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急涧山岚》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如何牧养同志?四种教会类型介绍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前言:近年来随着欧美国家逐渐开放同性婚姻法制化,各地的华人教会也越发感受到难以自身事外的压力,产生各种回应与讨论。但是除了神学、社会与法律相关争议以外,第一线牧者更迫切面对的恐怕是该如何牧养那些隐藏在教会中的同志基督徒[1]?即或有同志愿意公开出柜,牧者又该如何帮助他(她)得着安慰支持,却不会让教会里其他会友误解?这些都是牧养现场非常真实的议题,却也是目前最少被讨论的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尝试将我们在「友善交流座谈会」[2]中几次相关的讨论稍作整理,以劝勉/陪伴/认同/复合四种教会牧养模式为例供有此负担的牧者同工参考比较。需要先强调的是,本文只是「描述性」地说明已存在的运作方式而非作为任何「规范性」的论述。因此读者需要就其教会处境来参考比较,寻求上帝的带领[3]。或许这样的方式亦可促进教会间甚至世代间的良性对话[4],让教会同工在牧养的路上可以互相帮助而非彼此批评,一起回应那群羊大牧者的呼召。

一、劝勉型的教会

1.基本立场:此类教会认为信仰上对婚姻的定义是限于一男一女的结合,所有在婚姻以外的性行为都是罪。因此,认为同志最好生活的方式是持守独身。若愿意走入异性婚姻亦所乐见,但反对因社会压力而做出此种选择。

2.初次接触同志:牧者仅在当事人自愿告知的情况下得知,但非经本人同意不会告知他人。可能会视需要成立特别关怀同志的部门或小组来加强这方面的服事。

3.平时的相关教导:此类教会强调信徒都该与主建立亲密深入的关系,对于罪或性的诱惑也仅能够靠主的恩典及弟兄姊妹的扶持来共同敌挡。教会平时教导信徒以爱心对待所有人,所以不会用定罪的眼光去看待同志基督徒,而是认为与其他软弱的信徒一样,都需要时时省察与信靠上帝才能带来真实改变。同志基督徒可能会因为此类教会公开反对同性婚姻的立场感到不舒服,但牧者仍会在各方面提供适当的关怀,不会用不同的标准作差别对待。

4.关于出柜:此类教会期待同志仅需对熟悉的属灵同伴(小组长尤佳)分享,得到信仰与心灵上的支持。除非当事人灵命成熟且为了见证基督,否则并不鼓励公开出柜。

5.受洗、圣餐与服事:此类教会中任何人只要口里承认并心里相信基督是主就可以受洗,但是对于圣经道德标准不愿认同者(如同性性行为与婚外性行为都是罪),难谓有洗礼的正当性。领受圣餐时,牧者带领全信众一同认罪祷告,但不会特别强调某种罪或谁该不该领圣餐(除未受洗者外)。

此类教会鼓励受同志基督徒与其他会友一起参与小组与服事,但是倘若有同工在婚姻外维持有性关系(无论同性或异性),就不适合担任敬拜、圣餐、小组长或主日学教师等方面的服事。但当事人若已从过往的软弱中站起,当然仍有机会继续服事。

6.劝戒与辅导:此类教会的会友如果对于性行为之立场有违反圣经的表述,牧者自应本于爱心教导的原则私下关心劝诫,免得让人误解圣经或教会之立场。即使当事人一时感受不太舒服,希望都是来自圣灵的提醒。

对于持续有婚外性行为者,无论对象是同性或异性,主内肢体都当持续关心代祷并尝试挽回至其悔改。若有同性间感情的问题,原则上会由夫妻来共同辅导(除非是很有经验者)。若当事人已经在同性伴侣的关系中,因了解关系破裂的伤害很大,辅导通常不会主动建议分开。

7.可能的问题:同志在此类教会中虽然知道教会愿意全心关怀的努力,但内心仍难免觉得自己的本相无法被完全接纳。若非同时积极教导会友关怀同志族群,此类教会恐怕很难避免有不成熟的肢体将同性性倾向与若干负面的标签联结,使同志基督徒感到受伤。此外,同性伴侣间的关系比一般异性间更不容易界定,而如果连一对一的情感关系都不准维持,可能更易使当事人放弃而进入完全开放的性关系中。

二、陪伴型的教会

1.基本立场:此类教会虽认为同性性行为是上帝所不喜悦的罪,但认为人心的改变需要圣灵在适当的时间亲自作工,并非人有限的话语所能作到。教会的教导应该尽量多元才能触及生命中的不同层面,不会只强调或忽视与性倾向相关的议题。

2.初次接触同志:牧者若得知有同性性倾向的会友,相信也是上帝的安排,可在其同意的情况下先邀请若干灵命成熟的同工就近关怀,增加了解与互信,也可与其他会友一样安排属灵同伴来培养好的灵修习惯并互相代祷。

3.平时的相关教导:此类教会的公开教导除了婚姻家庭生活以外,也会教导如何过健康的独身生活,特别强调与耶稣基督个人建立亲密而深入的关系,常常寻求主在人心中的带领。此外牧者会强调谦卑虚己,较少以信仰之名来论断对错是非,更多作个倾听者或陪伴者,也因此可能较容易吸引在主流社会中常受忽略的族群。

关于公共议题,此类教会平时会多所关心,但不会以教会的名义参与(不反对会友以个人的身分参与),因为个人与上帝关系的成长才是此类教会牧养的目标。若需要公开表达,牧者团队也会先有适当铺陈并谨慎用词,避免针对某些族群而激化对立。即使信徒间有不同的看法,牧长也会先有更多的聆听与了解,避免先入为主的论断。

4.关于出柜:此类教会牧长不会鼓励同志基督徒出柜,但当事人若不介意,也不必刻意隐瞒。毕竟如果其他会友能了解牧师对待同志的友善态度与清楚原则,会有助于其他同工继续的牧养。

5.受洗、圣餐与服事:此类教会中任何人只要愿意承认并接受耶稣基督为个人的救主都可以受洗。除非牧者得知很明确的讯息而判断有此需要,教会不会针对任何人要求先认同某些罪行是罪才可受洗。同理,除非有非常明显以至于不能不处理的情形,教会不会禁止任何已信主受洗的弟兄姊妹领取圣餐。

此类教会也鼓励同志基督徒与其他会友一样在教会中有适合其属灵生命与恩赐的服事,使其属灵生命有更完整的发展。但是关于需要站上教会讲台、主日学或是带领敬拜等类的服事,若未能完全认同教会相关的教导并有适当的见证则暂时不会考虑。

6.劝戒与辅导:此类教会中若有会友(不管是否为同志)有不妥当的行为,牧者都会先亲自了解具体事实,再与当事人讨论,最重要的是整个辅导必须在良好的牧养关系中让当事人因感受牧者的关爱而反省,即便跌倒也可以被信任,因此需要相当的耐心来等候。对于已有同性伴侣者不会特别劝阻干涉,但是注意其情感关系是否会影响到与上帝或与其他人的关系。

7.可能的问题:此类教会的牧养非常个人化,牧者通常需要有相当多的时间陪伴等候,所以教会人数可能不会太多。如果当事人后来仍因伴侣的需求转到其他教会,此类教会也相信上帝有他的时间安排,愿意给予祝福并持续关怀。

三、认同型的教会牧养

1. 基本立场:此类教会认为婚姻的核心意义是一对一的忠贞关系,不分性别。因此除了异性婚姻以外亦可以接受同性婚姻来强调两人间彼此的委身。

2.初次接触同志:由于此类教会对同志而言比较感到友善,多半会由目前的会友、同志社群(网站)或福音性聚会得知讯息来参加。但教会的聚会当然也是欢迎开放给所有人,包括一般异性恋的家庭。

3.平时的相关教导:由于同志族群在主流社会中容易受到挫折,此类教会除了一般圣经内容外,会更多强调上帝无条件的接纳,在爱中没有歧视,但同性伴侣间的亲密关系应比照异性婚姻委身于两人之间。例如即使目前同性婚姻尚未通过,有此类教会仍要求两人认识满两年才可同居或有性行为(将来同性婚姻合法化,也会要求避免婚前性行为)。关系稳定的同性伴侣若愿意亦可在教会内举办类似婚礼的公开仪式(即便还未法制化),让亲友家人与教会牧养都有明确的依归,产生正面的示范。

教会也会教导伴侣间互相平等对待的原则,不分异性或同性。只是目前对于同性伴侣的辅导材料比较缺乏,需要更多发展 对于非基督徒同志圈中若干不符合圣经原则的价值观,此类教会并不认同但会尊重其言论,不会用定罪的方式来切割,以免另类歧视,但仍会持续在各种场合中,分享见证上帝对伴侣关系的祝福。

4.关于小组:由于此类接纳同志伴侣的教会仍少,故同志会友的居住地点分布的广大,周间小组牧养工作不易。此外若家人还未能接纳其同志身分,也可能为福音的缘故陪家人暂至其他教会聚会。

5.受洗、圣餐与服事:此类教会中任何人只要口里承认、心里接受基督是主就可以受洗,并且领受圣餐,不分性倾向。此类教会虽然也可能有许多异性恋基督徒,但愿意提供同志基督徒完整的服事的机会,因而可受装备在同志社群中传扬福音。在对外服事上,教会鼓励走入其他弱势族群(如老年同志、街友、性工作者、爱滋病患等)来展现关怀,也会尽力为同志族群与基督教会间的彼此了解而努力。

6.劝戒与辅导:由于同志伴侣间的感情在亲友间不容易公开,教会牧者会更多关切两人间是否有不平等的关系或是不健康的情感依附。基于同样原因,对于极少数可能维持有开放式性关系的会友,牧长会先私下聆听劝导,避免安排重要的服事。对于在其他教会因性别议题而受伤的同志会会多倾听、陪伴与安慰,亦会规劝不要责怪原来的教会。

7.可能的问题:由于此类教会尚不多,信仰造就的资源较为缺乏。当信徒信仰成长到某个阶段后,也许就不能感到满足,因而有可能同时跨两个教会(或转会)来寻求属灵生命进一步的成长。

四、复合型的教会牧养

1. 此类教会本身拥有多元化的吸引力,使得在同志议题上持保守或开放的两方可以分散彼此因观点差异而有的张力,间接让同志基督徒也有空间能委身于教会的牧养。以下仅略举两教会为例:

2. 教会A的牧者虽然公开反对同性婚姻,但因为该教会的地点、敬拜、与讲道方向上都很吸引一般的年轻族群,青年事工健全活泼,间接使得年轻的同志朋友觉得可以得到情感或友谊上的支持。教会对这些同志基督徒多是抱着「不问不说」的原则,甚至有默许一些愿意委身并有适当恩赐的同志基督徒担任小组长或区长。若有特殊的需要则会另外予以辅导。

3. 教会B的牧者虽然对外公开支持同性婚姻,但并不会在教会讲台强调。牧师平时除了一般的牧养外也会关心各种社会议题,鼓励会友积极关怀各类弱势族群(同志、劳工、单亲、街友等),讨论相关的信仰实践。因此,虽然教会信仰上仍是持守传统的婚姻定义,但会友认为这与同志争取平等的权益(如同性婚姻)并没有冲突。此类教会认为基督徒本不应该强迫社会接受圣经对信徒的标准,反要有受苦的心志来面对价值观的差异。因此在此类教会中的同志基督徒与其伴侣亦可以和谐的与其他会友共处,一起参与教会服事。

4. 此类教会有个潜在问题是,若相关的社会议题被激化以致于会友间认同的差异被突显时,牧者是否仍能维持教会内部的合一?毕竟牧养虽有多重面向,但最终仍需面对整体的一致性。

结语:从以上简略的概述可以看出同志牧养实在不易,常有许多辛酸难言的过程,但并非完全无法可循。台面上的争议应用到有血有肉的个人身时(不管是同志或非同志),各教会难免又有不同的强调。笔者衷心希望这些差异不会让基督肢体分裂,反倒因此对多元的现代社会展现出更大的包容力与更有深度的牧养,帮助更多同志朋友有机会认识创造他们的主,并在他救赎的恩典中成长。

(完)

本文发表于校园杂志2018年3/4月号,试读本连结如下:https://shop.campus.org.tw/cm/ebooks/EVAL/20180304/201804Eval2.htm

[1]笔者对「同志基督徒」采取较宽松的定义,是清楚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稳定聚会,但也同时承认自己明显感受到同性的性吸引或在性别认同上不同于其生理性别者。此定义并不区分当事人实际行动上是否全然实践这些性别倾向或认同,毕竟那会有个人生命历程或处境上的差异。

[2]友善交流座谈会是由笔者与同工于2015年六月所成立的平台,为让教会中对于性别议题的不同声音能彼此定期(每月)交流,减少误会与增加了解。相关介绍可见《校园杂志》2017年3/4月份:《同志与教会间的第三条路 ――举办「友善交流座谈会」的行动记录》。http://blog.udn.com/dawweiwang/94810861

[3]以笔者对圣经神学研究的粗略了解并与同志基督徒相处陪伴的有限经验,立场与作法上比较接近第二类(陪伴型)的观点,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笔者另一篇文章:《从「友善交流座谈会」反思教会对同志的牧养与神学议题》,《国学与西学》2017年6月(第十二期)p.97-108。http://blog.udn.com/dawweiwang/103107428

[4]关于在同性恋议题上的神学与信仰争议已经有许多文章讨论,于此不再重复。鼓励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同性恋的十字架--伦理学者的对话与交锋》(罗秉祥与龚立人着,香港基督徒学会,2013)。

本专栏与《校园出版社《书飨》校园杂志》合作

【延伸阅读】:
逆转风潮(上)
社会伦理的乱象
阅读沃德《世界与教会—作门徒的政治》来看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