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老师》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关键时刻的生涯思维(三)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们的生涯发展还会遇到另外一种关键时刻,那就是当外在环境产生重大变化时,我们究竟应该是要以不变应万变,或者是应该要及时让我们的生涯转弯(甚至是急转弯),这种时候,由于是外在环境的变动所引起,还真特别难以思考与判断;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更加谨慎。

我们的生涯发展还会遇到另外一种关键时刻,那就是当外在环境产生重大变化时,我们究竟应该是要以不变应万变,或者是应该要及时让我们的生涯转弯(甚至是急转弯),这种时候,由于是外在环境的变动所引起,还真特别难以思考与判断;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更加谨慎。

我曾经在台北中国时报系服务二十几年,当中国对日抗战时,中时报系的创办人余纪忠先生正在英国留学,但他决定立刻束装返国(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行动),并且投笔从戎,后来并在任职东北军政治部期间,有了办报的经验,而于国民政府撤退来台之后,转而投身报业,并且成为一代中文报业巨擘。

其实,余纪忠先生一直有一个特质,就是他每每在关键时刻都能做出重大而且正确的抉择,所以他可以从1950年在台北创办徵信新闻这样一份主要是报导农工原料商品行情的八开油印报纸起家,最后成为一个营业额超过百亿元的中文报业集团,这期间,包括早期的刘自然事件(群众包围美国驻华大使馆)、晚期的民进党在台北圆山大饭店宣布组党事件等,中国时报都有一番不逢迎当局或当时的政治氛围的傲骨,可以说,他是一个经常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思维的成功人士。

另一方面,记得在我就读大学时期,我的经济学教授是一位留美学人,但是当时他在课堂上却是经常抱怨他的人生,可能是因为当时他刚染上帕金森病症的缘故吧,教授如今已与世长辞,我无意冒犯,只举他当时所抱怨的几件事为例,来看关键时刻的思维的重要。

这位教授原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业余并从美国的股票市场上获利良多,人生本来美好,却不意在1960年代末期在泛美航空这支股票上栽了个大筋斗,竟至几乎一贫如洗;原来当时美国太空人刚登陆月球,全美国、乃至全世界兴起一股登月热,泛美航空顺势推出预定登陆月球的机票的服务,为了抢搭未来可能的第一班登陆月球的飞机的机位,还真的掀起抢购的热潮,泛美的股票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位教授乃全力抢进,岂知不多久旋即泡沫化。

其后,洽逢台北政局由经国先生出任行政院长,鼓励海外学人归国报效,他当时只差一年就可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办理退休,但爱国不落人后,毅然立即束装返国,遂任教于我所就读的台北政治大学,孰料不到几年即罹重症,心灰意冷之余,在课堂上总是向我们诉苦;可以说他是在关键时刻选择错误的范例。

我们可以从以上两例中,约略归纳出一个关键时刻思考的路径:

  1. 同样面临爱国情操的抉择,也同样选择束装返国,但是余纪忠先生面对是抗战的十万火急(当时真是烽火连天),所以他放弃了还有一年可以到手的学位,毋宁说是正确的。
  2. 可是这位教授面临台湾的政府号召海外学人归国,当时台湾正要第一次经济起飞,确实需才孔急,但总不如抗战时的紧急,他其实绝对可以先等在新加坡大学顺利退休后再返国,更何况若是学位未完成,只要办理休学,将来若环境许可,还有机会再去继续攻读,教授的年资一放弃,可就什么都没有了,这都是关键时刻我们应该要周详的去思考的。
  3. 再者,比如说泛美航空股票大涨,他全力抢进,也是有欠周延,他固然是留美的经济学者,经济面应该很在行,但是人类登陆月球后、到真正可以有飞往月球的航线(登月旅行团),这其间还有多少路要走,大概即使连太空科学的专家都说不准,他却立即冒进,当然不理想。

老教授后来晚景颇为凄凉,如今举其例我真于心不忍,但愿他的失败的例证,可以做为来者之殷鉴,逢到外在环境有重大变化时,固然不是以不变应万变就是对的(你可能会失去许多机会),可是却也绝对不宜太躁进,特别对自己的斤两、能耐、长处与短处,都要去深入思索,至少也要通过很简单的一般所谓的SWOT分析,再做最后的抉择,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涯发展更有保障。

(2004.3.15)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