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小小 2003.05.18
《我尽量不想你》这本书原是一位在车祸中失去小孩的母亲,透过网路某站的「个人新闻台」,阐述自己对孩子深深的思念,记载家人在车祸之后生活的网路日记。后来集结成册出书,获得文学奖,并有市长马英九与交通部长林陵三强力推荐。本书的作者伯轩妈妈当获得网路文学奖时,自谦其文章不算什么,认为自己得到的是「勇气奖」。但是名出版人詹宏志,认为这种伯轩妈妈这种书写,才是真正的纯粹书写,真正的纯粹传播。因为书写者与阅读者都是真情至性地素面相见,一切书写的本质本该如此。
然而作家袁琼琼则对网路文学,持有不太一样的看法(参九歌杂志二六四期):「....我一向对网路小说情有独钟,老是觉得会不小心在上面发掘到什么绝世英才。逛小说网站其实有点淘金的心情。但是这一整年,认真的来淘金的时候,觉悟到一件事:网路上不大可能有好小说。自己的看法是,网路小说有劣币驱逐良币的排挤作用。着名的摄影家柯锡杰曾经说过:『不要看坏的作品,因为劣作会污染你的眼睛。』网路小说因为标准宽松,许多网站甚至是『拿到篮里就是菜』,稍微好一点的作品会显的非常突出,但是这种好是不及格的好,与整体文学界相比是拿不上台盘的。可是文章到底还是刊出来了,也有人阅读了,那给人一种虚假的有水准的印象,有可能就扼杀了真正有能力的写作者,假如他没有给自己设立一个较高的标竿的话。看多了网路小说之后,回到报章杂志上来,我一开始非常难以取舍,因为觉得每一篇都太好了,篇篇都言之有物,要技巧有技巧,要意义有意义。....」
以上两者几乎是完全相反的论调,网路究竟有没有文学?
知名作家陈韵琳,则从自己多年来努力经营的艺文网站经验来分析这件事。 她提到台湾六零年代的「现代文学」:主导者白先勇与一些文艺创作的同好聚集一起,成立了南北社。起初定期聚会,玩玩桥牌聊聊天,而后才成形了「现代文学」。里面的成员份子有外省第二代、有本省人、也有侨生。而「现代文学」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不仅只是因为它是个发表的园地,也是因为它蔚成了一个运动。当「现代文学」创刊时,它不再只是创作者发表文章的园地而已,它同时是国外重要文学创作的引介者,他们在一片荒芜的「反共文学」之外,另外带进全 新的文学观点。「现代主义」可以说是被白先勇率队的「现代文学」引入台湾文学天地,它对台湾后来的文学史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心灵小憩艺文网站成立的原因之一,亦是为了提供文艺创作有兴趣的人可以有个地方聚集,发表文章,并培育新秀写手。
陈韵琳认同袁琼琼所提到的「网路媒体中的创作,因为发表容易,变得不容易维持品质,而且绝大部分的媒体,仅只是为了发表而存在的」。但不能认同袁琼琼的是她用了过高的标准评鉴网路写手。因为绝大部分网路写手,都还是大学生与研究生。这个阶段的写手所能专一致力的,就是让自己越写越好,让自己在写作中成长,很难再有更多的要求。但是未来有一天,真正忠实于写作的人,最后一定会问自己:「我为何要写?」当他们开始这样询问自己,便是深化自己的创作生命的时候到了。网路虽然因着量大,而劣质多,但并不表示优质的文学创作不存在。
网路作家雨涟则认为,虽然有很多人为了跳过出版界种种高度筛选的程序,而选择了使用网路发表,有人会因此成名之后,无法拥有动力继续往前,但并非全部。网路可让其中一些人,不会先被一遍又一遍的退稿抹杀了自己的热诚,就此认定自己永远不够格,让这些人还愿意在文字中,找寻自己的定位,找寻符合自身的风格与主题。说不定哪一天找着了,以往的不可能因此而成为可能。
在这种文字泛滥的情况下,文字媒体出版业界一家家成立,网路更是让人人都可以运用文字畅所欲言。有些人为了穷究文字的驾驭掌控能力。有些人书写是发表欲望的满足。有些人书写是一种记录,将自己存处的环境中,重要的事记录下来。有些人书写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有人,书写的目的是「救人救己」。好比妇运人士知名作家的施寄青,将个人遭遇的婚变书写成书,与所有遭遇相同的人分享经验。特别是「救己」,在书写的过程中,她获得疗伤与解脱。当然也有些 人的书写,是不为什么而什么…
文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书写的目的究竟为何?甚至阅读的目的为何?或许在这些提问与答案的寻找中,我们无意中探触到人生的目的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