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

| | | | | 转寄

不爱了,还是没爱过?浅谈曾博恩不信基督教的告白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博恩夜夜秀」主持人曾博恩在他开设的Podcast节目《博音》最新一集谈了〈我为什么不信基督教〉,引起不少讨论。

其实从曾博恩名字中的「恩」字,就不难想到他可能出生在基督教家庭。他在节目中也证实,他的父亲是第一代基督徒,他自幼在教会长大。

尽管小时候是「半推半就」、有点「心不甘情不愿」地被带去教会,但从高中起因好友邀他参加团契,他开始被这群人所吸引,也「想要相信他们所相信的东西」。

只是他表示自己对信仰的认真与相信,从高中、大学到研究所却是一路递减,最终在25岁读研究所时决定不再相信基督教。

现年31岁的曾博恩把自己定位为「不可知论者」,虽然他没有排除可能有「超越人类可理解的存在」,但「在看到证据之前我不会去相信」。换言之,他没有排除「可能有神」,但他觉得「人类没有办法去知道有没有神」,「就算有神,他也不觉得他会跟人类讲话」。

为何不再相信?他提了三点教会里让他感到不满的理由:一是「许多基督徒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信什么?」,二是「牧师或辅导无法给他满意的答案」,三是他觉得「教会里很多人都是在做表面功夫」[1]。

由于曾博恩很明确的表达他「不再相信基督教」,不同于一些只是「离开教会」、但仍「认同基督信仰」的人,现在的曾博恩可以被归类为放弃基督信仰的「离教者」,也就是英文所称的Ex-Christian或Former Christian。

原本不打算回应曾博恩的公开声明,因为我总觉得一个人决定与基督教「分手」,背后真正的原因就是「不爱了」,至于那一点、二点、三点等等诸多理由,其实就像夫妻离婚或男女朋友分手,理由百百种,但听听就好。

以日前「某人妻擅自将老公收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给亲戚小孩」的热门话题为例,有人突发奇想问道:「如果黑嘉嘉是你老婆,把你的哥吉拉拿去送人」会如何?马上钓出一长串网友表示:「我买一百只给她送,要送多少就送多少」、「整柜送人也没关系」、「我不要哥吉拉了」、「我当初买哥吉拉就是为了让++拿去送人的」、「++做什么都是对的」、「是嘉嘉的话,其他收藏也给她送」。

不过有朋友很诚恳要我谈谈对这事件的看法,几经犹豫后也就勉为其难简单说几点。首先,曾博恩公开「出教」,即使部分基督徒可能有「受伤」的感觉,也担心软弱者会不会受到影响;但我们不必口出恶言,或在不完全了解全貌前急着给这些离教者戴上贪爱世界、被魔鬼诱惑、绊倒人、信心软弱等等帽子。

至于曾博恩所提到「想分手」的几个理由,基督教YouTuber乃哥(传道人)也已经在他的节目上指出:「这些比较像离开教会生活的原因」、「这三个原因都跟耶稣本人没有关系」,即使「没有人希望与一帮乌合之众长期混在一起」,但「其他基督徒的表现不该成为你信或不信耶稣的原因」[2]。

我也认为,曾博恩所提到许多基督徒信仰肤浅、浑浑噩噩、表面化、形式化或虚伪的问题,非但没有证明基督教不可信,反而让我们进一步探问:曾博恩认为人应该要「真实(诚实)」,女性不该被「歧视」这些想法是怎么来的?

如果这世界只是产生于偶然,我们何必在乎人要不要「对自己诚实」?又何必关心女性是否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所以曾博恩念兹在兹的「表里一致」或「公平正义」(如对女性或弱势者),其实已经让「神存在的必然性」呼之欲出。

因为若没有神,也就不需要这些超越生理需求的价值理念;曾博恩对基督徒「不肖」的批评,反而证明了就连他这个「不可知论者」,内心也依然存在「神的法则」。

博恩所观察到的一些负面现象,如有基督徒「在教会里大谈股票」、有姊妹跟他说「圣灵感动我,要我们在一起」、「教会青年私下打炮,再以人都有软弱替自己开脱」(他却守身守得很辛苦)等等,想必不少人都有同感。

这些问题自然是基督徒需要深切反省的,但也解答了曾博恩自己节目中的疑问:耶稣为什么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因为「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21)。

正如柯志明老师所说:「教会里有许许多多这种有口无心的基督徒,有外表而没有真生命的基督徒。他们除了去教会作礼拜、参与各种仪式与聚会外,其余生活中的言行表现与非基督徒毫无差别,甚至假神之名而更加邪恶。」,「他们顶多是上教堂的『基督教徒』」,「他们能进天国吗?不能,无论他们如何自我感觉,他们都不会进天国。」[3]。

只是曾博恩如果够诚实,他总要承认在这许多「表里不一」的「基督教徒」之外,仍有许许多多人不只是「口里」承认,而是「心里」相信;用他们的「行动」,而非「言语」证明他们是耶稣「真实的跟随者」。

曾博恩等「离教者们」在「对教会失望」之余,或许也该问问,为何有人宁可被竞技场的猛兽撕碎也要做基督徒?为何纳比.库雷希(Nabeel Qureshi,1983-2017)这位拥有医学博士的美国虔诚穆斯林青年,甘愿「牺牲从童年开始建立的友谊与社会人脉」、「遭到父母、手足、配偶及孩子们排斥」、「被社群放逐」也要「追随耶稣」[4]?

如果「想跟耶稣分手」,我们总能找到那「只在嘴里称耶稣为主」的人来嘲笑「耶稣的跟随者为何总是不像他们的主耶稣」。但如果有心,不必太费力,您我就可以在有些人以为「糟透了」的教会找到一个个被耶稣「彻底改变或翻转生命」的案例。

对于曾博恩提到教会牧师、传道人或辅导无法给他满意的答案,我相信不少基督徒可能也有类似的感受。但这不表示基督教对这些信仰疑难没有好的答案。

随便找来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牧师这本《我为什么相信?》,就不难发现像「不可能只有一种唯真的宗教」、「一个良善的神怎能容许苦难?」、「基督教是件紧身衣?」、「教会要对这么多不公义负责?」、「一个有爱心的神怎能把人打下地狱?」、「科学已经驳斥了基督教?」、「你不可能对圣经完全逐字接受」等问题其实已有不错的解答[5]。

即使聪明如曾博恩可能仍不满意这些回答,但别忘了,就算人有所不逮,「圣灵会把你们需要知道的一切教导你们」(约壹二27,新普及译本),您我可曾把我们的问题交给神呢?

我也同意一位神学院老师所说的:「当我认为自己可以和神平起平坐时,圣经有许多的问题、矛盾。再多的护教论述都回答不完我的疑问。当我意识到自己是个罪人时,我发现圣经对我这无可救药的人生提供了一切必要的答案。之前对圣经的质疑根本不存在了」[6]。

尽管曾博恩很讨厌一些基督徒只做「表面功夫」,但他对基督信仰的理解其实也仍停留在「遵守规范」这种较肤浅的认识上。正如一度「热心」的他,即使当过团契的主席(契长)、参与过许多教会的服事或向多少人传过福音,这些「成绩」都不保证我们是真的基督徒。

就像我一位朋友一针见血所指出,他「没有意识到不婚前性行为的美好,而仅仅只是知道要守住这个规矩」,相信这也是许多对基督教「性伦理」不满的基督徒或非基督徒很普遍的想法。

曾博恩或许也没有认识到华神前院长周功和博士所说的:一个被圣灵重生的人,「神要把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的心上』(耶三一33)」,「圣灵会在信徒心中动工,使他们愿意顺服神的话」,「这个愿意顺服的心是最宝贵的;因为凡爱主的,必遵行主的话(太七21-27;约十四15)」[7]。

最后简单谈谈曾博恩所提到「感受不到其他基督徒所感受的」这问题。我同意在某些特殊情况,基督徒可能会如约伯呼喊「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伯二三3);但即使在这「极端试炼」的当下,神都还是在听约伯的呼求,这静默也只是暂时的。

有时我们觉得「感受不到神」,问题可能出在我们对神有「错误的期待」(这往往出于部分教会讲台比较以偏概全的教导或某些基督徒的「见证」),当他不按我们所希望的「回应」时,我们就以为他「不听祷告」或「不爱我」。

倘若排除了「对神错误的认识或期待」,只要我们「心存谦卑与渴慕」,相信神不会永远都不让我们感受到他,因为「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一如我一开始所说,我以为多数离教者「决定与基督教(或耶稣)分手」的原因是「不爱了」。但与其说「不爱了」,或许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没爱过」。换言之,虽然曾为「基督徒」,曾经「喜欢团契的气氛」,曾经觉得「信耶稣得到很多祝福或恩典」,但他们并不「真正认识耶稣」,也不曾「真正爱过耶稣」。

曾博恩的「出走」提醒您我:教会与我们这些「耶稣的跟随者」仍有许多问题与缺陷,也印证了「神只有儿子,没有孙子,每位基督徒都是第一代」这句话。

但愿曾博恩「离教」的事件帮助我们再次「检视」自己的信仰,特别是如果有基督徒觉得自己似乎「不爱了」,也开始想找「分手的理由」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是否曾经「爱过」?

也求主帮助我们,让我们的信仰不是只建立在自己需要或期待的「被满足」,能够从圣经(神的话)更深认识我们所跟随的主,一如神学家卡尔・巴特(Karl Barth)所说:「耶稣爱我我知道,因有圣经告诉我!」

既然没有「开始」,何来「结束」?所以,我不以为曾博恩「我不信基督教」的宣告会是「故事的结局」。

哪怕彼得说:「我妹妹苏珊不再是纳尼亚之友了」,姬儿说:「她现在除了尼龙衣服、唇膏和男士的邀请外,其他一点兴趣也没有」[8]。

但谁知道苏珊不会如一度背叛纳尼亚的爱德蒙被亚斯蓝从女巫手中救回来,并且对大家说:「你们的兄弟来了!还有,没必要跟他提起过去的事」[9]呢?




[1] 曾博恩,〈EP26:我为什么不信基督教〉,博音,2022-07-18 。

[2] 乃哥 (BrotherNai),〈Re:博音EP26我为什么不信基督教〉,2022-07-19。

[3] 柯志明博士,《爱的伦理:十诫、登山宝训与基督信仰的伦理精神》,基督徒学会,2011,页344。

[4] 纳比.库雷希(Nabeel Qureshi)博士,《在清真寺寻找,十字架下寻见》,究竟出版,2017,页307。

[5]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牧师,《我为什么相信?》,大田出版,2015

[6] Ray Chen,〈不是迷信,但也不能全靠理性〉,2019-08-14。

[7] 周功和(&周一心)博士,《信望爱:圣经伦理学导论(增订版)》,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2014,页16。

[8] 路易斯(C.S.Lewis),《纳尼亚传奇007:最后的战役》,大田出版,2005,页139

[9] 路易斯(C.S.Lewis),《纳尼亚传奇002:狮子、女巫、魔衣橱》,大田出版,2005,页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