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小小 2005.01.02
「我名叫做麦兜兜,我阿妈叫麦太太……我最喜欢吃麻油鸡,我最喜爱吃鸡屁屁,一起吃鸡一起来歌唱。」一只粉红色可爱胖小猪当主角的动画《麦兜故事》曾荣获法国着名安锡国际动画电影节的最高荣誉「最佳电影奖」,并配以法语上映。在香港掀起一阵热潮,片里头几个主打歌曲《我个名叫麦兜兜》、《春田花花幼儿园主题歌》、《麦唛唱ABC》、《大包整多两笼》、《麦兜与猪腩肉》,手机铃声点击率、下载率皆高居榜首。续集《麦兜菠萝油王子》亦获得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
基本上,《麦兜故事》结构很单纯,不过是描述一个单亲家庭的故事:一个中下阶层的母亲,独自扶养着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儿子。动画卡通幽默风趣无厘头的手法,处理平凡小人物生命的共同沈重面,触到许多人的心坎里,叫人看了不觉发笑出来,又隐隐心酸起来。
片中一个主题不断重复出现:再怎样平凡的儿子,为人父母的总是抱着无穷的期待,尽全力供应孩子成长所需。就像春田花花幼儿园,是麦太太能力所及,精心为孩子所挑选的教育环境。为孩子去庙宇求签,麦太太总要一直求到上签才肯罢手。请算命先生看相,若推断的话不吉利,麦太太就一巴掌打去。即使是休息看电视,麦太太脑中也想到的是孩子的未来。香港人李丽珊帆板滑浪荣获奥运会金牌,为国争光出现在萤幕上,她马上就带着麦兜去找李丽珊的教练黎根拜师求艺,希望儿子麦兜可以走上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然而麦兜不仅没有什么读书才能,也没有帆板滑浪的运动细胞,黎根看出麦兜顶多在「抢包山」这种民间宗教活动,可能勉强还可以小露头角。
所谓的包山是十几公尺高的棚塔,上万个拜过神明的包子插满竹制的棚塔上,叠成一座包子山。当一声令下,人们就蜂涌爬上去抢包子,越高处的包子越有福气。黎根收了麦兜为徒,训练他攀爬的本领。麦兜每星期搭船,辛苦去学功夫,但他压根对这没兴趣,就在他要放弃时,却看到了不擅英文的妈妈为了他,辛苦查考电子字典,写英文信给国际奥会主席,请求将「抢包山」列入奥运项目,当下被母爱所深深打动,便用坚持到底的努力来回应。
《麦兜故事》对应到现实生活中,映射出许多华人共同的影子,令我们不禁眯缝起眼睛看见自己的成长过程。
绝大部分的华人小孩,在成长的学习过程里,并不是为自己而学,而多半是为父母与长辈而学,甚至可以说是为了满足他人炫耀与虚荣而学。或全国榜首,或拉一手好提琴,或弹一首好钢琴,或画画比赛冠军,很多时候最高兴的可能是父母与长辈。但这些父母也不轻松,他们辛苦倾全力帮助孩子,或送到国外读书,或上国内名校,让孩子肩负着未来成大功、立大业、光宗耀祖的重责大任。麦兜演出这种带着回报父母恩的动机被动学习,不经思索地走着父母所计画安排未来的道路,而做父母的,也不经思索地跟从着世俗集体想法来为孩子决定未来方向。故事最后,麦兜没能完成母亲的梦想,仍只是一介凡人。但片尾他向着大海,阐述他这一路走来的人生体会是:或许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但是我为我所做过的、我认真付出过的而感到自豪。
这个结论,点出了整个华人文化的可悲之处。我们永远活在他人的眼光中,被比较来,比较去,看不见自己在天地之间,是否存有属于自己的方向,属于自己独特个体的永恒价值。然而在基督信仰里面,一个卑微低下的人,也可以拥有属于他个体的永恒价值。
就像新约圣经提到的施洗约翰,在世俗的眼光下,他可能是个彻头彻尾的输家。他没有锦衣玉食,一身穿着骆驼毛的衣服,腰间系着皮带,吃的是蝗虫和野蜜。他一辈子的工作就是向众人宣扬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接受洗礼,上帝就赦免你们的罪。当施洗约翰把耶稣介绍给大家之后,很多他的跟随者都跑到耶稣那里去。对于这种每况愈下,他甚至表示,新郎(耶稣)来了,新郎的朋友(约翰自己)理当欢喜,因为「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然而当世界万物都废去,施洗约翰在上帝计画里面有着自豪的永恒价值。他确切地知道自己的方向,并为所做过的、所认真付出过的而感到自豪。
因此在有定见的永恒信仰体系下,也许在社会里面,我们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就像在大海中的一艘船内,我们不是掌舵者、不是吹号角者、不是击鼓者,我们只是甲板下一名汗流满身默默卖力的划船手,但是我们看见自己所拥有的那一份不平凡的意义与价值。
至于《麦兜故事》续集《麦兜菠萝油王子》,则是延续这种「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但是我为我所做过的、我认真付出过的而感到自豪。」这种人生价值观编剧,抖落出更多麦兜成长学习的可笑过程,以及将第一集未尽的段落补齐,揭开麦兜爸爸麦炳是菠萝油王子的身世。观众满堂大笑之后,却是更深层的无奈与心酸。
about 陈小小
about 华子about 飞飞
【延伸阅读】:阶级暴力下失序的人性―《邪恶》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亲子沟通
亲亲我的宝贝—实习老师日记