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晓亭—刘三 2020.01.05
图片提供/123RF
幸福需不需要钱?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没听过「贫贱夫妻百事哀」吗?所谓「钱不是万能,但是没有钱万万不能」就是提醒大家幸福与金钱之间的关系。
雄心壮志跟甜言蜜语都不能当饭吃,尤其现代社会;又不是家里后头有一亩田,门前可以停车兼晒萝卜干,「经济能力」早就是维持幸福火炉的柴火了。
但是;金钱就等于幸福吗?却又不是这样!
很多有钱的人用钱弄出金屋藏娇跟三妻四妾,又或者花钱圆梦环游世界,却还是找不到幸福的感觉。
我认识一位企业家,当年读大学没钱只好含泪把从小集邮的所有家当都变卖了,等他开始赚钱;第一件事就是花二百万把当年所有的邮票都买回来每天欣赏,然后过二个月就用180 赔售,因为没意思了。
没钱的人觉得幸福很遥远,有钱的人却也未必保证拥有幸福,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大家都知道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而且这个感受跟钱直接相关,到底这个感受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安全感」!
每个人都需要安全感,安全感就是走到天涯海角都不孤单也不怀疑,金钱之所以让人觉得安全是因为不只可以「购买」所有的身体需要,还能消费很多心理需求。
我们都希望有钱,因为可以住在想住的地方,平日有闹中取静的便利住宅,假日有好山静水的高级别墅,屋子里可以拥有想要的设备,包括健身房跟游泳池还有按摩浴缸以及音响视听,车库里停了至少三部车,包括一部四轮传动车,一部休旅车还有一部超级跑车,最里面还有一部重型摩托车,放假的时候可以经常出国,穿衣服当然也很有品味,来往的朋友也不会是市井小民,到了这个地步,身边的异性也几乎是「随心所欲」,想要有谁陪就可以有谁陪,一大堆人抽号码牌在排队。
没有人会否认这就是成功,但是如果要同时定义这就是「幸福」恐怕就没这么简单了,上述生活对现代人是奢侈但是对古代贵族来说却易如反掌,只不过把今天的逛街改成打猎而已,家里头动辄有几十个仆役,那才是享受,但是翻翻历史课本;这些人幸福吗?就连中国名着「红楼梦」写的都是藏污纳垢的大户人家。
因此;圣经对于幸福有不同的指引,圣经说「有衣有食就当知足」,甚至警告「贪财是万恶之根」,言下之意就是「千万不要想用钱财来累积幸福」,耶稣要人把钱用在别人身上,那就是积财宝在天上,耶稣也用一个比喻说到一个不断扩张财富的财主自以为那就是幸福,但是却不知道看不看得见明天的太阳。
现代人对金钱的渴望常常成了幸福的绊脚石!
我在医院探访过不断赚钱养家的男人,他不眠不休地赚钱;想给家人幸福却牺牲了跟孩子的相处,以至于照顾他的孩子跟他不熟,只能无言以对,十天后就天人永隔。
每天一早,父母就起床打拼,为的是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但是会不会只是舍监功能?当我们照顾生活基本需求就已经疲于奔命的时候,会不会牺牲了更重要的心理需求?孩子或是家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我们曾经认真想过吗?还是只能耸耸肩,一声「不然怎么办?」就继续回到日复一日的忙碌?
我们把孩子送进最贵的学校然后松一口气,却不关心这样做到底对他好不好?口口声声爱一个人,但是根本不理解他的真正需求与感受?难怪幸福不见了!
作者在这一章只提醒一件事,就是「好好理财」而不是「如何发财」,太多的夫妻以为发财就会幸福却不知道「理财」才是关键。
发财是累积金钱,理财是使用金钱。
发财是拥有金钱,理财是规划金钱。
发财是为了享受,理财是为了知足。
发财是一种技巧,理财是一种智慧。
跟钱的关系对了才会有幸福。
钱是时间赚来的,代表了时间的运用。
钱是拿来消费的,代表了优先的秩序。
钱是青春换来的,代表了价值的取舍。
钱是上帝供应的,代表了天人的主权。
在金钱上谦卑表示我们是对的人!
减少负债表示我们不随便预支未来!
慷慨奉献表示我们是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智慧理财(投资与储蓄)表示我们对钱的看法正确无误。
多数的人对钱根本没有足够正确的认识,因为相关知识都是媒体传递或是家里私相授受的祖传秘方,根本不是客观完整的正确知识。
重新思想金钱的意义跟定位是必要的,没有正确的观念,金钱只会阻碍幸福,因为金钱占据了时间跟心思,这正是幸福最需要的。
所谓「家」不外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使缺乏,只要有智慧还是有幸福(记得当年跟隔壁借葱借蒜的日子?跟杂货店赊账的日子?) 把钱管好,幸福就不远了!
【今日思考】
1. 我对金钱的看法有没有需要改变之处?
2. 我是否让赚钱阻碍了幸福?(光是『担心没钱』的压力 就阻碍幸福了)
3. 我是否过度羡慕有钱的人,向往一种虚拟幸福?
锻炼德性,获得幸福的力量
幸福之道
想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