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敏雄 2005.11.06
前些时候有一个学生来找我聊,说他从小到大都是在家乡读书,因为头一次到外县市求学,所以爸爸不太放心他在外的生活适应,三不五时就打手机给他,造成他生活上的困扰。跟他沟通几次后还是无效,还是不时会接到「探班」的电话,因为他爸爸就是放不下这个心,这令他感到很困扰。为了这件事,他甚至快要跟爸爸起冲突了。
就在我们聊天聊到一半的时候,果不其然地,一阵手机铃声再度响起!这个学生以看似快要抓狂的声音告诉我:「他这次一定要回去跟他爸爸大吵一架,让他知道这样的『过度关心』已经让他的神经随时处在紧张的状态下」!
我:「你觉得你爸爸为什么会一直打电话给你?」
学生:「因为他担心我在外面无法自己照顾自己,特别最近诈骗的问题很严重!」
我:「那你觉得如果回去真的跟他大吵一架,会打消他打电话的动机吗?」
学生:「不晓得!至少我想让他知道,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我:「我们现在换个角色假设一下,如果你是爸爸的话,看到儿子气急败坏地回来跟你大吵,你会觉得他是真的成熟了,还是更加担心孩子还没长大?」
学生迟疑了一下…….说:「以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确实会让人觉得『不成熟』!」
我:「如果现在你是爸爸的话,孩子怎样的表现会让你比较有安全感呢?」
学生又思考了一下,说:「自己可以处理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懂得规划自己的生活,不是整天泡在电视游乐器前面;比较会替别人着想,甚至懂得关心家中其他人的感受与需要」。
那天我们聊天的内容大致如此,一个月后他又回来找我,我问他跟爸爸沟通得如何?他说那天回到宿舍以后,他决定以「包容」与「体谅」取代「对抗」和「冲突」,因为他也体会到「吵架」只会加重双方的不信任、不安全,对彼此的关系没有帮助。
于是当他爸爸打电话来的时候,他要求自己以「分享」的心态告诉爸爸最近的生活内容;假日回到家中的时候,也主动问候爸爸以及其他家人的近况与需求,并花时间跟家人分享学校生活趣闻以及成长心得,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回到家就钻进自己的房间做自己的事情。
几个礼拜下来,他告诉我,他爸爸打电话给他的次数已经明显少了很多了,父子关系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我跟他一同检视这件事情的整个面对过程,我们发现到一句挺八股,却又十分有用且真实的话:「『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因为开始懂得打理自己的情绪,甚至能够「体谅」、「接纳」与「关心」,让爸爸觉得他「真的长大了」!自然也就比较放心他在外的生活。
换个角度来说,也是因为看到父亲这些举动背后其实还是「爱」的缘故,才让他愿意忍住忿忿不平的怒气,转而从化解双方误会、增进彼此关系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从根本处化解这个困扰,而不只是「暂时出一口气!」。
写到这儿,我想起了已故生死学大师Elisabeth Kubler-Ross在她的大作《天使走过人间》里的一段话:只要有「爱」,人生的一切都变得可以忍受;世间唯一永恒的东西是「爱」。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