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老师》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问:孩子很喜欢吃糖,已经吃到满口蛀牙还是改不掉吃糖的习惯,我们再如何恩威并济也没办法改变他,该怎么办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答: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一种喜欢美好事物的倾向,只要是美好的经验我们都会希望有第二次、第三次--,因此,最后就会上瘾。小时候吃糖会上瘾、再大一点喝甜的饮料也会上瘾,再长大一点,上瘾的东西可就更五花八门了,有人对电玩游戏会上瘾,有人对网路聊天室会上瘾,更糟糕的有人对酒类会上瘾、对药物或毒品等等也会上瘾,所以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凡事都适可而止而不会上瘾,真的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答: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一种喜欢美好事物的倾向,只要是美好的经验我们都会希望有第二次、第三次--,因此,最后就会上瘾。小时候吃糖会上瘾、再大一点喝甜的饮料也会上瘾,再长大一点,上瘾的东西可就更五花八门了,有人对电玩游戏会上瘾,有人对网路聊天室会上瘾,更糟糕的有人对酒类会上瘾、对药物或毒品等等也会上瘾,所以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凡事都适可而止而不会上瘾,真的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你的孩子很显然是吃糖吃上瘾了,我建议你可以朝以下的几个方向来处理:(这几个方向彼此并不冲突,可以并行不悖)

1.

不要太大惊小怪--基本上人因为有喜好美好事物的天性,才导致会上瘾(不断去重复美好的经验),但这种天性不是坏的,是好的,只是必须知所节制就是了,所以父母首先就是不要太大惊小怪。

父母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行为举止,第一个要学习的就是不要太大惊小怪,因为你过度的大惊小怪,可能吓到孩子,从此以后他的一生都变成很退缩,什么新鲜的事物都不敢尝试,结果这一辈子的学习与发展都会出现障碍,父母后悔都来不及。

父母亲若过于大惊小怪,还会有另一个极端的发展,就是孩子没被吓到、没有变成退缩型的个性,孩子反而发现这件事可以吓到爸爸妈妈、或者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于是他故意不断的重复去作(为要激怒你或者引起你的注意),所以有时候孩子们对某些事会上瘾,可能是我们做父母的所造成的呢。

因此,父母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大惊小怪,你不去注意它,孩子也渐渐会失去兴趣,这个吃糖的瘾就也可能被淡化,最后就消失了。

2. 设法移转他的注意力、鼓励他多元发展。

通常我们对某些事物会上瘾,是因为这些事物让我们留下美好的经验与回忆;这时候你想要告诉他、贯输他一个观念说:『这件事是不好的』,很不容易成央A因为他的经验是很实际的,而在他的经验与回忆里这件事是很美好的。

因此,你与其不断要和他辩论吃糖究竟好不好,不如把吃糖这件事忘记,但给他更多更美好的事物(与父母亲在帮孩子戒掉吃奶嘴的习惯一样),移转他的注意力,也让他经验到更多美好的事物,他就会把吃糖果的重要性降低了,渐渐就会减少了。

比如说,你可以考虑利用暑假带他出去旅行,最好是参加旅行团出国去做长天期旅行,因为参加旅行团同团的孩子很多,别人不吃糖他就不会(或者不好意思)去吃糖,而且参加旅行团在旅行期间吃糖当然不方便,而最重要的是旅行期间(比如说去迪斯奈乐园或什么海游馆之类的)有更多美好的事会发生,他就会淡忘了吃糖这件事,加上旅行的天期若是长些,等回国之后,很可能他的毛病就改善了。

3. 训练、教导、提醒他凡事都要懂得节制。

孩子们在小的时候,人生的经验并不丰富,所以总是觉得我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而且一点也不知道应该要节制。

所以大人们可以带小孩子去体会(体验)一些事情,并由其中机会教育,提醒、教导他每件事物(不论再美好)都应该要有所节制。

现在有钗h教会、或社会福利或社教机构,都会利用寒、暑假举办所谓的生活体验营会,就是这个意思,钗h受过训练、有经验的老师,都会透过这样的营会教导孩子学习生活的规矩,所以参加过的孩子,都会在营会短短的几天当中产生很大的改变,因为用体验(而不是说教)的方式,孩子很能接受,而且心甘情愿去改变。

所以你可以在生活中找些例子,让他体会到节制的重要性。但是,绝对不要拿吃糖会蛀牙这件事做例子,因为这件事你已做过了,而且失败了,你再以此为例,只会激起孩子的防卫心理,你的体验教学法将完全彻底失败,所以你可以带他体会很多事,藉体验教学法教导他诸事都有节制,可绝对不要提吃糖这件事,这件事要让他自己去想到、去发现,如果有一天是他自己提出来说:『我以后不要再吃糖了』,这样是最美的结果。(2004.5.2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