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急涧山岚》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只有我,少了「们」;只学加法,拒绝减法?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追思聚会结束,临走时在礼拜堂门口领了一盒餐点。回到家,打开餐盒,里头的西点全都只垫一张油纸,没有用小塑胶袋装着。

没有机会了解是家属的意思,还是面包店的用心?那天傍晚,追思故人的心绪,因着餐盒添加了几许暖意。

我们包含「我」;珍惜我们,同时也珍惜了我。能这样思考的人,一定比较开朗,比较容易开心。对不对?

* **

小公园里只有一个铁制的垃圾桶,逢周三、周日,园子不见得人特别多;可是这两个晚上,垃圾桶一定满,满到连桶子旁都是一袋袋的垃圾。

星期三和星期天,垃圾车不出动,各个家庭生产的垃圾要隔一天才能清理。少数市民却无法容忍家中垃圾超过24小时,变通的办法就是让公园来负荷。

* **

罗斯福路三段的耕莘文教院,有新、旧两栋楼。三年多前,临街那栋新楼拆了;刚拆那段日子,从古亭方向往台电大楼走,穿越辛亥路的时候,顿时神清气爽。天主教耶稣会拆掉一幢高楼,等于送给台北市民一片天空。

可是还是提心吊胆,会不会负责人又去罗马募一笔款,再把大楼盖起来?

好消息。到现在那儿还是蓝天。

同一段时间,台湾国有财产局招标出售一块地,位置靠近台北市最大的那个公园。

竞标结果,新光金控集团用超过底价许多的价格抢到「最后」一块大面积钻石地。

像世界上其他大都市一样,台北是个水泥森林,台北市最不缺的就是大楼。「新光金控」花那么多的钱买这块地,为了什么?

——盖办公大楼?盖高级住宅?
——送给台北市民一块空地?

前者是加法。
后者也是加法——不过对财团是减法。

* **

经济学、企业理论都很高深,外行人如我,不该说风凉话。企业家的本分是向大小股东负责,不能凭一己之意决策。股东希望企业努力学加法吗?有没有哪个企业的股东倡议加法、减法一起学呢?

新光集团有没有机会在历史上留名?眼前的机会是其他财团没有的——把惊人价格买到的地,送给全台湾的人,作为公共空间。

要留名?很难。但也不难,关键是——拥抱减法。

* **

加法和减法是大老板人生的重心,也是升斗小民每天的生活。

水果卖场里,我用台币三块钱买了三包青菜。正准备离开,听到店员甲向同事求证,「哈密瓜什縻时候改成一个三元?」我走回卖场挑选瓜果;旁边一位男士吩咐员工,「你下班时,改成一个一块钱,把哈密瓜清掉。」

加,和减;天天在我们生活中上演。有时赚到,有时大赔;我们是凡人,洒脱不来,损失巨大时,心里某个位置会痛。

保罗的境界也许太高了:「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做有损的(减)。」不过心痛时,这段经文多背几次还是有安慰的效果。没有基督,平凡人难以欣赏减法;有基督,理论上价值概念会起变化。

理论什么时候成为实际?我问自己。

本专栏与《校园出版社《书飨》校园杂志》合作

【延伸阅读】:
推动「租税改革」,大家一起来
《死荫幽谷》这是关乎生命的
礼物经济Part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