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姊妹》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心理類型和氣質都可以像耶穌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那天下午,一位教牧博士班學生發表論文計畫書,嘗試從聖經、基督教神學、心理學及醫學的整合角度,探究傳道人的性格對服事的影響。提及傳道人的心理類型與氣質四大分類,各有不同的性格優缺點。「內向感性—親切型、內向理性—分析型、外向感性—表達型、外向理性—領袖型」,回到家裡,我不斷的想自己究竟屬於哪一分類?

學生其實已半開玩笑指出,他猜我是「內向理性型」:「此型對聖經真理、事情對錯執著,重視事工的細節,常緊繃神經,不易安息。」 我也順便觀看其他三型:「外向理性型的獨斷專橫、情緒起伏大,無視他人需要;外向感性型的情緒起伏大、較沒耐心、好大喜功;內向感性型的害怕衝突、缺乏動力、優柔寡斷。」奇怪,我覺得自己也有其他三型的這些毛病啊!

半夜睡不著,回想自己過去。我原本可能是內向、感性。小時候感情豐富,聽故事、看電視很容易被打動哭泣,老師則說我有很多藝術細胞,常被學校派去外面參加畫圖比賽。我也學芭蕾舞,用肢體表現美感。做事多是透過感性。我不多話,與人聊天時,喜歡聽人說話,觀察別人,同學說我內向。

但我的母親在我小學昏倒在地上幾次,呈現她軟弱的一面。那時候,我就在想,我一定要堅強,這個家,若母親倒了,我要撐起來。上了高中,我的母親精神官能症發作,我有時要去醫院顧她。我的個性,在青春期從感性轉向理性。因為感性這部分,不太需要使用。或者說不能使用。

我能哭嗎?我能露出焦急擔心嗎?我只能對母親說些光明面、積極面的話,安慰母親,「你就要好了,可以出院了。」越來越多的事情,都是要先使用理性。

到了大學,信了耶穌。有新人來團契,我的本性是有些與陌生人說話的壓力,不想上前攀談。但耶穌說要愛人,這些新人需要有人主動上前關心。我更怕去發福音單張。那種壓力爆表。所以才跟上帝禱告,讓我寫福音單張,不要讓我去發福音單張,於是成了文字工作者。我很享受躲在電腦螢幕後面敲打著鍵盤服事主。

隨著成長過程,環境越發不允許我內向,一定要外向。尤其我是聖經網站執行長,代表機構接洽、接待一些學者老師。我自己也成了神學院老師,經常上台講道、演講。頭三年,每次上台之前都會胃痛、拉肚子、失眠。但上了台就是盡力發揮。回顧這數十年,我的心理類型和氣質似乎是從「內向感性」,變成「內向理性」,現在變成「外向理性」。

活著,剛超過半個世紀。我感到四個分類的缺點,都是我裡頭會有的黑暗。我也感到擁有四個分類的優點,都是上帝給我的亮光。像聖經說的,我們都成了一台戲。我已經搞不清楚我究竟是怎樣個性的人。只要我安靜下來,在主裡面,就可以問主,你要我這個時候,要選擇或內向、或外向、或理性、或感性哪一種?但我若沒安靜下來,我可能會出現最卑劣的一種。

我想到保羅說的:「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上帝奧祕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哥林多前書4:1-3)不知道保羅是否也是心理類型和氣質成了一種當下的選擇,或內向、或外向、或理性、或感性,端看上帝要他表現哪一種?

學生的論文結論寫著:「信主後,在重生、成聖直到見主面的漫長人生道路上,我們都相信在神的保守裡,我們會改變,會越來越像基督。」我一邊閱讀一邊想起他上台報告時幽默地說,「七年前陳老師是內向理性型的,一般內向理性型沒有那麼恩慈。但現在的老師不一樣了。」

我深知性格的改變是緩慢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聖靈卻能幫助我轉變,生命竟然能有些耶穌的恩慈,何等奇妙!或內向、或外向、或理性、或感性都不打緊,最重要的是心理類型和氣質都可以像耶穌。

about 陳小小

about 華子

about 飛飛

【延伸閱讀】:
《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外向和內向,沒有好壞
《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外向和內向,沒有好壞
親愛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