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雨涟 2015.01.04
第二次去看囧男孩后的那几天才忽然想起来,为什么今年台北电影节的时候没有想要看囧男孩(除了很忙碌以外)。依稀记得,那时候的预告片剪的是电影最后两个好朋友决裂,二号到他们平常一起涂鸦幻想的秘密基地下水道,看到满墙壁的「死」,吓得要命,然后画面便跳接一号躲在马路另一边的树后,眼神里充满了绝望,手拿着石头,愤怒大喊着冲过马路。当然后来看了电影才知道,这其实是整部电影里唯一而最强烈的直接控诉,但一号那个绝望发怒的眼神实在太叫人惊吓了,以致于我一直觉得这又是一部血淋淋的社会写实控诉片。而我实在无法忍受像苍蝇王一样,透过儿童描述社会或人性黑暗的任何故事内容,所以这部片理所当然的被我放置于一边。(当然,事实证明以上完全是出于我自己异次元的黑暗想像)
所以,第一次看囧男孩,是个意外。因为朋友有多的试映票。第一次看时我一直很镇定,有点旁观,冷静的看着每个情节和故事。当然,该感动,该大笑的地方,也都跟着一起哽咽和大笑,不过那时候,看电影时的我,应该很大一部份是在异次元里,做着各种分析、评估吧。一直等到走出戏院,看着电影海报上的那句「长大不等于说再见」,藏在大笑过程当中,故事基底里的哀伤情绪,忽然像潮水一样的缓缓涌上来,让我一路骑车回家的路上,眼眶一直很湿。
后来,我在短影札写『「长大不等于说再见」这句话可以有两层解,一是长大不见得就解决了童年的问题,二是长大不见得就非得和童年说再见,童年可以陪着我们长大。前者是跟孩子说的,后者是跟大人说的。囧男孩说后者比说前者的企图多的多。』不过,看了第二次后,我觉得这两种意思,都是对大人说的,一来是因为只有长大成为大人了,才会知道长大并不见得就解决了童年的问题,也只有长大了,才会知道或感受到,那些在身为孩童时无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遗憾,其实在自己的生命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并且需要用像孩子般懵懂无知的勇气,好好的向这些挥手说再见。(或许不只是童年吧,其实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我们都很想要像二号一样,含着眼泪,坐在滑水道上,挥手大声的说「再见!~再见!~」)
而电影里用影像和童话把幻想跟现实刻意模糊界线(让想像的很真实,而真实的却像童话故事),以及三段幕式,似乎不相连的叙事方法,也是到了看第二次第三次,才注意到其细腻之处。(待续) 【延伸阅读】:
生死的功课
也许真有一位慈爱的上帝
电玩,让牧者变成路人甲?—9个电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