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道维 2011.06.19
前几天,有一个学生看我做物理研究,又学习写诗词、编韵书(好像有点不务正业),很好奇问我,文学与科学之间应该会有甚么关系。这实在是个好问题,因为我只是按着自己的兴趣摸索,倒从来没想过这两者为何或是应该会有甚么关系。
用Google找了一下「文学与科学」,发现最多的还是科幻小说或是科普读物这种层次的关系。对我而言,这样的答案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同样使用文字,我们也可以介绍心理学、哲学、艺术等等,所以这只是显示文字作为一种载体的功能,还谈不上「文学」。此外,其中所记载的所谓的科学,也多半只是与科学有关的片面「知识」,也谈不上科学精神的「内涵」。
若从符号学(Semiology)的角度来看,文学所使用的文字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意符(signifier),用来意表作者与读者彼此间应该共有的经验或意义,也就是意指(signified)。同样地,科学所使用的数学公式也是一种符号系统,本身并没有意义,但却可以用来表达自然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所以文学与科学的关系并不应建立在其表象(representation)或意符的关系,那是肤浅随意的连结,而是内在所意指的对象彼此间的关系。文学显然是人类所发明的,所以也只能表达关于人的主观经验与生命;但科学的结果却是先于人所存在的,科学家也只是将之发现出来而已,所以是要表达那客观世界的存有规律。
因此,从这个角度,我就自己对这个问题思想了一下,尝试提出几个层次的想法,也许能抛砖引玉,激发不同的思考。
第一个层次是「互斥的关系」:也许有人认为这两者所意指的对象完全不同,也没有可能互相影响。例如,一个好的科学家必须是事实事求是、细密推想、精密验证。他所得到的结果必须与自然界有一一对应才算成功。这绝对不会是一群文人书生凭着自己的灵感想像而创造出来的精神世界。
第二个层次是「应用上的关系」:就如同科学家需要用文字来写论文,文学家也需要用电脑来打字或找资料,甚至用印刷术来印书。不过科学论文好不好,几乎很少是决定于文字的表达,而是实际内容的重要性。同样的,一个文学作品的价值也与他用甚么方式出版或流传应该关系不大。我们只能说,这样的关系是浅薄的,也并非不可取代的。
第三个层次是「互补的关系」:因为这两者一个强调逻辑实证与理性推演,但另一个更强调思绪跳跃与生命的感动。两者若能在这世界上共存,会带来丰富而扎实的生活。两者互相补足,缺一不可。
第四个层次是「共通的关系」:因为我们也许可以发现,科学与文学最终都含有对于美感、简洁的形式,或品味欣赏的成分。任何一个物理学家都知道,上帝所创造的基本物理定律如果用适当的数学表达出来,其实都是非常简洁漂亮,据有高度的对称性与普遍性,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之着迷疯狂。
第五个层次是「互相成全的关系」:研究物理久了以后,我们都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自然科学远远比人类想像中的科幻小说更为有趣,奥妙难测。这样的精彩世界如果能适当地传达另一颗敏锐的心灵,或许会激发出完全不同的文学作品。就像常坐在星空下的诗人一定比埋首于灯光下的书虫更能有灵感赞美宇宙的奥秘。反之,我相信文笔优美、想像力丰富的的文学作品也是可能对真实科学的思维有所启发的。
第六个层次是「同属于人性的关系」:虽然科学所描述的对象是自然界,但是所使用的语言符号仍然是人类藉着本性中的理性功能(也就是康德所说的「范畴」)而组织成。所以我们仍然可以把科学与文学视为共同人性的不同面向展现。而当然,这并不排斥人性中也会有其他面向,如正义与爱,反应出人类与其他生物完全不一样的美妙之处。
第七个层次是「同属于上帝荣耀的关系」:原来,人类所具有的这些特色,包括理性的灵魂与感性的生命,并非是凭空无端地出现,反而都是来自创造的上天丰富的赐予,难怪人的理性可以思索自然界的规律,并且发现符合的恰到好处。这样我们也才更明白,从自然界的奥秘,到科学准确的逻辑语言,再到文学的绵绵情感,都是使我们得以了解与感受自然与生命中那伟大的「真」、「善」、「美」。
原来,当文学遇上科学时,温柔得以与刚毅并存,准确可以与浪漫飞舞,而这冷酷的世界得以在热情的生命中,找回了自己……是吧,爱因斯坦先生?
作者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关于作者:http://www.phys.nthu.edu.tw/c_teacher/dwwang.html
欢迎参观作者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dawwei.wang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