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神国资源・结合蔚为主用》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约翰・缪尔步道——初尝背包客之旅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2016年7月,我们一家四口和另外两家好友,在重进的领军下,踏上约翰・缪尔步道,首度尝试背包登山。在山上的五天里,回到最简单、基本的生活方式:将所有的必需品塞进个人背包,用最原始的交通方式—一双脚,两枝杖,步行五十公里。

身边的友人得知我将参加这次旅行,都甚诧异;因为从没听说我认真做过甚么运动,而且怕晒、怕脏、又怕累,最大的嗜好是窝在家看电影、睡懒觉,非常地「宅」。这下子要跳级成为背包客,着实令人吃惊。

怎会如此斗胆,做出惊人之举呢?

2016年初,教会服事团队一起研读马克・贝特森牧师(Mark Batterson)所着的《追逐狮子的人》。他鼓励读者像大能的勇士比拿亚一般,在下雪的日子里遇见了狮子,不是转身逃跑,而是正面迎敌,甚至追赶狮子,下到坑里,把狮子给杀了。(见撒母耳记下23:20-21)马克牧师鼓励读者,要从困难和挑战中看见神赐的机会,以冒险的精神,勇敢地追求神所赐的梦想。由于这本书的鼓励,我愿意尝试踏出舒适窝,将背包客之旅作为读完此书的结业作品。

就这样,念头一转,跨出一步,竟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改变。

远不嫌迟

不运动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不外乎是嫌累或没有时间。如今,足够的体力成为背包客的必要条件,且攸关整团的行程。为了不在旅程中拖累大家,外子陪我牺牲周末早晨补眠的时间,到家附近米慎山训练脚力。刚开始没走多远就气喘吁吁,眼看着原本在后的登山者都一一超前我而去,心里好生挫折,也曾怀疑自己是不是太不自量力,做了错误的承诺。

幸好在连续几个周末的训练后,我竟可以追上一些登山者,训练的效果已经出来了。真的是只要愿意,永远不嫌太迟!

有了小孩之后,生活重心都在孩子身上,每天行事历也多以孩子的活动为主,极少花时间投资自己。固定爬山后,练习花时间在自己身上,投资自己的健康,为自己存老本,同时又有机会和另一半聊天谈心,真是一举数得。

藏进大自然里

参与这趟远行,一方面我也希望藉此将自己与原来的生活方式分开。行走约翰・缪尔步道的五天里,远离尘世。头两天,我心里还挂念着如何安排暑假活动,盘算着回去后要打点的事。等习惯了安静、慢活的日子,反倒看见在平常日复一日、忙碌打转的生活中,极容易错过的恩典。

因为山上收不到手机讯号,原本机不离手的青春期女儿,这下子只有眼前的老妈是她聊天的对象。每天抵达目的地、搭起帐篷后,女儿和我就要负责解开行囊,将需用品送进帐篷,将寝具铺置妥当。女儿已上高中,平日努力与功课奋战,忙碌于许多课外活动;加上她话不多,很难进入她的内心世界。这下子可好,在五平方公尺的小帐棚内,我们两个人忙着拆解睡垫、睡袋,在无同学简讯的干扰下,母女俩从沿路风景,聊到心情感觉;从所思所得,聊到未来规划,无话不谈地分享心事。

刮目相看

进入多变的大自然,随时都要有迎接「意外」的心理准备。尽管领队去年已走过一趟步道,而且有Google卫星空照图及详尽的天气预报可供参考,但进到山区,还是不免遇到许多出乎意料的情形。

由于之前的冬天雨量丰沛,以致夏季时山区溪流雪水湍急,旅人常须走过用树干搭建的简易独木桥渡河。桥下的水流得呼呼作响,跌下去,虽不致粉身碎骨,但肯定会成为落汤鸡外加背包泡汤。我望着桥,头皮发麻,双脚发软,但让我惊奇的是,这几个十来岁的孩子,没人退缩害怕,各个身手矫健,背着近十公斤的背包,仍顺利通过。

山里的蚊子异常饥饿,对我们这些细皮嫩肉的初访者,攻势尤其猛烈。平常我家孩子有如温室花朵,稍不顺心就抱怨连连,那几天倒见识到他们的韧性、耐性及勇敢,应付「小意外」的沉稳自信,对不方便环境的随遇而安,真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生活中加个休止符

回到家,很开心地回到一切的方便与舒适。虽然很快又掉进原来的忙碌中,但因尝过安静的美、简单的真、远离的恬,就会意识到当自己和家人又被各样的责任及忙碌拉扯不停时,愿意在生活中加个休止符。停下脚步,刻意来个无干扰时段:放下手机,放下工作,到户外走走,享受片刻宁静,好叫自己可以关机、重新开机、再出发。

◎朱家莹,与夫婿徐百数育有一女一子,现居北加州菲利蒙市。在教会参与小组及儿童服事。

◎本专栏与《神国》季刊合作。该杂志为「神国资源为基督协会」之代表性刊物。

【延伸阅读】:
一个严重车祸之后
承诺所带来的奇迹
人悲惨不幸的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