都有虎爸,馬友友、陳美被世人看見喜愛,背後也有這樣的父母。「虎式教養法」可以被某些父母接受,但能做到的不多,這樣的方式也值得討論。我們尋常父母,倒是都可以用「珍惜教養法」,成為兒女翱翔人生的跑道:疼惜但不嬌慣,指引但不指導,管照但不教訓,一切以孩子是獨立個體為出發點。中國有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在生理上是供給兒女長大所需的物質,給他們安全的環境;在心理上是給與足夠的關愛,讓他們擁有喜樂的親情。在基督徒而言,信仰上帝應是父母對兒女的堅持。

女兒小學二年級時,禱告總喜歡說:「要和爸爸媽媽長長久久在一起。」

除了永恆,沒有長久,因此親子關係要把握現在。人生不夠長,怎能浪費時間在打罵兒女、生兒女氣、破壞親子關係的作法上呢?愛他們疼他們都來不及了!固然,管照兒女會有生氣時,會有煩惱時;但拉到人生的層次來思想,就讓這負面情緒思想快快過去。更多的時候,轉化心境,透過祈禱,用喜樂來與兒女相處。這樣,對每個角色都是正面而有益的。


圖片提供/123RF

【延伸閱讀】:
養兒如養珠
難以數算的父愛
似苦而樂、似樂而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