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敏雄 2018.05.27
图片提供/123RF
有一些学生我几乎会定期跟他们聚会,一起回顾这阵子做了什么重要事情,检讨个中的利弊得失,进而把这些经验中的「好元素」找出来,希望可以成为我们接下来调整自己的重要参考。
过程中,不少学生都很认真地带着笔记本,拼命抄写聚会中我抛出的问题,或记下共同讨论的「好元素」。这代表学生超级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好事!但一段时间后我也察觉到,很多东西在聚会中已反覆出现却没进度,似乎「文字」并没有进入「行动」阶段,以致于很难有更进一步的「生活案例」让我们反思改善。
于是我询问他们,有没有发现我聚会中很少「抄笔记」?不是我不珍惜聚会中得到的「好元素」,而是我习惯先用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理解、反思、整合这些「好元素」,之后再将这个融合自己经验和聚会中「好元素」的心得,写在脸书或其他簿子上。换言之,我记下的不是「客观的文字」,而是「主观生命经验」,这也是我脸书经常会出现各种阅读和生活分享的来源。
其实不仅在小聚会里如此,我也发现不少课堂的学生或听演讲的听众也有类似的状况,大家可能会认真地记下比较确定的文字或观点,但对于当下交流所引发的情绪、疑问,或是如何用这些宝贵的知识进一步反思与规划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的未来,却少有延伸性的统整行动。
于是我开始鼓励大家不要记录简报档上有的文字,所有看得见的东西我都乐意分享。我希望大家可以用自己「当前正面对的生活困境」为脉络,去理解、反思并记录下课堂上或演讲时较能触动自己情绪的观点,甚至想想可以采取什么具体行动来改善它。我相信,所有能引发我们共鸣的电影、音乐或演讲,应该都是建立「拿自己真实经验」去理解、反思与行动之上!
听到这里,可能又有朋友会跟我说:「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所以没办法采取具体行动去倡议某种生活方式或价值理想」。对于这样的回应,我通常会回覆他们说:「如果我们想倡议某种生活方式或价值理想,不仅得先认同它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实践它们,还得感受到它们最真实的美好。」
因为,很少人会单纯单靠听了我们叙说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理想「有理」,就采取行动改变;想要改变的人,通常是看到我们正努力实践着某种生活方式与价值理想,并且乐在其中,才会被我们坚持的热情或喜悦的情绪所感染。如果我们真心觉得自己坚持的生活方式与价值理想是美好的,也就不会太在意身旁人的冷嘲热讽,因为我们真的知道它们「好在哪里」。所以最好的「倡议」,就是自己「正努力实践它们的生命」!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自我实践与社会责任
神学是什么?
只管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