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冠贤 2001.04.08
和我年龄相仿(甚至再老一点)的男性,应该在中小学的工艺(或美劳)课 中都曾经做过「书架」。虽然只是几片木板,但是制作过程中的设计、订制 乃至于上漆,却是丝毫马虎不得。至于评分之后,书架的命运为何,这就不 得而知了。
其实我是不太计较书架的造型。更严格的说,我在乎的是书架的容量和坚固 与否。所以目前家中不少书柜是来自朋友的捐赠,而且清一色是市面上最普 遍的三层(或四层)夹板柜。不过,随着经济能力的提升,也带动购书速度 ,相对的,书柜不敷使用的情况也更为明显。不过,我倒是放弃添购书柜( 或书架)的念头,因为我相信我无法忍受书柜上有空洞,就像这本书所说的 ——「因为书架的用途是书界定的」。
根据我的推想,不论是否喜欢阅读,书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都是不起眼的。 喜欢阅读的人,自然把眼光放在书架上的书。不喜欢阅读的人,自然也不在 意书架。至于那些附庸风雅的人,更不可能去强调书架,以免被人看穿。即 便如此,这本介绍书架沿革发展的书,仍然是值得被推荐。
其实用「介绍书架沿革发展」来描述这本书,是有点失之简陋。事实上作者 带领我们重新走进「书籍、书架以及藏书」的历史中,从古希腊的卷轴、中 世纪的链锁书、直立式书架,乃至于书背的利用(想不到这是 18 世纪才有的 吧!)以及现代经济性藏书空间的利用等。透过这本书,我们不仅略窥书籍 及书架的发展史,同时我们也得以略略体验阅读环境的变迁。
进入电子书和网路阅读的时代,传统的平面图书会被取代,以致于消失?或 是被取代,乃至于成为稀品?或是继续顽抗?这我无法预测,不过书架应该 不至于消失,即便是电子书和网路阅读成为主流,甚至是唯一的阅读途径, 书架应该仍然会存在,只是不再称之为书架(或只是 CD 架,或是 MD 架)。无 论被称为什么(姑且还是称之为书架),终究还是无法摆脱这个终极命运 ——「书架的用途是被书界定的」。
书名:书架∶阅读的起点 (The Book on thr Bookshelf)
作者:亨利•佩特罗斯基 (Henry Petroski)
译者:薛绚
出版∶蓝鲸出版有限公司
版次日期∶2000 年 11 月初版
ISBN∶957-744-214-5 【延伸阅读】:
乐在学习
PDA、网路、电子书
当西方遇见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