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园》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达尔文不知道的遗传学新发现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天择论」时常又被称为「适者生存论」,或最近的「适者繁衍论」。许多人因此被混淆,自动将关于天择论的证据与演化论,也就是「分子变成微生物,微生物又演进成节肢动物、植物、与资源分配者」划上等号。

天择论到底是什么? 其实早在西元一八三五至三七年间,在达尔文广为人知前,科学家艾德华・柏立司(Edward Blyth)已经对自然界的天择现象多有着墨。艾氏是一位化学家与动物学家,他同时支持(上帝的)创造论。达氏极有可能曾经参考过艾氏的论述。天择论其实并没有想像中复杂,用常理来思考即可理解。它是说,同种类的生物各自具备某些可遗传的特徵或特性。假设生物的某特徵或特性,帮助该生物比其他同类更合适生存于所在的环境,则该生物便有很大的机会将所有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几代过后,这些特徵或特性便有可能普遍在族群中流传。生物提高自己繁衍后代之优势的机会可藉由下述途径:

增加存活的机率

物竞天择论正确的定义是:「该生物较为合适生存」,与一般认为等同于身强体壮有很大出入。即是,如果某个生物有较大的生存机会,相对地,它也拥有较高的繁衍机会,并将基因遗传给后代。举例来说,在寒带地区,长毛发(基因)有助于动物生存;而白色的毛发又能使熊类们在白茫茫的大地中有较好的伪装。伪装的保护色不止保护熊免于被猎食,同时也帮助它接近猎物而不被发觉。因此一只毛色雪白的熊比较不易挨饿,也就有较大的机会繁衍后代、将具有生存优势的基因传下去。

增加找伴侣的机会

在鱼类当中,假设母鱼的惯性是倾向与长尾巴的公鱼交配,则尾巴较长的公鱼们平均拥有较多制造下一代的机会。它们的基因(包括长尾)比较有机会被复制。结果就是各种各样的长尾鱼在族群中越来越普遍。

增加成功繁衍的机率

以植物为例。某种植物的种子需藉助风力散播。如果植物有一基因能使种子生长成一个较为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形状,这个基因与该形状特徵便拥有较多优势。所谓物竞天择的「天择」即是此意(让自然环境来选择)。 相反地,如果该植物生长于一座小岛上,飞得太远的种子会落入海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种子长成不易飞太远的形状的基因便会较受欢迎。假设小岛上的植物同时有两种基因(飞得远与飞得不远的),这一单纯的影响会造成一个结果,就是最后小岛上飞得远种子的基因被淘汰,留下飞得不远种子的基因。小岛上该植物族群便只会生育飞得不远的种子。

适应作用

因此,生物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有更佳的适应力。假设某植物族群天生具备各种根茎长度的基因。长期将该植物栽植于天候非常干燥的地区,结果根茎较长的植物容易存活,因为长根茎可以接触到地底水床。短根茎的基因因此不容易遗传给下一代。一段时间之后,该植物将不再有短根茎的基因,而变成「长根茎种类」。该植物成为比它们的先祖更适应干燥天候的植物了。

花的照片 我们要一再地强调,天择论事实上是一种淘汰掉资讯的过程。 按照定义,天择的过程是无法创造新生物的。上述例子说明,植物因为淘汰掉一部份基因资讯,是它们的祖先原本拥有的,才得以在干燥的天候中生存。天择的过程并没有使新的基因资讯产生或被加进族群中;长根茎的资讯原本就存在于父辈的族群中。 而适应作用或特殊化要付的代价,往往是某些资讯会在那个生物族群中永远地失去。如果环境又一次改变,成为只适合短根茎植物生存,短根茎的基因并不会神奇地再次出现在族群中。结果是该植物再也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了。如果要该植物再重新长出短根茎以适应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繁衍再生的过程重来一遍,将拥有父母辈那些包括长、短根茎的混杂基因的族群,加入这些失去资讯的族群中。

生物变种的天生限制

因为基因库无法无限度地失去资讯,因此这种失去资讯的变动过程,自然会有所限止。 我们可以从交配繁殖的技术来看。虽然它是一种人工刻意的选择,但其原理与天择是一样的。以马为例,人类科技已经可以从野马中养殖出各式各样的马来:有作工用的大马、迷你小马,等等。但是这样的养殖有它的限度,因为我们只能从已经存在的基因中来选择使用。人类可以养殖出各种白毛、棕毛,等等的马,但是再怎样地养殖,也不可能养出绿色的马,因为绿色毛皮的基因根本就不存在于马族群中。

繁殖变种马的限制还有来自变种后的马已经比它们的上一辈少了许多的资讯。任何具备普通常识的人都知道,小昔德兰马不可能养殖出健壮驮马,因为基因资讯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我们可以确知,特化(养殖者代替自然环境,按自己的需要筛选)或适应作用越厉害,基因库的资讯就越大量地被减少。未来更多的变种改造就越困难。

这些明显、合乎逻辑的事实使我们清楚看见,天择论完全不是达尔文所想像的;是一种具创造性、越来越精进、无限制的演化过程。

抱持演化论的理论专家们当然也知道这些。他们知道,他们必须倚赖其他的方式来解释创造生物所需的新资讯,好合理地阐述演化论。很久很久以前,他们声称,这个世界有许多生物。生物没有肺脏。然后因为某些缘故,生物产生肺脏的资讯出现了。但是这个世界过去并没有羽毛,之后产生羽毛的资讯自己也出现了!其实最终,天择的过程并不能创造新生物。它只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从原本已有的资讯当中选择出所要的。

那关于突变怎么说?它是否支持演化论?

突变是指一种生物繁衍过程中,基因在复制时没有规则地、偶发地产生错误。既然天择的过程只能从原有的基因中筛选剔除,演化论的理论支持者们转而以基因突变为论点,试图证明生物能够自行生发出新的基因,然后进行物竞天择。但事实上,突变与演化,这两者是不同的。许多可信度极高的研究已经显示,突变过程并没有使生物产生新的基因资讯。同时,要以基因突变现象来证实演化论,光要在理论上站住脚就已经岌岌可危。德国国家物理科技研究院的 Werner Gitt 博士,同时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资讯科学家,指出,「不论是自然定律、物理作用、或物质的稀有现象,目前任何科学都还无法证明物质能够自然生发基因。」Gitt 博士的这个结论自从公开发表以来,至今尚无人能提出反证。而即便是那些使得生物更容易生存的基因突变现象,目前仍被视为在过程中是失去了基因资讯,而非制造出让天择演化能够继续进行的绝对必要的新物质。

注:本篇文章为Carl Wieland博士撰写,承蒙 www.AnswersInGenesis.org 网站同意使用。有关基因突变的完整文章,请参考 Argument: Some mutations are beneficial。

编者的话:基因突变的确有可能为生物带来新的特徵,例如: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但是,即便是这类型的突变,过程中也没有产生新的基因。这些为了适应环境的新特徵同样是经由失去一些基因资讯而来。

过去有某些情况是,基因资讯的数量增加了,但DNA本身却没有增加。换言之,生物必须生出新的基因或基因讯息才能产生演化。如此,原本是爬虫类动物才能长出羽毛。然而,即便生物产生了基因突变,这样的突变也只是增加生物的DNA数量,而非增加新的基因资讯与功能。

神清楚地告诉我们,他已经把生物一切所需的赐下。圣经里创世记第一章说到,花草、植物、与树木皆各按其类被造。动物也是如此。圣经告诉我们,海里生物、空中飞鸟、家畜、一切地上爬行的动物、以及野生动物,也都是「各按其类受造」(创世记1章21,24节)。也就是说,各个不同种类的生物是同时一起被创造,而非经过一段缓慢的时间一一出现,更不是从某一种类逐步演化成另一种类。

创世纪里也记载,人类与动植物不同。 神是按着他的形象造人(创世纪1章26节)。也就是说,人类与动、植物是不同的「类别」。

神渴望与我们每个人有个人的关系,好使我们可以藉着这样的关系认识他。演化论认为,与人类关系最亲近的是动物和大自然。但 神造我们,不只使我们可以亲近我们生活周遭的环境,同时也可以享受与他亲密的关系。欲知如何开始你与 神个人的关系,请参阅: 如何亲自认识耶稣 。

本专栏由EveryStudent网站 提供,是一个专门为大学生所设的网站。

【延伸阅读】:
穆勒与驱蚊植物
酬劳、贿赂与祝福
学生宿舍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